病理工作者的眼部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对策

2021-12-03 13:01邓雯之谷永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显微镜眼部病理

邓雯之,谷永红

病理检查对确诊疾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病理科相比于其他科室,具有工作环境较特殊、职业危险较突出、危害因素较混杂等特点,这对病理工作者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病理工作者需要长时间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长期使用甲醛、二甲苯等毒性试剂,频繁接触有感染隐患的人体体液、组织和器官,对用眼安全和视力构成严重危害。目前,国内医疗行业对病理工作者用眼保护问题关注度极低,相关的探讨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该文将结合病理科的工作环境和特点,探讨病理工作者用眼安全和眼保护措施,健全防护制度。

1 病理工作者用眼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

1.1 长时间显微镜作业对眼的潜在危害病理医师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眼球反复运动,难以调节和收敛焦距,长期工作可导致眼睛疲劳和视觉不适,并易出现头痛、头晕、复视、近距离视力模糊和远距离难以聚焦等症状,同时可能继发紧张、倦怠、抑郁和焦虑情绪[1-2]。仪器近视是指通过光学仪器(如显微镜、光学望远镜和自动折射镜等)进行观察时,这些设备以光学极限呈现图像,导致眼发生过度调节,这种过度调节可能造成调节反应和聚散适应之间的不平衡,长期持续的过度调节会导致玻璃体腔伸长和巩膜伸缩,从而引起近视[2]。Fritzsche等[3]在对163名病理医师进行调查发现,约89%的人患有屈光不正,其中近视是最常见的类型,50%以上病理医师在从事病理工作后出现屈光不正加重,平均加重1.5倍屈光度。

1.2 生物因素对眼的潜在危害病理工作者是接触人体标本较为频繁的职业之一,标本中潜在的致病微生物可通过感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眼角膜和结膜而致病。眼传播途径作为重要的感染途径之一,其职业暴露风险不容小觑[4]。眼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飞溅物传播(如取材时体液、排泄物飞溅入眼)、气溶胶传播(如细胞学制片时离心、振荡时产生的病菌气溶胶等污染眼黏膜)及接触传播(如取材后用未清洁消毒的手擦拭眼部)。研究表明眼结膜和角膜上皮细胞有病毒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2 receptor, ACE-2)受体,病毒可通过ACE-2受体与眼结膜和角膜上皮细胞结合,使眼成为病毒复制的潜在部位,病毒经鼻泪管系统入侵人体其他部位如呼吸道导致继发感染[5]。

1.3 化学因素对眼的潜在危害10%中性福尔马林是病理科最常用的标本固定液,其具有挥发性和毒性,对眼和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是福尔马林最突出的危害,可导致眼灼伤、流泪、流涕和视力模糊。Lai等[6]研究发现短暂的福尔马林直接暴露会导致角膜上皮细胞损伤,长时间的福尔马林暴露后结膜和角膜上皮细胞数目、细胞形态及泪液生成均发生异常。二甲苯作为脱蜡透明不可或缺的有毒化学试剂,易导致急性刺激综合征,对眼部的刺激、神经系统的损害也尤为突出。研究表明,如果眼睛长期暴露在毒性污染气体中,毒性污染气体可直接进入分离结膜和角膜上皮的泪膜,有毒因素与眼表膜受体选择性结合,介导激活促炎信号通路并调节免疫反应,导致泪膜稳定性降低、影响泪膜渗透性,并可影响眼表成分[7]。此外,使用时强酸、强碱试剂需要防止液体飞溅,以免侵蚀眼部。

2 病理工作者眼防护措施

2.1 科学合理使用显微镜以及预防近视(1)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推荐每天使用显微镜的时长不超过5 h,在显微镜工作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注意放松眼睛、闭眼休息、活动眼球或眺望远处。(2)选用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显微镜和办公桌椅,不但能防止肌肉骨骼疼痛,且有助于延迟和缓解视疲劳的发生。(3)在选择显微镜光源时,通常卤素灯比LED灯的光谱范围更接近日光且光线更柔和,对眼睛刺激较小,安装滤光片可通过过滤掉部分黄光,维持白平衡,使成像更真实。(4)显微镜局部高光照射与工作环境的光照差异可能会导致视觉不适,因此应保证工作环境光照充足,并恰当地将显微镜光强度调节在用眼舒适的范围内。(5)显微镜作业时眨眼次数明显减少,为防止眼干和眼部炎症,病理医师需要刻意练习勤眨眼,此外,使用人工泪液也可明显提高眼表湿度、治疗眼干等不适。(6)饮食方面,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和钙的食物,中医学上决明子、枸杞和菊花等草本植物冲饮服用也具有明目的效果。(7)定期眼部检查,学习眼保健和护理方法。

2.2 如何避免眼部生物、化学因素职业暴露(1)在污染区工作时除了佩戴口罩、帽子、手套、鞋套及防护服,还需佩戴护目镜、防护面罩,切忌污染的手套和未消毒的双手触摸眼鼻部位。(2)严格查明患者传染病病史,对于阳性患者的标本,尤其要按规则制度严格操作,做好防护职业暴露的措施,如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患者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或常规活检时,所有相关操作必须在具有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的实验室内进行[8]。(3)卫生间需安装洗眼专用水龙头,保证发生眼部暴露后的病理工作者能及时冲洗15 min以上,若所接触的暴露物具有潜在感染性,则需及时使用相关抗菌或抗病毒滴眼液防止感染,再根据实际情况上报医院感染科进一步追踪,配合检查治疗。(4)气溶胶传播是医院较封闭科室常见的感染方式,也是眼部防护的重点,开窗通风、优化换气设备和净化装置、定时紫外线消毒可显著降低气溶胶浓度,从而降低眼传播风险。(5)在预期会有体液或化学试剂飞溅的情况下,需做好充分准备,如剖开囊肿时切口方向需避开他人和自己,防止液体溅射到眼面部,化学试剂使用或换液时谨慎取放,用毕确保关紧瓶盖。(6)定期检测科室内福尔马林、二甲苯的浓度,以及空气中、物体表面微生物污染情况。同时,有针对性地对病理科职业暴露进行防范措施小讲课或实操训练,督促工作环境的改善、改变不良工作习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7)为消除福尔马林、二甲苯对眼部等器官的伤害,有单位使用松节油或环保试剂Van-clean、无醛固定液、改良保存液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8)在病理科工作区域适当摆放绿植,如绿萝、吊兰、龟背竹等,不但有利于减少室内有害气体的含量,还可以缓解视疲劳和紧张情绪。

3 结语

总之,病理科是一个工作环境特殊的重要医技科室,病理工作者面临的职业危险因素十分突出。据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眼血源性职业暴露后感染率约为0.1%[9],然而目前缺乏针对此类职业风险防范的规范化制度和专业性系统管理,对病理科工作者的眼部职业卫生防护尚未引起重视,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显微镜眼部病理
《用显微镜看大象》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显微镜下的世界
窥见眼部瑜伽
显微镜中奇妙的沙世界
显微镜下看沙
美目莫忘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