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家纺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1-12-03 21:52周群娣
纺织科技进展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产教专业课程融合

周群娣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226000)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探索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是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产教融合可以提高职业教育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度,解决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矛盾,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1 产教融合在家纺设计专业建设中的意义

1.1 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为企业的发展输送高质量技术人才。家纺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密切联系家纺企业实际生产需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教育规律、市场发展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进行制定。精准定位家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个性需求相结合,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家纺设计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产教融合可以让高校与家纺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定制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中,根据家纺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设计,通过双方在资源、文化、设备等多方面的互补融合,形成共同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机整体,发动更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家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2 有利于优质专业的建设

产教融合解决了传统家纺设计专业重艺术、轻技术、缺商业、弱创新的培养结构所导致的专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通过产教融合将艺术、商业、技术、工程相结合,培养紧跟家纺产业发展的设计人才,以适应家纺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与企业共建以“工学结合”为主体的育人模式,与企业共同搭建双线协同实践育人平台,形成线上接单、线下设计、线上交付的综合实践路径,实现学生作业作品到商品的转化,增强家纺设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家纺设计专业能依托本地产业优势向优质专业发展。

1.3 有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产教融合是政府、行业、企业、高校及学生多方利益的诉求,对于家纺行业来说,可以发挥行业的引导和监管作用,推动符合行业需求的健康发展,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进入行业,提高行业的人才质量。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政策与资金方面的支持,能根据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强企业的人才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产教融合让高校家纺设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构专业建设格局,提升高校的专业影响力,为区域家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产教融合在家纺设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人才培养的供求不对称

家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根据社会、企业、行业的需求进行设置,家纺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做支撑,家纺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课程结构的更新、培养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建立在家纺企业的需求上,如果人才培养体系不能及时根据家纺产业转型升级改变进行及时调整,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将不符合企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率低和综合竞争力下降。

2.2 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产教融合不能深层次进行实施,企业参与家纺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只靠“人情维系”,有些企业投入资金建成的校企实训平台没有后续管理,高校没有专人管理和运营,建成后多成为面子工程,有些校企实训平台并没有企业入驻,也没有企业专职人员进行管理,高校的利用率不高,校企实践平台没有起到协同育人的作用。

2.3 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不合理

在传统家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授课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教学评价以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为主,过程评价与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缺乏。课程教学与家纺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相剥离,教学效果不理想,所培养的学生缺少职业竞争力,甚至很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2.4 专业教学实践性不强

家纺设计专业课程以艺术设计和工艺实施两大类为主,除了常规家纺面料知识和设计理论知识外,还要进行大量实践,让学生了解家纺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制作流程,实践平台缺少产教融合平台的支撑,缺少企业真实项目,教学资源单一,与企业脱轨,学生的项目成果得不到转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3 产教融合在家纺设计专业实施路径

3.1 以“企业教师+专业教师”为团队,丰富师资结构,提升内涵建设

组建由校内教师、行业专家、企业设计总监、资深设计师组成的强大师资队伍,结合本地区家纺产业优势,依托本专业产教融合的成果,将企业优秀资源引入课程建设中,丰富课程多样化资源,让学生接触到家纺专业领域先进技术和知识。请企业总监进课堂,制定企业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学分制改革方案、工作室运行管理办法等,以年薪制、项目化、协议工资等形式,形成企业设计工作工作室,领衔师生参与的教学团队,沿袭现代学徒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3.2 以“企业项目+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增加企业项目与课程内容衔接的顺畅

将企业项目与典型工作任务深度融合,把家纺设计职业能力训练与具体的企业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项目实践中担任设计师的角色,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融会贯通于企业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注重创意设计、提高工艺实施与设计技巧的融合,拓展商业实践与设计思维,解决企业项目与课程内容的脱节问题。

3.3 以“线上课程+线下企业工作室”为平台,促进教学资源与行业需求相匹配

依托校企合作项目,集结行业专家与企业总监共同建设线上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案、演示文稿、视频动画、作业、企业案例等,线上课程的设计与制作有效覆盖家纺设计师所需关键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体现家纺设计行业前沿成果和流行趋势。课程设计的知识点要让学生易记忆易操作,课程最大限度起到“能学、辅教”的功能。教学团队充分展示团队优势和教师魅力,使其成为既能教授知识又有温度和关怀的课程。

3.4 以“课程学分+奖励积分”为评价,丰富课程评价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相一致

借助中国家纺设计交易平台和瓦栏花型交易网,进行线上设计作品交易,依据线上学习平台的学习情况与线上交易平台上传交易数据,认定学生的奖励学分,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国际合作工作坊、工作室研学、创意园项目、科技与发明创造等学习成果融入课程学分奖励管理中,面向社会开放评价,丰富课程评价方式。

3.5 以“职业素养+立德树人”为特色,提高课程教学的优势

以专业课程实施为载体,以企业实际案例植入课堂教学为根本,充分挖掘家纺文化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技艺元素和德育元素,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中,体现课程特色与亮点。

4 产教融合在家纺设计专业中的特色

4.1 形成基于产教融合、技艺相生的课程新范式

通过将企业项目、制作技艺、职业精神引入到家纺设计专业课程群,以课程群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其转化成具体、生动的教学载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群,充分体现了教改的引领作用。

4.2 将线上线下双平台引入家纺设计课程实施

对接智能教育时代,借助数字课程、线上交易平台等学习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互联网+”与线上线下进行信息化教学,依托线上交易平台和线下企业工作室进行实践教学,将课程对接企业项目,项目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使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最大化为地方产业与经济建设服务,实现“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转换。

4.3 将开放、多元、个性化的方式引入课程评价

行业企业专家多方参与,将设计技能、职业素养、市场反馈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引入课程,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进行过程性考核,将工作坊、创意园项目、发明创造、成果采用、销售积分融入课程评价管理中。

5 结语

产教融合是家纺行业转型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提升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必须依托政府的顶层设计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来调动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动力,依托行业来引导产教融合的方向,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将家纺行业发展对人才创新性和实践性需求贯穿于家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切实提高家纺设计人才的培养水平。

猜你喜欢
产教专业课程融合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融合菜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探索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