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1-12-03 16:32宗焱焱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雏鸭鸭群氏杆菌

宗焱焱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瞻榆镇畜牧站 137200)

鸭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致病性的多杀性巴氏杆菌传播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巴氏杆菌病在我国鸭养殖行业是一种常见的疫病类型,会对鸭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时会导致鸭群大面积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鸭巴氏杆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传统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1 发病经过概述

2020 年9 月,吉林省某鸭养殖场22 日龄的雏鸭突然出现巴氏杆菌病,该鸭养殖场共计养殖雏鸭5000 只,均在养殖场内养殖,养殖场内部设置有水塘,主要供鸭游泳所用。雏鸭群中先后出现了个别雏鸭精神萎靡情况,腹泻排除黄绿色稀状大便,部分急性巴氏杆菌病的患病雏鸭没有出现临床症状而直接倒地死亡,之后巴氏杆菌病在鸭群中快速传播,患病雏鸭出现走路不平稳、甩头等情况。在该病发生后3d,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使用了几种常见的抗生素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患病雏鸭的病情没有出现明显好转。根据对鸭养殖场针对鸭流行疫病的治疗程序来看,治疗流程缺乏规范性,疫病防治整体工作流程不够规范,且养殖场内卫生条件不合格,鸭养殖密度过大,随意乱堆积的问题较为严重,是导致鸭巴氏杆菌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

2 鸭巴氏杆菌病流行特点分析

巴氏杆菌病主要发生在14~50 周龄的雏鸭中,其中对14~21 周龄的雏鸭危害程度最为严重,巴氏杆菌病致死率最高,35日龄以下的雏鸭在感染巴氏杆菌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3d 左右就会出现死亡情况,个别患病鸭会存活较长时间。根据临床治疗试验表明,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情况会随鸭日龄的增加患病概率有所降低,成年鸭在感染巴氏杆菌病后大部分呈隐性状态,随之会成为鸭养殖场内的主要传染源。巴氏杆菌病在鸭养殖场内会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如饮用水、饲料、粪便等进入鸭呼吸道、消化道。近些年来,鸭巴氏杆菌病的传播流行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经常发生在潮湿多雨的夏秋季节,对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1]。

3 鸭巴氏杆菌病临床症状分析

鸭巴氏杆菌病可以分为慢性、急性和强烈急性3 种不同类型。慢性巴氏杆菌病通常表现为患病鸭精神萎靡、进食欲望较低、头颈歪斜、生长发育受到限制;急性巴氏杆菌病通常表现为患病鸭出现嗜睡、缩颈、行动欲望降低,且从患病鸭的口鼻中会分泌出黏性浆液,排便状态也会出现问题,通常表现为异色稀状粪便;强烈急性巴氏杆菌病几乎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患病鸭会突然倒地死亡。根据吉林省白城市的鸭养殖行业经验来可知,巴氏杆菌病出现一般以急性为主,在患病3d 后,患病鸭的关节会出现肿胀问题,从而导致鸭不能正常行走,并出现一定的呕吐症状;鸭脚掌会出现明显的肿胀问题,将肿胀后的鸭脚掌切开后流出脓性液体;雏鸭患有巴氏杆菌病大多呈现关节炎,不能正常站立行走,伴有一定的食欲减退和体温升高及精神萎靡状态[2]。

4 鸭巴氏杆菌病诊断方法分析

4.1 鸭巴氏杆菌病病理学变化

将因巴氏杆菌病死亡后的鸭解剖后明显观察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肝脏脾肿大的现象。急性巴氏杆菌病病理一般以较为严重的心包炎为主,死亡后鸭的心包会存有大量积液,心包和纤维素性渗透物出现明显粘连,同时肝脏脾肿大严重,气囊浑浊增厚,部分病死鸭的脑部还可观察到充血性脑膜炎,以及部分日龄较大的死亡鸭病理还伴有输卵管炎、输卵管肿大现象。

4.2 鸭巴氏杆菌病实验室诊断

根据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病理学变化,通过实验室诊断方式能对该疫病做出初步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可初步判断为鸭巴氏杆菌病,但进一步确诊需要开展严密的实验室诊断。将病死鸭的病变部位制成切片带到实验室进行染色观察,如果发现革兰氏阴性雄染色体的短小杆菌,则可初步判断为巴氏杆菌病。在本次针对病死鸭的实验室诊断中,将实验切片粉碎后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中,并将其放在生化观察箱内,同时温度控制在37℃,持续培养并观察2d 后,培养基表面生长出光滑、整齐、圆形、呈露珠状态的灰白色菌落,菌落周围没有溶血环,将其分离后染色观察,存在革兰氏阴性染色的圆形短棒杆菌,因此,诊断结果可以确定为鸭巴氏杆菌病[3]。

5 鸭巴氏杆菌病治疗方法

鸭巴氏杆菌具有较强的抗药性,因此,在本次治疗过程中开展了药敏实验,并选择2 种抗生素进行治疗。患病鸭所使用的抗生素为硫酸庆大霉素,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每日注射两次,注射时间分为早晚各一次,连续注射3d。与此同时,在该鸭养殖场内,为确保治疗效果,在鸭群饮用水中添加了97%的霉素可溶性粉剂0.1g/L、Vc 1g 和少量葡萄糖3g,连续添加一周。在采用上述治疗手段后一周,患病鸭巴氏杆菌病基本得到控制,治愈率达到98.5%,除极个别日龄较小的鸭死亡,大部分患有巴氏杆菌病的鸭都逐渐康复,综合治疗效果较好,由此可以证明,该治疗方式针对3 周龄左右的鸭巴氏杆菌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6 鸭巴氏杆菌病综合防治措施

鸭巴氏杆菌病对鸭养殖行业有很大的危害,需要做好防治措施才能降低鸭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从而提高鸭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根据对吉林省白城市该鸭养殖场的进一步调查分析,本次鸭巴氏杆菌病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雏鸭群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从而导致雏鸭出现了强烈的应激反应,外加该鸭养殖场内卫生条件较差,缺乏严格的卫生消杀计划,雏鸭所生活的区域综合卫生环境没有达到标准规定,且缺乏针对鸭巴氏杆菌病的免疫工作,进而导致养殖场内雏鸭身体抵抗力逐渐下降,加速了鸭巴氏杆菌病的传播。

(1)因为本次鸭巴氏杆菌病出现在9 月,当地气温较高,且降水量较大,所以在今后的养殖过程中,在高温、潮湿天气条件下,需要做好雏鸭养殖场内的消毒工作,不为巴氏杆菌传播创造有利条件,根据当地的天气变化特点,在高温潮湿季节来临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为雏鸭群创造卫生、整洁的生活环境。

(2)鸭巴氏杆菌病的控制需要做好“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加强日常的消毒杀菌工作,制定科学完善的消毒杀菌计划,定期对鸭舍进行整体消毒,提高卫生环境质量。

(3)防治鸭巴氏杆菌病最有效的方式为免疫接种,所以需要为雏鸭集中注射禽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做好免疫接种工作,能有效降低鸭发生巴氏杆菌病的概率,从而对鸭群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4)在鸭巴氏杆菌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高敏抗生素进行有效的治疗,从而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如果鸭养殖场内已经出现巴氏杆菌病,在疫病期间需要采用二氯异氢尿酸钠溶液进行全面的消毒,防止病菌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7 结语

根据鸭巴氏杆菌病的实际治疗案例提出了有效治疗该疾病的方法,经过临床治疗试验证明,采用抗生素治疗鸭巴氏杆菌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希望可以对鸭养殖业发挥出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猜你喜欢
雏鸭鸭群氏杆菌
一例鸭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过程和诊治
关于稻鸭共作高效模式的研究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一例鸭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治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鸭群中的鸵鸟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