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明代戏剧服装面料的应用与特点

2021-12-03 02:40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1期
关键词:服装面料戏班戏服

陈 洁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1 概述

明代戏剧服饰作为我国古代戏剧服装体系中的一员,从属于我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属于“写意艺术体系”,是一种由生活化服装加工提炼而成的艺术化服装,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生活服装又并非历史生活服装,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化服装。根据剧种类型的不同,戏剧服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明代杂剧与传奇等不同剧种服装,根据剧情、角色和表演等需求,各具特征。不同的戏剧形态的服饰,其制作面料也有不同的种类与特点,是值得探讨的部分。如下以明代戏剧服装的面料为研究对象,总结了明代戏剧服装常见面料的种类,并通过与明代日常服装面料的对比,围绕面料的社会性、历史性和程式性进行分析,对明代戏剧的面料应用特点探知一二。

2 明代戏剧服装面料的常见种类及应用

明代戏剧服装面料的研究主要依托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遗物资料,包括明代戏衣实物、墓葬遗物、绘画、雕刻、戏剧剧本和戏台建筑或遗址等。其中绘画、雕刻和戏台建筑或遗址只能对戏剧表演的场景、服装款式等有所表达,对面料的表达并不清楚,这也是明代戏剧服装面料存在的突出的难点问题。

选戏衣实物、《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1](以下简称《脉钞本》)等资料为研究基础,根据实物和名称提炼了明代戏剧服装所涉及的面料情况。实物方面,根据张庚先生《中国戏曲志》[2]中的记载,有修水县明代凤舞班戏衣,戏班建立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 年),现留存戏衣8 件,包括男绿袍、男红袍、男白袍、男白靠、男黄靠、男红靠和男黑靠等,其面料主要为麻布,戏衣内襟上有“琛公”两字,现藏于修水县全丰乡戴家祠堂古戏台后房。另有修水县上源春林班戏衣,该戏班建立于明代泰昌年间(1620 年),现留存戏衣7 件,男白蟒、男黑蟒、女红蟒、八卦衣和绣花对襟男帔等,其面料主要为唝呢,现藏于修水县上源乡余家祠堂。具体款式及面料对应整理如表1 所示。从戏班存在时间可以看出,这是明代晚期的戏服所用面料,其款式、名称更倾向于传奇的戏装。其所用面料笼统粗糙,猜测是因为民间戏班的缘故。

表1 明代戏衣面料分类

在文字记载方面,主要以《脉钞本》中的“穿关”(戏剧服饰穿戴说明)记载为参考。《脉钞本》是明代戏曲剧本集,由赵琦美抄校。清初为钱曾也是园收藏,故亦称《也是园古今杂剧》。民国二十七年郑振铎在上海发现,后被编纂入《古本戏曲丛刊》的第四集中。现包括《古今杂剧选》本15 种,《古名家杂剧》本54 种,抄“内府本”“于小谷本”等173 种,凡242 种。以时代分,则元人92 种,明人150 种。其中132 种为孤本。《脉钞本》有大量的服饰资料,附有“穿关”的剧本有102 种之多。因其对“穿关”的描述相较其他明代戏剧资料更加详细丰富,故本文在研究明代戏剧服装面料时,文字记录方面主要以此套集本为基点进行梳理。本文引用的《脉钞本》资料取自于《古本戏曲丛刊》的第四集,是1954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的版本,由古本戏曲丛刊编委会辑。文中借鉴了宋俊华《中国古代戏剧服饰研究》[3]中的“穿关”整理基础,将“穿关”中带有面料的名称进行了梳理。具体整理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脉钞本》“穿关”的面料整理

《脉钞本》所记载面料有布、棉布、绸、锦、绢、毛、皮等。《脉钞本》中记录的很多戏曲是面向宫廷表演的杂剧,不同的角色有详实的穿戴说明。本文有针对性的摘录的是与面料相关的款式、角色部分内容。绵布类面料是戏服常出现的面料,绵布自古至今都是较为亲民的面料,在戏剧角色中常为平民的穿戴,款式常见直身、袄、褂类。锦类面料也是常见的面料,一般用来塑造神仙、绿林将领、精魔和西洋人等角色,款式常见袄、裤、襕等。另有皮类材料也出现得较多,在探子、女扮和番将的角色装扮中等都常见。此外还有绸类、绢类和毛类材料也出现在“穿关”的记载中,对特定角色进行形象塑造。

3 明代戏剧服装面料应用特点分析

3.1 面料的社会性

明代戏剧服装中的面料,源于生活中的服装用料。在日常服装中,不同阶层的服装用料也大不相同,反映出面料本身的符号性。明代常服装面料根据材质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棉、麻、丝、毛等大类。上层社会一般选用丝绸类面料、丝棉交织物和毛类面料来制作衣服,彰显身份。这些面料包括:绫、罗、纱、绸、缎、绢、锦、绒、呢等。中下层阶级一般以实用为主,大都会选用棉、麻之类的面料制作服装,有些少数民族可能会穿毛制品。

从明代日常服饰的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到,不同职业、身份、场合和季节等服装面料的不同。如《大明会典》[4]记载长子冠服中的常服,用料为“大红舼丝”,官员公服用料为“纻丝纱罗绢”,而教坊司冠巾服常用“大红罗销”面料。又刘若愚在《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5]中记述:“贴里……又按旧制,自十月初四日,至次年三月初三日,穿纻丝,自三月初四日,至四月初三日,穿罗,该司礼监预先题奏传行。凡婚庆吉典,则虽遇夏秋,亦必穿纻丝供事。若羊绒衣服,则每岁小雪之后,立春之前,随纻丝穿之。”可看出随季节变化,穿着服装面料不同。叶梦珠在《阅世编·冠服》[6]记述“……服各色花素绸纱绫缎道袍,其华而雅重者,冬用大绒茧绸,夏用细葛,庶民莫敢效也。”可看出社会阶层的不同,服装用料有所受限,且面料选取亦随四季变化。

将表1~2 中的戏剧服装面料的使用与对明代日常服装面料相对照,可以看出虽然戏服用料种类杂乱,但是相关角色的装扮还是主要以其在社会中的阶层为参考。另外,戏剧服装选用的是明代中下层阶级常用的面料更多一些,也从侧面反映了明代戏剧表演在当时较低的阶级属性。封建社会中等级制度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人们的服饰上,历朝历代都有如《舆服制》这样的典籍来对服装规制进行严格限定。统治阶级中的人物,按官职品级,服饰各有等级差异;一般的“士农工商,诸行百户”,也是“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东京梦华录.民俗》[7])民间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平时的穿戴都有明文规定。如《宋史.舆服制》中规定:“倡优之贱,不得与贵者并丽。”到了金代,北杂剧出现,戏曲艺人要扮演各种各样的人物,包括统治阶级中的人物,如《金史.舆服制》中规定:“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晢服绘画之服;其私服与庶人同。”《元史.舆服制》也有类似规定:“诸乐艺人等服用,与庶人同。凡承应装扮之物,不拘上例。”可见,历朝历代戏剧演员处于社会底层,身份同“庶人”,但当进行舞台表演时,其可以根据角色妆扮,晢时不受服制规定的限制。当然演员在戏中所着服装,与生活中还是有所不同,是对生活服装的模仿,在形制构造上不会有严格的规定,只是为了体现出角色而已。

3.2 面料的历史性

明代纺织业的发达,使明代织物质量、花样和种类都有极大提升。除了面料种类繁多,工艺上面也出现了很多创新。如“织金”工艺,将金线加入织物中,形成金碧辉煌的奢华效果。这也影响到了戏剧服饰的面料外观,有一些私人行头会用金线织物制作,以示其身份。再如表2 中的戏服“间道绸直身”,间道[8]是一种条纹或彩条面料。“间”指颜色相同,“道”是条纹的意思。这种面料流行于宋元时期的织物,其技术在14 世纪传入日本,在明初发展迅速,成为日本妇孺皆知、雅俗共赏的产品。

《脉钞本》记载的“间道绸直身”,其穿着角色为西洋诸国国王,推测是在海外盛行的缘故。而修水县的戏班戏衣,是明晚期的文物,其用料为啧呢、麻布,推测可能是随着历史变迁或是民间戏班的缘故。因戏班本身为统治阶级与民众娱乐所用,很多戏班尤其是民间戏班,经济力量薄弱,艺人本身素养有限,戏服所用材料不像宫廷戏剧那样对穿戴要求较高。当然也有可能是文字以及实物记载体现不全面的原因。总之,戏服中面料的应用,反映了面料对历史发展印迹的记录。

3.3 面料的程式性

戏剧服装的面料使用,根据角色的不同,亦需遵循不同的穿戴规则,具有一定的程式性,这是戏剧服装的独特之处。《脉钞本》中所载“穿关”,其名词涉及到的面料有棉布、麻布、锦、绢、毛、皮、啧呢、绸等。这只是体服的面料,其首服、足服亦有不同材质的使用。面料的使用,亦能反映日常生活中民众的穿着状态。戏剧服装中为了使表演形象化,同样借助于面料进行表达。如着“绵布”材质的服装,一般为平民,着“绸、皮”类材质的角色,常为异域人等。这些材质的使用,根据其角色都有一定的程式需要遵循。

作为戏剧表演而言,角色装扮的服装选材还需要考虑可舞性,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便是武将服装。日常服装中将领们常着盔甲类服装,因为战斗需要,这些服装质地厚重,具有很好的防护性。但是明代戏剧服装中,武将常见装扮却是曳撒和贴里,曳撒是上至皇帝下至官居休闲之服,贴里则是明代内官之常服。与真实生活中武将们的盔甲戎装相比,曳撒、贴里无疑更加轻柔舒适。这不能不让人从戏剧服装可舞性上来思考,戏剧服装中选择曳撒、贴里作为武将服装,的确更符合舞台表演的需求。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虽然明代戏剧服装是基本上符合明代日常服,如在官阶、场合和身份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点。但是从真实生活方面,明代戏剧服装又不完全是明代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服装。因生活中服装保暖的功能性,一年四季服装有厚有薄,有单有夹,而戏剧服装则不会体现得这么明显。一般以角色特征与所处境况为先,服装最基本的功能性反而不是重点考虑的因素。服装厚薄的选择,一般会以舞台的可舞性为先,同时考虑到美感,戏剧服装会把生活服饰按戏剧的需求加以艺术化。

4 结语

明代戏剧服装作为明代服装的一种特殊类别,其面料的选择一方面依属于日常服装的用料,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戏剧表演的独特性。根据部分实物资料以及《脉钞本》中的“穿关”提炼分析,可看出戏服中常用的面料用以绵布最多,另还有麻布、锦、绢、毛、皮以及啧呢等面料。明代戏剧服装的面料种类与应用特点,体现了戏剧表演对角色的社会属性的塑造,展示了面料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因素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戏剧表演的程式性表达。

猜你喜欢
服装面料戏班戏服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智能LED在服装面料中的应用方法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曾经的米高梅有15个服装仓库,15万套戏服......
服装面料再造设计及其艺术表现形式分析
从卖二手货到获得37座奥斯卡小金人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戏服制作 因为年轻,才有更多的心力 认真做好一件事
对我国服装面料发展方向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