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对+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困生作文能力的探究与实践

2021-12-03 14:09胡巧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0期
关键词:探索与实践作文课学困生

胡巧玲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在作文课如何实施“学对+小组”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和谐生动,提升教与学的执行力,提高学困生作文能力,从而推动了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困生;学对;小组;作文课;探索与实践

作文占据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把好作文这一关,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主干”。遗憾的是,尽管学生都深知作文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通常作文放在所有作业完成之后,实在赶着要交了,才草草了事,甚至有畏难情绪,说到作文“谈虎色变”。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积极探索,主持了“关于以‘学对+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农村学困生学习能力的探究”的课题研究,构建了“学对+小组”模式,提高教育转化的实效性。

我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六人为一个小组的模式,有效地体现了学生在综合问题探索上的合作探究功能。为了更充分体现学生个体的更具体和更细化的学习任务,减少组织管理的难度,完善和提升小组合作的效能,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再细分,即以1个学习较好的学生+1个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的形式,组成“学对”,在教学中和谐互动,合作共赢。

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学对+小组”模式,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师徒结对,合作探究,共同进步。学困生学习不理想,往往不是智力不行,而是学习品质欠佳、学习能力不强。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我先从作文专题入手研究,把课型分素材积累课、作文指导课、作文讲评课三大方面开展,科组和备课组定期举行公开课,并进行了深刻的评课和反思,进一步深化了课堂改革,全面提升了学困生的写作能力。

一、在素材积累课中学会提炼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新性表述的过程。当前,不少学困生面对作文题抓耳挠腮,搜索枯肠,半天还是没写出来。他们总是面有难色地说:“老师,我不会写,我没东西写啊!”古语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写好作文,首要条件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如何让他们有材料去写?如果只是简单将作文中要写的资料满堂灌给他们,他们不理解,也不接受。

(一)师徒结对,积累写作素材

内在动机激发论认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学习动机是借助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互动,建立起积极地彼此依赖关系。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在课堂学习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为此在“材料积累”这一板块上,我注重让学生在小组内师徒结对组成共同体,相互学习,相互激励,让他们一起去观察生活,开拓视野,提炼素材。作文课上,先根据班级的作文水平设计出贴近生活的作文题目,然后将全班分为七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三个“学对”,三个学对就资料、管理、发言等方面分工开展工作。“学对”一帮一结对去搜索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事例,并讨论分析选取最有价值的材料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组选派一“学对”代表进行现场成果互动交流,徒弟主讲,师傅补充。各“小组”进行对抗赛,同学们就学对代表的发言内容现场点评。个人成功与小组成功捆绑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徒弟”在“师傅”的引领下,学会从鲜活事例中提炼有价值的素材,并结合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作文。“师傅”在帮助“徒弟”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水平,合作共赢。

(二)品读交流,促进阅读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阅读的主题思想,结合自身特点,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设身处地地跟文本进行深入的、全面的对话,师徒相互品读交流,加深对文本理解和感悟,促进阅读和写作。

如何进行品读交流呢?这需要老师在阅读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具体的方法如下:明确勾画对象。老师先把自己对一篇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批注示范发给学生。再指导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所阅读文本的优美詞语、感人的句子、富含哲理的段落在阅读文本中勾画出来。此外,还要求学生把勾画的经典语句,用本子摘抄下来。如在阅读课外拓展阅读《不给自己任何借口》积累了好句:“不给自己任何借口,将借口探在脚下,翩翩起舞,也就一路走到了今天”等同学之间把摘抄的内容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提高。

二、在作文指导课中学会谋篇

认知发展促进论的倡导者维果茨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在“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中,维果茨基强调了它是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或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体现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所以教学创造的“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中,同样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之中。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磋商、讨论、协商等方式,小组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

学生要写好作文,素材积累是关键,而有效地指导同样重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中,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阅读素材,但是也会常常听到有学生这样抱怨:“我读了很多书籍,也写了不少的读书笔记,可是作文水平也是没法提高。”的确,有些学生真的读了很多书籍,但是大多都是蜻蜓点水,或敷衍老师的检查,草率地完成读书笔记,缺乏对作品的真正的鉴赏和反思。当然,也有很多同学是用心地去感受了作文,也确实是积累了大量的阅读素材,但是一旦写作文的时候,也只是东抓西找,拼凑而成,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无疑是空洞苍白的,缺乏真情实感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前,我都会扎扎实实地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优秀的范文,去唤醒学生相同的,或者相类似的生活体验,打开他们的思维。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为了更有效指导学生作文,我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展“学对+小组”教学模式,让每一位基础较差的学困生都有一位“师傅”,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指导学生,学生引领学生,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让学困生在同伴指导下学会布局谋篇。

在作文指导课《大爱尽在细微处》上,我采取了以下的方法进行施教:

1.借鉴范例。以学对为单位,找出朱自清《背影》中最能觸动心灵的细节,划上波浪线,师徒结对共同品评其妙处。“徒弟”品析课文描写感人的细微处,“师傅”点评,学习通过细节突出主题的方法。

2.示范引领。以“大爱尽在细微处”为题写一段话,引发学生思考。“师傅”发言,示范引领,“徒弟”结合自己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一些触动心灵的事,初步确定所写内容。

3.达标实战。以“大爱尽在细微处”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前,教师明确本次作文的重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列出提纲,“师傅”检查、纠正“徒弟”,小组讨论,组长点评,最后达标实战。让学生知道些什么,怎样写,作文才有提高。

作文指导课中,我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范文引路的方法,让学困生在师傅的帮助下通过对作品的鉴赏,对他人的体验进行反思,从而,唤醒积淀内心积累的生活经历,唤醒沉寂心灵深处的生活感悟。作品中的蕴含的生活韵味与生命的体验,与学生内心积淀的体验,相互交融。他们自然会将自我获得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与作者的生活体验进行比较、进行反思,两种体验的碰撞,自然获得了新的认识、新的感受、新的思维。

除了精选优秀美文外,我还会挑选学生的作品当作范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困生在阅读这些作品中,感情被激发,思路被打开,并且诱发了对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自然就消失殆尽,随之而来的又是呼之欲出写作冲动。此外,学困生还会在同伴帮助下就如何写开头、结尾,如何表现主旨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潜能。实行“小组”内“学对”一对一,知识更落实,没有盲点。

三、在作文讲评课中学会提升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前指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认为更为重要应是批后讲评,因为批后讲评是作前指导的升华,是把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讲评既是对学生这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又为今后作文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此,在讲评课中,开展“学对+小组”模式,通过奖励方法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把修改、评价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他们在小组内师徒互评互改,学会提升。

教学技术论的倡导者认为,影响课堂学习质量及社会心理氛围的因数有三个重要方面,即任务结构、奖励结构和权威结构。在奖励结构中,合作学习把以往表面上面向全体学生实际上鼓励个人间竞争的奖励形式,改为面向的合作性奖励,这是合作学习发挥其独特功能的最关键之处。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一定存在着上、中、下三个层次。为确保学困生积极参与作文教学中,在课堂上我更要关注下层学困生,给他们更多汇报、展示的机会。我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奖励:在评价作文时,同样一道展示题目,如上层学生回答有1分,中层学生回答有2分,下层学生回答有3分,多鼓励学困生回答。每个小组都想赢,为了多得分,“师傅”都积极去教“徒弟”,“徒弟”也主动去问,“徒弟”在“师傅”的带领下,在学会谋篇布局的基础上,升华文章的感情。在作文《我的世界很充实》评讲的课上,我做到:

(1)佳作你我齐共赏。先邀请一位佳作同学朗读全文。然后让一位同学评价这篇文章:如何构思本文?对于这篇文章,我最满意的是什么?然后师徒互动畅谈评价佳作:我最欣赏作文哪些地方?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太满意?还可以改一改,避免重蹈覆辙。

(2)修改片段齐参与。请师徒之间相互对比自己作品,评说两篇稿子的优点与不足,学困生在师傅的帮助下对文章进行修改,然后分组竞赛,赏析修改后的精彩片段,激发更多的学生乐于写作。

(3)你言我语共献策。就本次作文主要存在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齐讨论,发表见解,最后老师出示课文范例,师生共同归纳出“小”题材与“大”主题的提升方法。

“学对”交流,“小组”竞赛,借鉴范例,交流提升。通过“学对+小组”互相学习,不仅归纳出“聚焦凡人小事,实现‘以小见大”的作文技法,更通过两段示范课文,培养感情,从而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小组合作评改,即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共同修改同一篇作文,该作文可以由老师选择,也可以由小组长选择,学生在讨论后,共同完成评改任务。在实际操作中,我一般会采用这种方式。同学之间简单的交换方式,过于单一,但是小组批改,每个同学可以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文章进行修改,完成评改任务,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使得学生之间有一次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的机会。这也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在课题研究上,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徒结对,学困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痛苦学”变成“快乐学”,由“孤独学”变成“合作学”,增强学习的信心,提升能力,培养人格,全面发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路途的曲折,我们依然坚定地走在探索课程教学的路上。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2]王光荣.《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第41卷第6期

[3]李志刚.《课堂风暴》.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9月

(责任编辑:郑晓玲)

猜你喜欢
探索与实践作文课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项目管理模式在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中的探索与实践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作文课
Thc Composition Class作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