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路径

2021-12-03 12:18刘旭
新闻潮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新

刘旭

【摘 要】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对媒体工作和水平的重要考验。文章从完善机制、增强“四力”、手段创新、吃透两头四个方面,总结了柳州日报社如何从顶层设计入手,理顺策、采、编、发各环节,探索重大主题报道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融媒体作品

一、完善机制,为脱贫攻坚宣传赋能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是对媒体工作和水平的重要考验。建立起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持续深入做好重大主题报道的有力保障。柳州日报社从顶层设计入手,理顺策、采、编、发各环节,解决重大主题报道的人员调配、后勤保障等问题。

(一)完善领导机制

党中央“向贫困宣战”的号召发出后,柳州日报社积极响应,自2018年起连续3年将做好扶贫工作列为报社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以党建扶贫带动各方面扶贫。报社不仅要做好定点帮扶,更要牢记党媒职责,推动新闻扶贫和文化扶贫。党委书记、社长担任报社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定点扶贫工作执行小组和扶贫宣传工作执行小组,分别负责统筹协调落实定点扶贫和扶贫宣传工作。其中,扶贫宣传工作执行小组组长由总编辑担任。每年报社党委召开两次以上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做到脱贫攻坚宣传报道有计划、有策划、有方案、有规模、有效果。有了这样的领导机制,实现了骨干力量参与、全媒体介入传播,脱贫攻坚报道不断出新出彩。

(二)完善指挥机制

柳州日报社通过制定蹲点采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典型宣傳报道工作方案,实现精准判断和协调指挥,采取报社领导带队、记者蹲点采访、开设主题专栏的模式,对柳州市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典型样本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报道。扁平化的指挥机制减少了内部的沟通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全媒体联动、跨平台供稿、多平台协作,新闻生产有序、有力、高效。

(三)完善保障机制

从2019年1月起,柳州日报社策划推出《决胜2020——脱贫攻坚进行时》影像报告栏目,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地刊播来自4个蹲点村屯、小区的扶贫宣传报道。采访地点路途较远、工作条件欠佳,为鼓励业务骨干主动挑重担、多出好作品,报社加强了对蹲点采访的后勤保障,同时在考评制度中明确稿件评分适当倾斜。

二、增强“四力”,讲好脱贫攻坚精彩故事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四力”。增强脚力,就要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上下功夫;增强眼力,就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下功夫;增强脑力,就要在透过现象看本质上下功夫;增强笔力,就要在锤炼文风、适应网络时代的传播规律上下功夫。只有努力增强“四力”,才能用情用心打造新闻精品,让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

柳州日报社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紧紧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工作主线,开展多样化、常态化、深度化报道,依托脱贫攻坚报道不断提升采编队伍的 “四力”,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踏踏实实深入脱贫攻坚第一线,采写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的新闻作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浓墨重彩、多措并举宣传脱贫攻坚成就,推进精品生产工程,既精心做好规定的“点题式”宣传,又专心做好自主“选择式”报道。

脱贫攻坚报道,必须见人见事见精神。既要真实记录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动人事迹,更要反映出脱贫攻坚成效使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

2020年是攻坚之年,柳州日报社统筹策划,从柳州市脱贫攻坚成效材料中寻找亮点,讲好脱贫攻坚的柳州故事,推出《听山里的亲人讲述自己的脱贫故事·柳州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事》系列10篇报道,用群众的语言、群众身边的变化生动讲述圆了脱贫梦、圆了上学梦、圆了健康梦、圆了住房梦、圆了电商梦、圆了文旅梦、圆了绿色梦、圆了就业梦、圆了文化梦、圆了通车梦的故事。

《决胜2020——脱贫攻坚进行时影像报告》专版专栏是柳州日报社倾力打造的脱贫攻坚宣传重点栏目,为办好这个专栏,社长、总编辑点题定题,并率队到北部3个县调研选点,明确报道思路、方式、规模,从全媒体集中报道、多形式呈现的层面协调推进。专栏以市委机关报——《柳州日报》为主阵地,《柳州晚报》、“柳州1号”APP各有侧重,从2019年1月起,柳州日报社全媒体推出,以图、小视频为主,刊播来自4个蹲点村屯、小区的扶贫宣传报道。每个点每月发稿一期,《柳州日报》《柳州晚报》每期约半版至一个整版,新媒体同步传播。影像报告栏目一年出版48期,一直持续至2020年底。

柳州日报社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柳州晚报》的一名编辑,将“新闻扶贫”落在实处。白天,与农户一道“干体力”;晚上,静坐书桌边“用脑力”。他记录下了驻村工作的点点滴滴,推出驻村手记近70篇,有感情、有现场、有体验、有思考。

2021年4月下旬,为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报社派出一名中层干部到派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继续把工作抓紧抓实,通过开设《驻村故事》专栏,持续展现柳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成效。

三、手段创新,以精品占据传播制高点

用好互联网,是舆论新生态下坚持政治家办报、巩固舆论阵地的关键。构建并用好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管好、找准受众的关注点,与人民群众实现共情,就能实现重大主题报道接地气。独家的优质传播内容,一定要物尽其用,加强渗透性和互动性传播,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因此必须主动打破原有的媒介界限,自觉地形成融媒体意识,根据新闻事件和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迅速判断并决定展开报道的方式。

内容永远是立身之本,柳州日报社把内容优势与传播优势相结合,以“工匠精神”打造融媒体传播精品,在脱贫攻坚报道中扎扎实实进行生动实践。2020年10月17日是扶贫日,柳州日报社推出了2年蹲点采访的重要策划、融媒体产品《“侗”力之音——燕茶村民的脱贫心语》,通过燕茶村原创的侗族大歌,表达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反映了深度贫困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主创人员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一个偏远侗寨蹲点3年,行程2.5万多公里,拍摄了3万张照片和400G视频。在此基础上又六进侗寨、七易其稿,历时62天,用心制作、反复打磨而成。作品以小切口反映新时代,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壮阔进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淀、侗乡干部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有机结合起来,融入一个返乡侗族青年讲述的“小故事”里。

7分8秒的时长,871个字的文案,既跨越千百年,又定格新时代;既反映历史巨变,又抒发家国情怀。作品发布后引起了热烈反响,全网浏览量迅速过亿。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易、腾讯、广西网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纷纷转载播出,入选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重点栏目《我们的小康》,荣获广西广播电视局2020年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称号。此外《“侗”力之音》相关图文报道还获得《人民日报》《扶贫印记》专栏刊发,《广西日报》半版刊发,《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刊发。《“侗”力之音》已获评2020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

融媒体报道出精品,传统新闻报道领域也没有放松。杨宁,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代表,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获习近平总书记颁奖,登上2021年春晚《向祖国报告》节目。展现杨宁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创造的奋斗美,也是柳州日報社采访团队在深入采访中将典型人物美从自然状态升华为社会美的过程。柳州日报社派出了由副总编辑带队、3名中层干部和1名视频骨干组成的采访小分队,深入融水安陲乡江门村,采写返乡大学生杨宁扎根苗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三易其稿,推出了高质量的深度报道《苗山深处的“女芒篙”——记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融水安陲乡江门村村委会主任杨宁》。《柳州日报》、《柳州晚报》、“柳州1号”APP在扶贫日前后同步刊发。

四、吃透两头,脱贫攻坚报道常做常新

做好重大主题报道,“吃透两头”是最基本的原则,既要把握好重大主题报道的背景、意义,更应结合本地经济社会的实际,实现见高度接地气。从全局上把握报道选题,从整体上把握报道的时度效,从内涵上深挖思想价值,体现党媒报道建设性、指导性的传统优势。

2020年6月,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全面启动“决战决胜走基层 总攻之势大采访——千名记者一线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布置采访任务之初,有一种来自采编人员的声音:经过近两年的采访报道,这些地点、人物都反复报道过了,这次采访是不是走形式?报社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以“决战决胜”为主题,对这些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选取新的报道角度,重新进行采访报道。

新视角观察、新热点切入,柳州日报社在大采访中推出《融安县成为柳州市首个脱贫退出县》《三江运用区块链搭建电商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小小蓝莓农旅结合促脱贫》等大批鲜活作品。同时坚持做好影像视觉专题,精选题材,基本每周推出一期,将“脱贫影像”打造成为精品栏目,推出《实现四方共赢 农民稳定增收》《猪圈牛在叫增收新法宝》《紫荆花下“90”后返乡扶志路》《绿水青山下 生金青龙虾》《柳城扶贫工厂联系城乡》《融水村官杨宁十年务实为民》等一批好作品。其中,《紫荆花下“90”后返乡扶志路》等作品获央媒推送。

这次大采访,柳州日报社以消息、通讯、综述、评论、图片、视频等方式,聚焦柳州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围绕重点、抓住特点、打造亮点、突出看点,深度挖掘脱贫攻坚典型事例,展示脱贫攻坚历史成就、讴歌脱贫攻坚英雄模范、弘扬脱贫攻坚伟大精神、讲好脱贫攻坚生动故事,营造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良好舆论氛围。在采访结束后开展的互评总结中,《南宁日报》互评小组给予了好评:从整个主题采访活动报道来看,柳州日报社记者真正做到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去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反映老百姓的酸甜苦辣、研究基层的新变化,不仅“身”入基层,而且“眼”入基层、“心”入基层,很好地抓住了柳州各地脱贫攻坚中的亮点和经验。

把大采访中取得的好经验继续运用到实际工作中。2020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当天,柳州日报社全媒体推出《融安县产业扶贫智慧创新进取实践》系列报道,该系列报道共4篇,聚焦滇桂黔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县——融安县产业扶贫的好做法、好经验,为柳州市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科学论断,总结出脱贫攻坚的成功经验和方案。

据统计,2020年,柳州日报社围绕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全年开设《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我奋斗我幸福脱贫故事》《驻村扶贫手记》《决战决胜走基层总攻之势大采访》5个专栏,开设《决胜2020——脱贫进行时影像报告》《决胜2020——脱贫进行时》专版,发稿2055条。全年有关脱贫攻坚137张照片被新华社采用,32张照片被《人民日报》采用。

五、结语

如何让重大主题报道出新意、活起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故事,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追求,也是面临的挑战。对于地方党媒来说,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寻找合适又巧妙的切入点,以小切口、小故事展现大情怀、大主题,以点带面,以融媒体传播为手段,主动破除模式化、程式化,有助于采写出鲜活生动的新闻报道,带来可亲、可感、可信的阅读体验,从而使重大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责任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