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
——以打击乐课为例

2021-12-04 08:56曾兰茜西华师范大学
艺术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奥尔夫打击乐儿歌

□曾兰茜 西华师范大学

一、简述奥尔夫音乐教育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

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分别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其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自20 世纪80 年代传入我国以来,为我国音乐教育开启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

奥尔夫是德国著名作曲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他创造了浅显易懂的一线谱、图形谱,启发学习者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身体,用动作诠释音乐;学会模仿,努力创造,开发想象力;用最简单的打击乐学习卡农、重奏,甚至是回旋曲式[1]。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

著名音乐教育家李坦娜教授在课上多次提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本性”这一概念。奥尔夫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我所有的观念,关于一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我的任务和天职仅仅是从今天的角度,将古老的、不朽的观念重新说出来,并致力于实现它。”奥尔夫认为,他的教育理念中的那些新奇的玩意儿不过是原本的音乐、原本的乐器、原本的形式。他认为自己是“火炬传递的接力跑者”,是为一个保持生命力的东西在历史长河中助了一把力。原本性音乐是原始的,更是有趣的,其包容性很强,集动作、舞蹈、歌唱、语言于一身[2]。学习者不是作为观众观赏音乐,而是亲自参与其中。

二、奥尔夫打击乐课堂

奥尔夫不希望仅是为了发展高标准的艺术而教学,而是用一种节奏性的训练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即兴演奏乐器,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在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已经如火如荼,奥尔夫由此创造了独有的打击乐课堂。

在奥尔夫打击乐课堂教学中,打击乐器分为以下几类:

鼓类:手鼓、铃鼓、小军鼓、排鼓、定音鼓等。鼓类敲击出来的声音敦实低沉,音量较大。所以,其一般在奥尔夫课堂教学中作为低音声部,用来稳定节奏。

金属类:从字面上来看是用金属做成的乐器,如三角铁、锣、碰铃等。这类乐器的声音穿透力比较强,所以在合奏中需要小心使用,一般将金属乐器用作特色乐器来使用。

木质类:简单来说就是用竹木制成的乐器,如单双响筒、木鱼等。木质类乐器的声音清脆响亮,干净清澈,所以一般用在较为复杂的节奏型演奏中。

散响类:这类乐器是根据其发声特点进行归类的,散响类乐器摇起来哗啦哗啦作响,如串铃、沙槌等。演奏者摇动铃鼓四周的小铁片,也能发出散响的声音。散响类乐器的声音很细碎,非常不好控制,所以通常不用作短节奏快速地呈现,而是用在前一个乐章与下一个乐章的连接处,是一种可以很好感受音长度的打击乐器。

这四种打击乐器构造了奥尔夫打击乐合奏的基本编制,还可以与动作课的声势进行串联。比如,在拍手时,我们可以用木质类乐器或散响类乐器进行合奏;跺脚时,我们可以用鼓进行合奏;捻指时,我们可以用金属类乐器进行合奏。这样的串联方式还有很多,需要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编排。

值得注意的是,奥尔夫打击乐课堂使用的打击乐器并非这四类乐器就可以囊括。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具体的音乐作品,合理选择打击乐器进行配编。在奥尔夫音乐课堂上,师生每接触一样新的东西,不论动作还是竖笛,不论打击乐还是歌唱,第一步一定是探索,探索身体的声音,探索打击乐的摆放与演奏方式,还有对嗓音的多元化探索,由此让学生充分了解需要学习的东西[3]。在奥尔夫打击乐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卡农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和学习一门乐器。比如,教师敲击随意的四拍节奏,让学生逐渐掌握这种乐器的控制方式,并体会节奏的准确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四拍的划分。

三、动作与打击乐的串联课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是互通的,每一次的教学都是循序渐进的。

例如,在某节课上,教师首先用一首儿歌《鸭子拌嘴》进行导入,模仿鸭子们的形态动作。然后,教师根据这首音乐作品创编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图形谱(见图1)。

图1 图形谱

教师让学生根据图形谱再次聆听音乐,并提问:“在这首歌曲里,大家一共听到了小鸭子们几次吵架拌嘴的声音呢?”接着,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把这首儿歌变成一个生动的故事,如小鸭子们走出家门,中途拌嘴、口渴喝水到最后回家。在反复的创编与聆听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这首儿歌。此时,教师进行打击乐器导入,用散响类乐器表现鸭子拌嘴时吵闹的声音;用木质类乐器表现一开始小鸭子们出门的场景。在学生充分了解这首儿歌的情况下,教师给出了一个节奏乐谱(见图2)。

图2 节奏乐谱

第一排用散响类乐器演奏,第二排用木质类乐器演奏,第三排用鼓演奏。首先,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打击乐器,先用简单的节奏进行演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歌曲分成一个个声部,一句一句地进行练习,也可以在演奏打击乐前用嗓音熟悉节奏,如鼓用“咚”,木质用“梆”,散响用“叮”,之后再加上打击乐的练习。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与表演后,学生可以交换乐器进行演奏,深入体会音乐。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这首儿歌。

结语

奥尔夫独特的教学见解与方式给很多教师与学生带来了启发,使得更多的人爱好音乐,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能够欣赏音乐甚至编排音乐。因此,笔者希望有更多教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让音乐教育逐步往更加成熟的道路迈进。

猜你喜欢
奥尔夫打击乐儿歌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奥尔夫音乐联合体育游戏对轻中度ASD儿童社交能力的干预研究
浅谈不同领域中的打击乐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识字儿歌
浅谈打击乐在戏曲中的表现作用
睡觉儿歌
浅谈奥尔夫音乐理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儿歌6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