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展及2021年展望

2021-12-04 00:34赵国洪郑筱雨杨利平宋维东吴梦嫦于智博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气田页岩勘探

赵国洪 郑筱雨 杨利平 宋维东 吴梦嫦 高 芸 于智博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销售河北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000;2.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事业部,四川 成都 610051;3.四川华成油气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4.四川长宁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5.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酒店管理公司,四川 成都 610051;6.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51)

0 引言

2020年,受极端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能源行业受到重创,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出现近10年的首次下降,化石能源消费量同比减少6.1%。而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控制,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呈现了“V”形反转的走势,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全年增速达2.3%。全国能源消费量持续攀升,但增速较2019年有所放缓。国内能源结构低碳化进程加快,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持续下降,天然气与非化石能源等清洁能源占比较上年增长0.9个百分点[1]。

2020年,国内油气生产企业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强重点战略领域、潜力优质区块勘探,有效释放优质产能,在逆境中继续保持了油气储量、产量双增长,全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1.29×1012m3,有效支撑了国内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天然气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例继续提升,达到8.7%,为中国经济实现正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奠定了“十四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油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资源基础。

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天然气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期,预计2021年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形势将继续向好,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将保持高峰增长,天然气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1 天然气勘探不断取得新突破,年新增探明储量再次突破万亿立方米

1.1 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居国内历史第二位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衰退,下滑达4.4%[3]。能源行业亦受到重创,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超4%,其中化石能源消费量下降幅度更是达5.9%。国际石油公司纷纷采用收缩优化投资、大幅削减油气勘探投资与产量目标等方式快速调整经营策略,以加强成本支出管理,确保现金流安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叠加油价骤然下跌的不利形势,国内油气生产企业积极应对,于逆境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改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等三大石油公司在优化调减上游投资20%的情况下,实现了重点盆地、重点区块和重点领域的油气勘探多点开花、捷报频传,全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达1.29×1012m3,连续第二年突破1×1012m3,也是历史上第三次突破1×1012m3,居年最高增长量第二位,仅次于2019年水平,实现了“十三五”精彩收官。

1.2 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中国石油着力提升在国内的勘探开发力度,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科学组织国内油气勘探与生产,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国内对外油气合作,勘探与生产业务取得重大进展,已连续14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超4 000×108m3,全年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占国内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总量的“半壁江山”,达到6 483×108m3[4]。此外,四川盆地的天然气勘探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在川中地区探明潜在天然气资源量超1×1012m3的新区带;塔里木盆地断裂带勘探获重大发现,新增天然气有利勘探面积3 520 km2;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新发现规模达千亿立方米的区域级天然气气藏;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山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新增天然气资源量1 170×108m3。

1.3 中国石化页岩气勘探成果丰硕

中国石化大力推进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持续加强战略领域风险勘探、富油气区带勘探和页岩油气勘探,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在四川盆地普光和通江区块、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等领域天然气勘探取得新突破[5]。其中,普光气田的陆相勘探获重大发现,初步预测天然气资源量达1 234×108m3;川西气田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达30×108m3,累计探明储量达1 140×108m3;涪陵页岩气田新增页岩气探明储量1 918×108m3,气田累计探明储量达到7 926.4×108m3。目前,中国石化共获页岩气探明储量达9 407.72×108m3[6-7]。

1.4 中海油不断收获天然气新发现

中国海油以寻找大中型油气田为主线,从战略展开、战略突破、战略发现等三个层次推进勘探进程;优化勘探投资组合,强化价值勘探理念;加大新领域风险勘探力度,确保能源供应及可持续发展,全年在国内油气勘探新发现领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成功获得了13个商业发现和19个潜在商业发现,评价了41个油气田。在南海东部海域珠江口盆地古近系和古潜山复式油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并探明“惠州26-6”5000万吨级油气田,天然气日产量60×104m3,全面彰显了该区域巨大的勘探前景;南海西部天然气勘探获得领域性突破,南海西部海域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在乐东—陵水凹陷梅山组获得首个商业性突破,探井钻获黄流组+梅山组厚层优质气层,有力推动了“陵水25-1”大气田的开发进展。本次重大突破,揭示了南海西部海域良好的勘探潜力,为该区域成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增储现实领域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2 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页岩气上产势头强劲

2.1 页岩气成为增产主力

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达1 888.5×108m3,同比增长9.8%,年增产量连续4年超过100×108m3[8]。近年来,为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国内油气生产企业加大了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在页岩气领域,我国已成为北美之外第一个实现规模化商业开发的国家。在上扬子区五峰组—龙马溪组4个中浅层“甜点区”相继建成了涪陵、长宁—威远等千亿立方米级的海相页岩大气田,2020年产量增幅接近40%,达200×108m3。页岩气在我国天然气总产量占比中,已由2019年的8.3%增至2020年的10.6%,其增产量已成为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长的主要推手[9]。目前我国投入开发的页岩气区或气田主要有4个,分述于下。

1)川南页岩气区,依托国家级页岩气研发平台和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区,全面建成我国最大页岩气生产基地及国内首个万亿立方米储量页岩气田,2020年产量为116.3×108m3,有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极大促进了我国页岩气研发的快速发展。

2)涪陵页岩气田,作为国家干线川气东送管道三大气源之一,是我国首个实现商业开采的页岩气田,也是中国石化“气化长江经济带”行动的重要资源基础。涪陵页岩气田自2014年投产以来,已累计产气量达345.6×108m3。其中,2020年产量为67×108m3,同比增长6%,为我国中东部地区70多个大中型城市、上千家企业、2亿多居民送去了源源不断的洁净能源。

3)威荣页岩气田,已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1 247×108m3,正建设年产量达30×108m3的生产基地。

4)重庆南川页岩气田,2020年实现页岩气产量15×108m3。

2.2 多个气田实现里程碑式跨越

在2020年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为中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新动力[10]。2020年,中国天然气开发领域全面开花,诞生了多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中国石油作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2020年实现国内油气产量当量20 632×104t、首次迈上2×108t新台阶;天然气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 306×108m3、油当量突破1×108t,较十二五末增长36.8%,占全国总产量的69%;油气结构进一步优化,中国石油国内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油气总产量的比重首次超过50%,迈入了稳油增气的发展新阶段。长庆油田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气田,油气当量攀上6 000×104t高峰,约占国内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创造国内油气田年产量历史最高水平,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其中,天然气产量为448×108m3,占全国总产量的近四分之一,致密气年产量达到332.1×108m3,约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8%。西南油气田公司制定了20余项适用于川南地区的技术标准模板,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组织管理模式,建成了中国石油首个产量规模达到百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年产页岩气量为116.2×108m3,同比增长产气量35.9×108m3,成为国内天然气业务的重要增长点。塔里木油田探索实践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年油气产量当量突破3 000×104t。其中天然气产量突破300×108m3,同比增长6.0%。

中国石化2020年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2.3%,突破300×108m3,较“十二五”末增长近50%,“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建天然气产能200×108m3。在塔里木盆地,多措并举实现雅克拉凝析气田稳产期延长5年,实现超10年设计稳产期平稳运行;在四川盆地,安全平稳高效开发元坝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建成普光气田并实现持续稳产,全面实现了川西中浅层年产天然气20×108m3并稳产16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建成盆地北部第二大气田,大牛地气田实现年产天然气稳产30×108m3;在松辽盆地,通过立体开发等方式,实现松南火山岩气田超设计稳产期平稳运行。

中国海油作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者、先锋者,坚定不移推进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2020年生产天然气304×108m3。2020年10月,“渤中19-6”千亿立方米级大气田试验区项目安全投产,创造了我国海上天然气开发建设最短周期的记录,整个气田全面建成后,将极大缓解华北地区用气短缺问题,为京津冀地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020年11月25日,位于海南省东方市的中国海上最大高温高压气田“东方13-2”顺利建成投产,其高峰年产气量将超过30×108m3,可供100万人使用15年。

3 2021年中国天然气发展展望

3.1 中国天然气发展进入黄金期,天然气产储量将保持高位增长

根据《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报告预测,2035年和205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到6 200×108m3和6 950×108m3。《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4%。因此,加快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步伐,大力发展天然气是消费需求增长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客观需求。

“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将在中国能源大转型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重要作用,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和国家管网集团明确表示将加大天然气全产业链投资力度,全面践行增储上产保供社会责任,助力中国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11-12]。

基于2020年国内天然气领域的重大勘探成果,预计2021年全国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将集中在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南海东部等重点区域,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仍将保持高位增长,达到8 000×108m3。

预计2021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持续走高,增幅或将超6%,总产量将突破2 000×108m3大关,但净增量较2020年将有所回落。其中,四川盆地天然气增产幅度仍将领跑全国,预计增产50×108m3。

3.2 天然气市场需求增量将明显提高

随着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的加快推进及接种覆盖率上升,疫情有望得到基本控制,全球经济将出现复苏性增长,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预计2021年GDP增长有望达到8%。

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开局之年,发展格局将呈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等新特征。在能源领域,随着国家推行清洁低碳发展战略及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向纵深发展,以环渤海、东南沿海、长三角为代表的的重点区域将稳步推进居民采暖、工业锅炉窑炉煤改气,在这种情况下,环保因素仍将是推动中国天然气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驱动力。预计2021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超3 500×108m3,增速将回升至7.2%。

3.3 技术进步将加快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步伐

中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是天然气倍增发展的生力军。在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较高、页岩气禀赋较大的条件下,页岩气的持续发展有望弥补中国未来能源缺口,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10年以来,成本的下降和开采成效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钻完井成本从1亿元降至6 500万元左右;井均测试产量由10×104m3/日提高到25×104m3/日;井控最终可采储量(EUR)由较初期的0.5×108m3提高了一倍以上,且EUR的提升还在持续加速[13]。

未来,随着中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不断突破完善,页岩气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规模效益、学习效应将有效降低中国页岩气开发成本,提升其开发经济性,实现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

4 结束语

中国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较低,具有广阔的前景。2020年,国内天然气探明储量保持高峰增长,天然气产量快速上升,页岩气上产势头强劲,预计2021年天然气勘探开发将会继续保持这一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明确了中国能源转型的目标和重要时间节点。国务院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深入推进,提高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势在必行,天然气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期。

猜你喜欢
气田页岩勘探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油气田勘探与开发国际会议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2013年龙口归城遗址调查、勘探简报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立秋
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在千米桥古潜山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