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特色油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1-12-04 09:15陈伟文赖杭桂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茶油油茶海南

陈伟文 赖杭桂

(1 海南省林木种子(苗)总站 海南海口 570203;2 海南大学 海南海口 570228)

油茶(茶子树)在海南被称为山柚茶。山柚茶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是其中油脂含量较高、具有栽培经济价值的一类植物总称,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1]。海南俗称油茶种子所榨的油(茶油)为山柚油,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 和山茶甙等多种营养物质。

油茶不仅可发挥其保护环境、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综合生态效益,而且有助于优化农林产业结构,实现第一产业的提质增效,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定为林业优势特色产业。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化经营及生产基地建设。2016 年油茶被列为国家大宗油料作物,并列入国家精准扶贫的主要树种。油茶作为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由于油茶科研起步较晚,目前,油茶科技与产业结合主要集中在资源收集、良种选育推广、高产栽培集成体系的建立、油茶系列产品研发及精深加工产业链的拓展等[2]。据中国林科院国家创新联盟2019 年报,油茶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并通过全基因组序列进化分析初步明确了油茶的进化地位,这将为油茶的物种进化、重要经济性状功能基因的挖掘和调控、分子辅助育种以及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同时,探讨了油茶油脂性状变异的遗传机制,为油茶油脂性状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此外,陈永忠[3]揭示了油茶源、库、流的本质特征和相互关系,深入挖掘了源库及其调控在油茶育种与髙效栽培技术上的应用,探讨了相关生态因子与调控技术对油茶源库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初步构建了油茶源库理论和源库调控技术体系的基本框架。

海南岛油茶资源分布在中国最南缘,种植面积少,多年来为自产自销模式,被国内油茶界所忽略,直到2010 年左右才逐渐引起业内专家的关注。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异的遗传资源和优质的茶油(山柚油)产品,海南岛油茶产业在国内别具一格,特色极为显著。

1 海南油茶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1 海南油茶栽培利用历史

据明代唐胄编撰的《正德琼台志》中所言:“山柚,文昌多。花白,即闽中茶油。”,对海南茶油命名给出了较早界定。此外,据此书记载,海南山柚茶的种植栽培历史长达500多年。1949年以后,海南油茶种植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1960年至1980 年在“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推动下,海南政府以油茶为主要经济作物,在中部、北部地区大量推广种植,油茶种植进入快速发展期[4-5]。二是1980 年至1990 年,海南油茶由于产能低,大面积油茶林被砍伐,转为种植槟榔、橡胶等经济作物;油茶种植林大量减少,油茶产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仅剩大约238.8 hm2油茶林[6]。三是2000 年以后,进入政府支持与农民自发种植的发展阶段[7]。

1.2 海南油茶产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9 年底,海南省油茶的种植面积为11.52 万亩(1 公顷=15 亩),其中约有6万亩的油茶林投产。由于海南省油茶良种推广种植刚刚起步,现已投产的油茶林多数为低产林,其中大部分为实生林,导致整体产量偏低。

茶油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全球90%的茶油产自中国。由于茶油及其副产品的健康保健及安全功效,已成为我国政府推广食用的纯天然木本植物油,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重视。海南茶油民间使用历史悠久,经长期实践可知,茶油具有多种神奇的药用保健功效,被誉为茶油“王中王”,可用于皮外伤[8]、幼儿尿布疹[9]以及毒虫叮咬引起的疮或疮疹等多种疾病。叶洲辰等[10]研究表明,海南(炒)茶油油酸含量高达 81.353%, 明显高于江西 (蒸) 茶油(70.849%);其中槲皮素含量为59.025 μg/g,是江西(蒸)茶油的20 倍,这与海南茶油民间保健医疗的用途相符。海南许多地区将茶油视为家庭必备的餐桌佐料和保健药用的珍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产量一直供不应求。

海南省油茶产区的部分市县政府已将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实现农林产业结构优化、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特色生态产业发展策略。受油茶产业良好经济效益的驱动,海南涌现出一批以从事海南油茶种苗培育、种植、加工为主导的企业及人员[11]。2008 年以来,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油茶产业发展,连续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2013 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15 年)、《海南油茶产业规划2017—2025》(2018 年)等系列政策文件,以支持油茶产业发展,将种植海南油茶作为发展林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十大项目之一。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油茶已成为海南省特色经济作物和朝阳产业树种。目前,海南省生产油茶种苗的苗圃已有20 多家,其中11 家苗圃拥有油茶良种。茶油加工点主要分布于海口、澄迈、定安、琼海、屯昌等5 个市县,但多为家庭小作坊生产。受海南本地茶籽产量低的影响,各作坊的产油量偏低,但随着茶籽产量的逐步提升,茶油加工产业潜力巨大。

2 海南特色油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2.1 海南岛具有种植油茶的独特热带自然条件

海南位于北纬18°~20°,属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光温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分多雨季和少雨季。海南年均光照2 200 h,光照率达50%~60%;年均气温23~24.5℃,≥10℃的积温为8 200~9 000℃;各地年平均降雨量达932~2 495 mm。

经调查,海南琼海市等市县生长有上百年的油茶树,表明海南是适宜油茶栽培的种植区。海南独特的热带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为油茶更快生长、更早挂果提供了适宜的热量和光照保障,促使海南油茶比内地普通油茶盛果期更长且单产更高。《海南岛生态地球化学调查》(2011 年)显示,海南岛高达93.6%的优良质量土壤环境可分为一类、二类或三类。初步估算,海南适宜发展油茶种植产业的土地面积高达3 万hm2,油茶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2.2 海南岛种植油茶具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优势

油茶耐土壤瘠薄能力强,不占用粮棉用地,且盛产期长达近百年,具有保护环境、绿化山林、防止水土流失等生态效益,也能起到优化农林产业结构、拓宽农户增收途径、加快社会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海南中西部山区丘陵地带种植油茶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帮助部分农民脱贫致富,符合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海南热带油茶比内地油茶的品质更优,价格也相对较高,约为500~1 000 元/kg,更能满足自贸港发展中人们对高品质油品的需求。以优良种质的油茶林的亩产收成为例,预估每株油茶树产果15 kg,每亩种植50 株油茶,油茶果12 元/kg,油茶种植户每年每亩油茶的收入约为9 000 元。按成品油产出比例算,每25 kg 鲜果可榨出1 kg 油茶,600 元/kg,那么每亩油茶年产值高达18 000元。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油茶种植已然成为海南老百姓与企业高度关注的精准扶贫产业,也将在未来为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尤其重视全民健康事业发展。森林康养是国家顶层大健康事业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关注。2019 年,国家林草局、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发《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表明了康养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能够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特色产业之一。海南山柚油是健康食用油,具有药用保健功效,享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知名度。充分挖掘海南油茶元素,促进海南油茶产业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将是海南特色油茶产业发展的机遇和亮点。

2.3 海南油茶产业发展的良种保障

根据《海南省林木种子(苗)总站关于2020年椰子、槟榔、白木香、油茶等4个树种苗木检查情况的报告》,海南省目前有油茶种苗544.24 万株,其中良种448.23 万株,普通种96.01 万株。目前,已认定油茶良种有23 个,分别为:万海1号油茶、万海3 号油茶、万海4 号油茶、海大油茶1号、海大油茶2号、海大油茶4号、海油1号、海油2 号、海油3 号、海油4 号、热研1 号油茶、热研2 号油茶、琼科优1 号油茶、琼东2 号、琼东8号、琼东9 号、海林1 号油茶、海林2 号油茶、侯臣1号油茶、侯臣3号油茶、海科大1号、海科大2号、海科大3 号。未来海南省将对此23 个已认定油茶良种,进行优胜劣汰,推出审定品种,完善种植规范,建立油茶定点采穗圃及油茶保障性苗圃,从源头保证种苗质量,为油茶高产保驾护航。

3 海南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科研起步晚,产业的科技贡献率低

海南油茶产业现代科研起步晚,对科技创新不够重视,相关研究的科技投入不够,对海南油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关联性贡献较小。目前,已发布的23 个油茶良种尚未配套高产的栽培技术,导致良种未能体现出最佳种植效果,现有油茶低产林改造等技术在海南油茶实际生产中贡献率不高。

3.2 种苗执法力度弱,产业的引导规范力度低

种苗执法力度弱,部分油茶苗圃的种苗生产经营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苗圃的标签、自检、检疫、生产经营记录等各项制度流于形式,生产经营档案严重缺失。大部分生产经营者在购买或销售油茶穗条时,未签订合同,未注明穗条的来源,影响了后期苗木质量的可追溯性。加上缺乏引导及必要的技术指导,海南传统的油茶种植地,未使用经过选优的油茶品种,甚至部分使用了实生苗,导致海南油茶老林、低产林面积广,很多不结果或结果少。

3.3 林农信心弱,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油茶产业收益周期相对较长,需要放长线。而现投产的海南油茶林产量极低,无法实现短期收益,难以带动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主动性。加之近年槟榔等热带经济作物的价格较高,市场的价值杠杆作用使得普通林农的种植关注点又重回槟榔等经济作物,油茶种植难以形成大规模发展。

3.4 龙头企业少,品牌效应不足

海南现有油茶加工缺乏规模化品牌企业的资源整合与带动,多是分散式家庭小作坊或小微企业的形式,其产品加工的硬件设备、加工主体的水平相当滞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油茶原料加工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差,不足以支撑品牌战略的实现。海南本地产的茶油以自产自销为主,且多在民间流通,供不应求,这既说明海南油茶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说明海南的油茶发展尚未形成“走出去”的产业规模。

4 海南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及建议

4.1 发展前景

4.1.1 国家安全和国民健康消费需求

中国食用油67%依赖进口,国家食用油安全问题严峻。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内食用油发展问题,大力发展本土天然的木本油料作物是一项惠及国计民生的布局。2007 年、2008 年、2014 年中国相继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油茶及其他特种油料作物的产业发展方向。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饮食的消费理念日趋突显。茶油作为保健食用油,必将逐渐成为国民健康消费的主要食用油之一。

4.1.2 海南特色油茶产业的发展机遇

在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期,海南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程度,与国内外经济、文化、信息、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更加宽广,吸引更多新型技术企业入驻海南,海南油茶产业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一是新型技术企业有助于提升油茶的深加工、精加工技术,充分挖掘油茶衍生产品的开发。二是新型现代企业的文化战略以及对多种媒体的融汇开拓,有望与传统的文化传媒企业联手推进,打造海南油茶品牌,提升产品包装及设计理念,向多元化的海内外消费群体推介海南油茶的医用与食用功能。三是自由贸易港关于购买免税产品的优惠政策,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高消费群体聚集海南,在一定程度上整体提升对高端产品的购买力,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拓宽价格相对较高的海南油茶的销路,推动海南特色农林产品的贸易交流,提高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

4.1.3 科技对海南油茶的支撑

海南热带油茶具特殊的生态地域性,与内地其它油茶种在生长栽培、含油品质、药用成分等方面有所区别,应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热带油茶资源,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并集成高产栽培体系,从基因组、蛋白质组、油品质成分等深度分析挖掘海南油茶特异性,开发出系列高品质精致产品;借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油茶科研力量,整合技术优势和创新资源,促进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与企业一同打造热带油茶高效农业品牌。

4.2 发展建议

4.2.1 坚持整体产业链发展的科技投入

以创新思维作先导,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业发展的科技潜力累积。从严把关种苗繁育,逐步开展低产林改造,鼓励高产林栽培,强化油茶产品加工的科技融入。在海南自贸港建设大潮中,利用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优势,加强不同国家及地区油茶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争取海南油茶产业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有所突破,实现技术应用开发、市场拓展、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具海南特色的“生产+加工+品牌”的油茶产业发展道路;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油茶加工企业,打造海南茶油精品,生产安全、优质的茶油[12-13]。同时,大力拓展油茶系列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链,完善油茶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鼓励油茶生产企业与科研院校单位进行相关衍生产品科技成果转化及产品专利申报[14-15]。

4.2.2 “良种良法”结合,提高海南油茶单位面积产量

目前海南大多油茶产区还是以种植之前的低产实生树为主,这些实生树群体变异大,产量极低。因此,加快海南本地优良品种推广尤为重要[16]。通过良种繁殖技术优化、品种组合配套、树形修整、科学施肥,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并结合机械化、轻简化的配套栽培模式等措施,解决油茶产量的大小年问题,建立海南油茶集成高效丰产的栽培技术体系,大幅提高海南油茶单位面积产量。

4.2.3 强化本土油茶的品牌意识

大力打造本土油茶的企业品牌,拓宽海南油茶营销的潜在市场,完善油茶发展的物流设施建设,健全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逐步提高海南山茶油在国内市场的全域化竞争力。此外,油茶加工企业要加快提升油茶产品的深加工技术,在最大限度利用原材料的基础上将油茶产业的附加值最大化[17]。重视油茶文化的产业推动力,加快油茶文化的研究与构建,突破油茶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局限,提升油茶产业发展的内在竞争力。鼓励、支持油茶种植优势产区全力打造油茶小镇、油茶之乡,推进海南油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促使海南茶油进入海南省乃至全国知名的绿色地理标志产品的行列。

4.2.4 加强政府对油茶产业发展的“顶层”引导

制定行之有效的油茶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油茶产业发展方向的“顶层”引导,加大林地流转等扶持政策,优化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丰富油茶产业的开发形式。加大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打造企业品牌,建设一批油茶示范基地。针对海南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农户经济基础薄弱等制约因素,政府要探索制定出长期的油茶扶持政策,落实专项扶持资金的设立与投入标准;利用政府资金导向的价值杠杆,将油茶产业纳入产业扶贫、林业工程建设等项目中,多渠道集聚有关油茶产业发展的资本投入与资源,全面提升油茶产业的运营管理水平。正视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潜在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发展挑战,谋求油茶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不同领域协同共赢的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茶油油茶海南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砥砺前行
林安娜 茶油飘香 绿色扶贫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茶油果
茶油飘香
海南杂忆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