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首位女航天员王亚平:圆梦太空再授课

2021-12-04 08:52珀茜卡余建斌
晚晴 2021年10期
关键词:女飞行员亚平神舟

文 珀茜卡 余建斌

太空教师的精彩课堂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来主讲!”

这是王亚平在2013年6月20日上午的一次来自距离地球340多公里处的特殊亮相。天宫一号的影像同步传回地球,神舟十号航天员面对着地面6000万中小学生,给他们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40分钟里,王亚平特殊的重力环境中演示了弹簧测质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制作水膜水球等5个实验,她语气轻快、讲解清晰,让屏幕前的孩子们听入了迷。更精彩的是,这次授课是双向的,王亚平也能同步看到、听到地面现场学生们的问题,风趣地作出解答。这场“天地互动”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好似真的成为了坐在无边宇宙教室中的一员,也给无数人心中种下了飞向宇宙的种子。王亚平回到地面后的这些年,收到了许多立志想当航天员的学生们的来信,八年过去,有的孩子真的报考了航空航天专业,有的甚至成了王亚平的同事。

有的孩子在神舟十号“太空授课”时还没出生,如今他们看到当年的授课视频,充满期待地问:“王老师,您什么时候能再上太空,给我们进行一堂太空授课?”孩子们等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将要到来了。在神舟十三号飞行期间,王亚平将重回“太空教师”岗位,为孩子们带来更加精彩的“太空第二课”。

王亚平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

每一次意气风发的出征背后,都是无数不为人知的苦练和拼搏。

1980年1月出生的王亚平,比神舟十三号最年轻的航天员叶光富大8个月。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朴实的农民,小时候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种植四五亩樱桃林。王亚平一直是体育尖子生,从小到大都是学校校队的成员,多次参加区、县的长跑比赛,有着惊人的意志力,不怕累也不服输。17岁那年,王亚平凭借过硬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文化课成绩通过了空军选拔,进入长春飞行学院,成为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1999年,王亚平第一次在教员的带飞下飞上了蓝天,俯瞰脚下的壮丽河山时,她第一次感受到了身为飞行员的自豪,自此开启了与美丽苍穹的深厚缘分。大学毕业后,王亚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飞行员,之后的九年里,王亚平执行过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部队战备演习等重大任务,她飒爽的身影在空中不停穿梭,安全飞行近1600小时。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着杨利伟成功发射,那壮丽的一刻在王亚平心中种下了飞往更遥远宇宙的梦想。她想,中国已经有了男飞行员、女飞行员,现在又有了男航天员,那也一定要有女航天员。2010年,王亚平终于走向了她的航天梦,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航天员的训练更具有挑战性,其中有一项叫超重耐力训练,王亚平每次在进行这项训练时脸部肌肉就会变形,眼泪会不自觉地往外流,胸部还会感到极度压抑,呼吸困难,但还必须按照规定完成各种动作,每次都有度秒如年的感觉。

她说,航天员的手边都有一个红色按钮,如果在训练中挺不下来可以随时请求暂停,但这么多年来,没有一个航天员碰过这个按钮。经过近三年的训练,王亚平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在2013年,王亚平搭乘着神舟十号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飞向了梦寐以求的太空,成为了中国“80后”航天员第一人。

王亚平说自己“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第一次飞天的感受:失重的瞬间,感觉到身体“蹭”地一下就飞起来了,好像腾云驾雾;视觉上也受到了冲击,舱里所有的东西飘了起来、像有了生命,从太空看地球能感受到一种生命力的震撼。

8年后,王亚平再次入选了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再赴太空,对王亚平来说少了一些忐忑,多了一些坚定。“身体是很累,但当我又练完了一次,我的技术上又成长了,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就会很有成就感,很幸福。”说到这里,王亚平眼睛明亮。

猜你喜欢
女飞行员亚平神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平抛运动潜能知识测试题
“这波老姐贼稳”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女飞行员
余旭 烈士走好
壮阔蓝天绽放铿锵玫瑰
神舟十一号与
机械能潜能知识训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