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墨盒专题收藏需要廓清的模糊认识

2021-12-05 02:41李广君济南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1年9期
关键词:藏友墨盒藏家

◆李广君(济南)

邮票、烟标、火花和酒标,被称为世界四大平面收藏品,这是专题收藏的天堂。而铜墨盒上呈现出的绘刻内容和信息,不仅与这四大平面收藏品有很多相似之处,更有诸多其无法企及的地方,是开掘专题收藏的富矿。关于铜墨盒的专题收藏优势,不少藏友已充分认识和领略到了,并紧锣密鼓付诸收藏行动。但是,也有一些藏友对自己是否进行专题收藏,如何进行专题收藏,因存有模糊认识,有的在等待徘徊,有的半途而废,有的没有收出成绩。现和大家一起来廓清这些模糊认识:

模糊认识之一:专题收藏没档次

看不起专题收藏,就是看不起墨盒,或者说就是看不懂墨盒。因为铜墨盒的一个很重要特征,就是天生适合专题收藏。墨盒的专题收藏,不是普通阶层和新人的专利玩法,圈内很多资深藏家都有自己的专题,有的有一个,有的有好几个,玩专题不仅没有降低他们的身份和档次,反而增添了他们的收藏乐趣。他们既是精品收藏的领跑者,也是专题收藏的佼佼者,因两者“通吃”而实现了“双赢”。其实墨盒专题收藏中有许多高端选题,比如:清代状元专题、青铜器专题等。

模糊认识之二:专题已经没有好的选题了

收藏没有最晚,只有更晚。人类的收藏活动会一代一代持续下去的,今天的晚,就是明天的早。墨盒收藏刚刚进行了三十几年时间,按二十年一代人来算,还不到两代,很多老一代藏家还活跃在圈子内,可以说老人新人仍处于同一个大时代,只是老人早跑了几步而已,新人的机遇机会还是很多的。目前,墨盒专题收藏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留给我们可写最新最美图画的白纸还有很多,大量的选题还没有人碰,一些新颖独特的角度还没有被我们发现。墨盒专题收藏不缺好的选题,只缺识珠的慧眼。特别是收藏平台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更加便捷,一个藏家成长的时间大大缩短,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完成的一个专题,现在可以一两年就能建立起来。

模糊认识之三:玩专题不能碰普品

不管玩什么,树立精品意识是非常正确的。但在专题收藏中,应先求“量”,而后求“质”,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进一退一”淘汰普品,逐渐提升整体质量。完成一个专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追求。如果上来就盯精品,可能好长时间买不到一件,几年下来信心就没了,只得中途退场。同时,精品与普品也是相对的,有些看似普品的东西,摆到专题里就是精品了。因为它的特殊别致,少了它专题就不够丰富。往往这些东西,会因我们光盯精品而被忽略,等转过头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已经花落别家了。我始终认为,20方左右是构成一个专题的标准数量,达到这个基数时,再对藏品去粗取精比较合适。当然,也不能乱花钱买一些老普残来凑数,凡入藏专题的普品总得有一眼、价格也不高才行。

模糊认识之四:玩专题太单调了

有的藏友认为,什么题材的墨盒都藏比较丰富,而玩专题太单调了,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其实,什么都藏和玩专题并不矛盾,这不是让我们做选择题,专题应该是大多数人收藏活动的一个附加题,并不是说一碰专题,别的都不搞了,只搞这一个题材,而是搂草打兔子,两不耽误。如果你的经济能力不错,在主攻各类题材精品的同时,完全可以再经营一两个专题来丰富你的收藏生活。如果藏家手中藏有一两百方墨盒,却没有一个专题,那他不是一个成熟的玩家。玩专题不仅不单调,而且是鱼与熊掌兼得,又娶媳妇又过年,多好的事啊!

模糊认识之五:不当第二的思想

在专题收藏中,有一种奇怪现象,一旦某一个题材有人先期进入,就很少再有人搞这个专题了。大家不搞的原因很简单,只要搞专题,就要在这类题材中做老大,绝不当第二,否则就不搞。其实,有些题材存世量很大,完全可以多人一起玩的。据观察,现在玩得比较热闹的题材是北京风光专题,已有多位藏友同时在玩,大家你追我赶,难分仲伯,不亦乐乎。电影《大笑江湖》中的歌词唱道:“天下第二也挺好。”收藏旅途只有暂时的第一,没有永远的第二。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厚度和足够的生命长度,今天的第二,可能就是明天的第一。在收藏界,后来居上的事例不胜枚举,旧物易主更是司空见惯。同时,专题收藏玩的就是喜欢和快乐,因为喜欢某一类题材的东西,而有意重点收求,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快乐的,并不应在乎什么第一第二的。退一步讲,能做个千年老二也是件不错的事!

猜你喜欢
藏友墨盒藏家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罗锐
藏家之友
品画
品画
是谁窃走了稀世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