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2021-12-05 04:46王苏丽
西部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呼吸机肺炎新冠

姚 茹,王苏丽

空军第986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可引起从普通感冒到重症肺部感染等不同临床症状。例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1-2]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是一种传染性及危害情极强的传染病。笔者在一线照护新冠肺炎患者,现将参与一线护理实践的心得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笔者所在科室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30~95岁。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有明确接触史,有发热、咳嗽、气短等症状,并经最少2 次核酸检测阳性及胸部CT影像学检查确诊。

1.2 纳入标准纳入:1)有流行病学史:符合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接触史:2)临床表现有发热等症状;3)影像学检查有胸部CT 典型影像学改变;4)核酸检测显示阳性。

1.3 治疗方法62 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治疗、支持治疗、营养治疗、中药治疗,若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腹泻等),则给予抗生素治疗;在疾病进展期给予甲泼尼龙加血必净治疗3~5天。

1.4 护理方法

1.4.1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发病后症状比较严重,在入院时难免有一定的恐惧、焦虑心理。在确诊初期,患者或有回避心理,不愿接受患病的事实。随着治疗的开展,如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周围患者病情有所加重时,患者会产生失望心理,对治疗失去信心,进而影响临床疗效。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部分病重患者因无家属陪护,易产生孤独感,护理时应对其进行安慰,消除孤独感。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及疗效的不明确,部分患者会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产生恐惧心理,临床护理时应着重关注此部分患者的心理,通过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治疗过程及结果,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对需要雾化治疗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

1.4.2 基础护理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重点监测体温、呼吸节律、频次及血氧饱和度等。如出现消化道症状时嘱其观察呕吐物及大便次数、性状及量等。因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睡眠不足或黑白颠倒等情况,在日常护理中应做好健康指导,使其保证充分的睡眠及正常节律的睡眠,减轻夜间不适。强化口腔护理,应以保持清洁为原则,嘱其每日早、晚开展口腔护理,以减少细菌数,避免严重细菌感染的发生,增加治疗难度[3]。

1.4.3 发热的护理 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发热患者病情一般较危重,被服不应过厚,利于热量发散。发热患者体温低于38.5℃时应给予物理降温,且物理降温所使用的物品应统一集中处理;如出现持续高热不退,需应用退烧药物,同时嘱患者多饮水,避免体液过量丢失;并以干毛巾擦拭汗液、勤更换衣物,保持身体干爽。

1.4.4 吸氧的护理 由于新冠肺炎易出现肺部通气障碍,大部分患者伴有急性Ⅰ型呼吸衰竭,当临床上常规鼻导管吸氧不能有效改善缺氧症状时,应给予患者面罩吸氧,临床上常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节氧流量,同时在吸氧过程中加强湿化,避免水分丢失过多导致痰液粘稠。

1.4.5 呼吸机护理 临床面罩吸氧无法纠正缺氧状态时,可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人工呼吸。在无创通气早期,患者因为不了解无创通气的工作原理、使用技巧,导致人机配合不协调,加重了呼吸困难。护理人员应主动接触患者,有针对性地向其进行解释开导工作,特别是对于初次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应向患者讲解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必要性,耐心解答疑问,告诉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放松、平静地呼吸,按自己的呼吸方式引导无创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使大部分患者能愉快地接受治疗。对治疗信心不足的患者,应逐步延长使用时间,提高患者的信心。在病情加重或无创呼吸无法改善缺氧时,改为气管插管有创辅助呼吸。当患者不便言语时,应通过肢体的抚触、温和的微笑,积极暗示患者,从而调动患者主观思维,保持积极的心态与疾病作斗争[4]。

1.4.6 饮食护理 饮食首选全肠道内营养,嘱患者少食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以低脂半流质饮食为主。无创通气时尽量减少患者进食时间,以少食多餐为主,减少因进食需要而摘除无创通气面罩的时间,同时水量的摄入要足够。如肠内营养无法摄取足够的热量,则需进行肠外营养辅助。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 周的护理干预后,对疾病的认识更为客观,紧张焦虑情绪也有所缓解,都能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治疗17天后,62例患者中治愈出院8例,好转51例,转重症2例,死亡1例。

3 讨论

3.1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由于新冠肺炎传播速度快、目前无特效药物,只能对症支持治疗[5],医务人员成为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6],故做好医护人员心理防护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了解新冠肺炎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疾病预后等;进行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的专题学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及自我防护能力。在进入病区工作时,医护人员应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在病区就地划分隔离区域,进入病区严格穿戴隔离衣,在感控专业人员指导与帮助下穿戴防护用具,经专人检查合格后方可通过。在隔离衣外标注工作人员姓名及原单位,利于相互之间沟通,减少语言或肢体沟通,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严格各项操作规程,严格七步洗手流程,平时增强医护人员的抵抗力,保证足够的睡眠,提供营养丰富的膳食,适当运动。

3.2 病房防护及设备病区均为单人病房,通风条件良好,每个病房门口摆放速干洗手消毒液,可随时进行手消;禁止患者随意走动或在不同病房中走动,以避免交叉感染;病房床单元使用一次性用品,防止整理床铺时引起扬尘,避免呼吸道吸入。

3.3 药物治疗新冠肺炎感染初期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就临床症状来讲,与SARS、MERS 有相似之处,有基础疾病的危重患者应给予激素治疗。有研究提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有延长病毒清除时间的可能[7-8],故临床使用激素时间不应超过5 天,还应综合评估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影像学变化、机体炎症反应速度及程度等,以严格把握激素使用的时机及用量[9]。中医药是我国对抗新冠肺炎的又一法宝,以“扶正祛邪、培土生津”为治法,主药有“麻黄、杏仁、白术、茯苓”等,临床有“化痰止嗽平喘”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达到止咳定喘的功效[10-12];茯苓可扩张肺血管,改善肺部血液循环,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13]。中药口服后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症状。

目前,由于没有完全掌握新冠肺炎的发生发展规律,患者及家属易陷入多种不良因素的困扰中,所以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评估患者认知改变、情绪反应和行为变化,给予患者心理调适等干预措施,并提供连续的信息支持,可以消除其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14]。同时应注重中医护理技巧的运用,中医护理偏重于个体差异,辨证施护[15],护理更有针对性。相信随着应对疫情经验的积累[16-17]以及疫苗的接种,新冠肺炎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猜你喜欢
呼吸机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