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儿童脾虚气弱型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2021-12-05 04:46蕊,冯
西部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脾虚功能性粪便

谢 蕊,冯 跃

1 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区,四川 成都 611730;2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又称为习惯性便秘、单纯性便秘、特发性便秘[1]。儿童FC[2-3]指儿童排便障碍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时间延长、排便费力及排便不尽感、便质干硬。目前国内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率为3.10%~25.92%[4],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5]。而儿童便秘中,功能性便秘者约占90%以上。FC可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加罹患结肠癌的风险[6-8],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清楚,多考虑与遗传、体质因素、饮食结构及排便习惯、肠道菌群紊乱、胃肠激素因素、结直肠运动障碍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9-10]。研究表明[11],在中医药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中,中医内治法、外治法及微生态制剂疗法的研究前景都非常广阔,但是,寻求具有远期、稳定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较小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12]。本研究采用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脾虚气弱型儿童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区儿科及小儿推拿门诊就诊的120 例脾虚气弱型FC 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过程中,每组各脱落2例,有效病例每组58 例。观察组中男32 例,女26 例;年龄最小者1 个月,最大者14 岁,平均(6.16±2.03)岁;病程1~23 个月,平均(7.33±2.41)个月。对照组中男30例,女28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者14岁,平均(5.76±2.70)岁;病程1~24 个月,平均(7.45±2.5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2-3]

1.2.1 新生儿/幼儿FC罗马Ⅲ诊断标准(G7)0~4 岁幼儿,出现至少以下2 条症状,病程至少1 个月。1)每周排便≤2 次;2)能自主控制排便后每周至少有1 次排便失禁;3)有排便费力、疼痛史;4)有大便潴留史;5)大量的粪便团块存在于新生儿/幼儿的直肠内;6)有直径最大的粪便团块堵塞厕所管道史;7)有食欲下降和(或)早饱、易激惹等伴发症状出现,但这种伴发症状会随直肠内大量的粪便排出而很快消失。

1.2.2 儿童/青少年FC罗马Ⅲ诊断标准(H3a)年龄≥4 岁的儿童,其诊断功能性便秘须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2 条:1)每周排便≤2 次;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3)有排便困难或疼痛病史;4)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姿势;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大块粪便曾堵塞厕所管道病史。同时要求儿童不具备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疾病诊断标准。满足上述标准时间至少2个月,并且每周至少发作1次才能确诊。

1.3 中医诊断标准便秘诊断依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3]制定: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2天以上排便1次,排便时间延长,粪便干燥坚硬;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伴神倦乏力,胃纳减退,少腹胀急等症状。脾虚气弱证便秘的中医临床表现为大便干结如栗,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面色白,神疲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1.4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1月至14岁者;3)经肛肠科及相关影像学、结肠镜检查无器质性病变者;4)未参加其他临床研究,且在进入本研究前半月内无胃肠促动力药服用史者;5)由患者本人或由其直系亲属代签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排除:1)由钙通道拮抗剂、阿片类药、铝抗酸剂、铁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抗帕金森病药、利尿剂等引起便秘者;2)腹部有外伤史、手术史及先天性发育畸形者;3)有出血性倾向、严重心脏疾病等推拿禁忌症者;4)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病变及血液病者;5)患有其他可能致便秘的疾病者;6)不遵医嘱,擅自用药或使用其他治疗手段,无法判断疗效及安全性者;7)不愿接受观察或不能合作者。

1.6 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儿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训练排便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及心理行为治疗[11]。

1.6.1 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治疗3 周,每日1 次,5 次为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1)足三里温和灸操作方法:患儿取仰卧位,暴露双侧足三里穴[14],并用记号笔标记。选用清艾条(苏州市东方艾绒厂,批准文号:Z32021062)两条,将清艾条一端倾斜60℃放置于酒精灯外焰点燃后,施术者左右双手分别置于患儿双侧足三里上方3 cm 处,固定不动,使患儿感觉足三里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而不感灼烫。每次灸15 min,每隔3 min 抖灰1次。2)神阙静振法[15]:施术者搓热或暖热双手,两手同向重叠,手心(内劳宫)轻覆于儿童神阙穴上,根据儿童呼吸节奏,呼按吸提,令此共振力作用于儿童腹式呼吸引起的腹部运动。施术者操作时务必做到手法准确、力量适当。该手法每次操作时间为10 min。

1.6.2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商品名: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规格:0.5 g/片),每片含长双歧杆菌活菌应不低于0.5×107CFU。用法:<6 月婴儿,1 片/次,每日2~3 次;6 月至3岁小儿,2 片/次,每日2~3 次;3~12 岁小儿,3片/次,每日2~3 次。幼儿可直接嚼服,婴儿可将药片碾碎溶于温热(约40℃)水或牛奶服用,口服治疗3周。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不可给予使用任何可能改变患儿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结束1 个月后进行远期疗效评价和安全性随访。

1.7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根据《中医内科病证诊断 疗效标准》(ZY/T001.1-94)[13]制定。治愈:便质转润,解时通畅,2 天以内排便1 次,短期无复发。好转:便质转润,排便欠畅,3 天以内排便。未愈:症状未见改善。2)记录每周排便次数及每次排便时间;3)观察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8 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1.1 近期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治愈33 例,好转14 例,未愈11 例,总有效率81.03%(47/58);对照组治愈30 例,好转19 例,未愈9 例,总有效率84.48%(49/58)。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1.2 远期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1 个月后,观察组治愈28 例,好转17 例,未愈13 例,总有效率77.59%(45/58);对照组治愈22 例,好转16 例,未愈20 例,总有效率65.51%(38/58)。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和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发现,两组患儿均未见皮疹、皮损、出血、呕吐等不适现象。

2.3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患儿每周排便次数及每次排便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表示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便秘”这一病名最早出现于清朝。《黄帝内经》中提出:“太阴之厥,则腹胀后不利”“大便难,后不利。”《伤寒论》中可见“阳结”“阴结”“不大便”等。《备急千金要方》中,孙思邈将便秘描述为“大便不通”。《医学正传》中称便秘为“便燥结”,并提出便秘的病因病机为“夫肾主五液,故肾实则津液足,则大便滋润,肾虚则津液竭,则大便干燥。”清代《金匮翼》中记载:“冷秘者,寒冷之气,横于肠胃,凝阴固结,阳气不行,津液不通。”其认为寒邪伤及胃肠之阳气,阻滞气机,导致便秘。由于现代儿童饮食常出现结构不合理,饮食习惯不良[10],过食寒凉及饮冷伤及脾胃,致使脾虚气弱证便秘患儿日渐增多。

有学者[16]认为,正常的脾胃升降津液,输布运行五谷精微,是大肠功能正常的直接动力。若脾虚运化无力,则导致气滞、肠燥,引起传导失常,而发为便秘。中医治疗时,常采用健脾消积中药,如使用芪术通便汤[17]和加味四君子汤[18]治疗脾虚型便秘临床效果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采用针刺天枢、足三里、长强穴治疗便秘可通过增强肠道运动,提高便秘的临床治愈率,有助于远期临床疗效的稳定性[19-21]。文献报道表明,推拿治疗便秘疗效肯定[22-27],治疗方法多样,既可用摩法、拿法、揉法,也可用一指禅推法等,并逐渐形成了一批独特的理论和各具特色的推拿方法[28-30]。综上所述,儿童功能性便秘(脾虚气弱证)治疗应以温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为治则。

《素问·针解篇》说:“所谓三里者,下膝三寸也。”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穴位之一,可强身保健及治疗多个系统疾病,常用于治疗胃痛、恶心、呕吐,以及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20-21,31]。故本研究选用足三里穴温和灸法。

作为河东少儿推拿流派独特技法的神阙静振法,具有健脾助运、培补元气之功,注重调理小儿脾胃功能[15]。现代研表明,神阙静振法对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有明显的良性调节作用,可增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还有预防腹泻、便秘的作用[32]。神阙静振法可提高儿童抗病力,改善患儿体液循环代谢,调动组织细胞活力,调节机体免疫能力[33-36]。

足三里温和灸、神阙静振法均为无创疗法,容易被广大患儿及其家属所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观察组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法治疗脾虚气弱型儿童FC 临床疗效确切,且远期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易于医者操作及重复,能减少或代替西药用量。

猜你喜欢
脾虚功能性粪便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