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新技术

2021-12-05 07:45任佰刚夏强瑞刘洪成
农业知识 2021年1期
关键词:二铵出菇菊酯

文/ 任佰刚 夏强瑞 刘洪成

青岛西海岸新区食用菌栽培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起步,至今已有40 多年的历史。栽培品种主要以平菇为主,栽培方式以生料栽培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到发酵料栽培为主。根据我们多年的食用菌生产经验,现将青岛地区平菇发酵料优质高产栽培实用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菇农参考。

一、使用优质菌种

要使用经过脱毒处理的菌种,菌种要求自身不携带任何病毒病菌,菌种抗性提高,无种性退化等问题。选择高产、柄短、抗病、深灰色、耐运输、市场畅销的品种,冬季出菇菌盖无斑点和瘤状物。如高产8129、德丰5 号、8105、650、科佳1 号等。

二、发酵料配方

1.棉籽壳500 公斤,磷酸二铵4 公斤,复合肥1 公斤,生石灰20公斤,克霉灵1 公斤,水650 ~700公斤。高效低毒氯氰菊酯等2000 倍液,或者防虫灵3000 倍液。

2.玉米心500 公斤,麸皮(或玉米面)30 公斤,磷酸二铵5 公斤,复合肥1 公斤,生石灰20 公斤,克霉灵1 公斤,水900 公斤左右。高效低毒氯氰菊酯等2000 倍液,或者防虫灵3000 倍液。

3.玉米心250 公斤,豆秸250公斤,磷酸二铵4 公斤,生石灰20公斤,克霉灵1 公斤,水750 ~800公斤。高效低毒氯氰菊酯等2000 倍液,或者防虫灵3000 倍液。

三、培养料发酵方法

把除了克霉灵、农药、化肥以外的各种主料、辅料放一起加水拌匀,料中水分掌握在料中有水渗出且有3 ~4 滴为宜。料少就堆成圆堆,料多就堆成高、宽各1.5 米,长不限的堆,料上每隔30 厘米用粗木棍向下打一深到底的透气孔,再用草帘、麻袋等透气的覆盖物盖好料。料温第二天即可上升到60℃以上,维持24 小时翻堆(大约第三天可以翻堆)。上部发酵好的料铺在底层,中下部温度低的翻到上边,注意不要拍实,整好堆打孔如上。为防止有蛆虫要喷高效氯氰菊酯、防虫灵等农药杀虫。第四天又要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前加上克霉灵、化肥),第五天进行第三次翻堆即可。此时料含水量很低,拆堆撒开料降温至30℃以下方能装袋。装袋前,调整水分含量时,本着“宁干勿湿”的原则,水分掌握在手紧握料手指间有水印、但无水渗出为宜。

四、栽培场所消毒杀菌处理

在清理生产环境的基础上,使用克霉灵或活碱、甲醛、硫黄等药物对发菌出菇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在栽培大环境较恶劣、杂菌基数较高或气温高于15℃时段的栽培中,在培养料内加入细菌杀或克霉灵、2 型疣克星、菇病消等抑杀菌药物,发菌成功率可达98%。

五、装袋接种

栽培袋一般选用宽25 厘米、长45 厘米的聚乙烯袋。四层种三层料,用种量占干料重的18%以上。袋两头菌种封料面,袋中间两层种,可以掰成菌种块,紧贴塑料袋排放。装好后再在放菌种处用小针扎眼通气,扎好后移至无阳光直射的荫棚、室内等场地培养。

六、发菌管理

秋栽菇袋绝对要单层摆放发菌,每4 ~6 天向袋外喷2000 倍乳油类高效低毒农药防虫,如高效氯氰菊酯,千万不能用敌敌畏。冬天可垛3 ~5 个高。接种后两天料温开始上升,每天要注意料温变化,要严格控制料温在30℃以下,当料温上升到30℃以上要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如打开门窗、向地面喷水、进行倒堆或减少层数,千万不要造成烧菌,这是发菌成功的关键。整个发菌期菌袋应翻袋3 ~5 次。平菇一旦发完菌,即可现蕾出菇,但一潮菇出不好,便会发生料面失水、出菇难、病害多等头痛问题。提倡在调整培养料营养等前提下,尽量延长菌丝后熟时间(一般15 天左右),使之储备更多的生物能量,第一潮菇产量能提高30%。

七、出菇期管理

早秋出菇管理必须单排摆放,绝不能上垛排高,严防高温烧堆。在室内出菇,把卫生打扫干净即可。老菇棚要事先消毒、杀虫。消毒除用药物外,最好是用生石灰处理,架上洒石灰水,墙上刷石灰浆,地面撒生石灰粉。杀虫剂最好用高效氯氰菊酯。出菇前,一定要用大水浇透、渗透地面、水沟。当菌丝布满袋并有少量现蕾时,即可进入出菇管理。如需垛高,可在每层袋之间放一层玉米秆、竹竿之类隔开,使菌袋互不接触,最好不超过三层。此时绝不能糊泥垛。对已现蕾菇袋,在最大菇蕾处将袋撕一小口,刚好露出小菇蕾,并尽量在两头开口。对没现蕾的菌袋在袋两头划个长3 ~5 厘米刀口,或者撕2 ~3 个粗度如10 号钢筋粗的口子,几天后即有菇形成。当菌盖直径达到2厘米左右时,即可对子实体直接喷施食用菌营养液,每潮菇喷3 遍,加强“爆发出菇”。喷水一定喷雾状水,不要大水直喷,喷水过多湿度达到95% 以上,极易致病。对解口菇袋如表面发干可喷雾水,撕口袋可不喷水。气温最好在27℃以下,创造出一个阴凉潮湿的环境,从小菇长出袋口,2 ~3 天即可成熟采摘。

八、转潮期管理

当平菇长至7 ~8 分成熟,菇盖内卷时即可采收。整袋菇要大小一次采完,不留小菇、菇脚。采完菇后料面喷一次每毫升水含200 单位的农用链霉素液即可停水4 ~5天,以后每天轻喷水1 次,保持料面半干半湿,7 ~10 天后第二潮平菇陆续发生。如菇蝇、菌蛆发生严重,可在无菇时喷菊酯类药杀虫。通常在出菇两潮后,料面出现缺水症状,造成干燥、裂纹,不易形成菇蕾。这时(第2 潮菇采收后4 ~5 天)要及时补充水肥,防止因缺水而不出菇,或出菇少、质量差。

补水营养液:配方A:菇多丰1.5袋(或者菇大壮1 袋),磷酸二铵0.6公斤,大丰激素1 瓶,三十烷醇2 支,克霉增产灵50 克,石灰0.5 公斤,水100 公斤。

配方B:黄豆0. 4 公斤(事先打成豆浆),磷酸二铵0.6 公斤,大丰激素1 瓶,三十烷醇2 支,克霉增产灵50 克,石灰0.5 公斤,水100 公斤。

配方C:复合肥0.4 公斤,三十烷醇2 支(或萘乙酸1 袋),农用链霉素1 袋(15 克),菇力达1.5 袋(75克),石灰0.5 公斤,水100 公斤。

以上配方A、B 适合平菇袋栽出菇二潮或三潮后补水,正常补水量为每袋(约干料1 公斤)补水0.5公斤左右,补水太多易污染。

第三潮菇采收后,不需补水,让菌袋充分休息5 ~6 天,再连续喷轻水2 ~3 天保湿,拉大温差出第四潮菇。四潮菇采收后,必须第二次补水,配方同上。此时是冬季低温,要保温增温夺取第五潮菇的高产。第六潮菇管理时,要进行第三次补水。第七潮菇时,为春季3 ~5月,要加大通风,降低棚温,每天喷水2 ~3 次保湿。

猜你喜欢
二铵出菇菊酯
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中联苯菊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欧盟拟禁止联苯菊酯在温室使用
磷肥秋市开场 言说价稳或早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新年伊始,二铵采购需慎重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化肥:钾肥价格上行趋势确立
超高效合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茶叶中联苯菊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