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蜂业发展趋势研究(二)
—— 对我国蜜蜂规模化饲养模式的再探讨

2021-12-05 09:57兰凤明杜亚丽刘玉玲
蜜蜂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蜂业蜂场箱体

兰凤明,徐 凯,杜亚丽,刘玉玲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吉林省 吉林市 132108)

4 中国特色的规模化发展

欧美国家规模化养蜂已持续了几十年,是其资源模式、种植结构、社会发展综合作用的结果,我国的整体环境,包括资源情况、农业种植结构、社会发展需要与其差别较大,照搬照抄其规模化发展模式,对我国蜂业发展是死路一条。因此,结合我国的社会资源特点,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规模化发展经验,探索出适合中国特色的规模化蜂业发展之路,是我国蜂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的养蜂生产规模化,就是推动规模化发展,鼓励养蜂生产适度规模化——合作社模式,保持原有饲养模式的延续和革新。其核心内容是蜂群饲养规模化,生态养殖,产品生产专业化、多元化,多箱体生产、生产成熟蜜等。

4.1 规模化饲养

推动规模化发展,保持传统饲养方式的延续和革新。吸取欧美国家现代养蜂管理、生产经验,结合地方蜂场、蜜源实际,逐渐优化饲养模式和生产方式,突破现有饲养规模,大幅提升蜂群的人均饲养量,推动养蜂生产规模化发展。主要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

4.1.1 发挥典型的带动引领作用

各地建立示范蜂场,选树典型,以点带面,引领地方蜂业生产,将各主要蜜源区建成优质高产高效的蜂产品生产基地。吉林省集安市是我国主要的洋槐蜂蜜、椴树蜂蜜生产基地。该地赵功亮师傅饲养蜂群1 000 群,固定管理人员4 人,蜂场5 个,人均饲养约250群,经济效益丰年超过100 万元/年,小年也有20 万元左右,已成为地方争先模仿、学习的典范。行业典型要少而精,具有社会责任感,能为行业发展尽职尽责,带领养蜂生产者脱贫致富奔小康。

4.1.2 推动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我国北方以定地、小转地及业余养蜂为主,中小规模饲养居多,将这些养蜂群体组织起来,以合作社形式,推动地方养蜂生产规模化发展。规范合作社经营模式,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蜂农”的现代发展方式,或以自主经营为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名优蜂产品生产商或原料蜜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是行业发展的主体,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要以行业发展为己任,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上,推动蜂产品价值回归;企业要舍得让利于民,引领蜂农发家致富,提升行业整体规模,带动蜂产业健康发展。

4.2 生态养殖

蜜蜂的生态养殖,就是要满足蜜蜂健康生长所必要的营养物质,既要解决蜜蜂“吃饱”问题,更要解决蜜蜂“吃好”的问题;要让蜜蜂享受自由繁殖的权利,不受伤害的自由,与其所处环境和谐,达到尊重蜜蜂,以蜂养人的和谐统一。

生态养殖是蜜蜂规模化饲养的前提,其核心就是蜜蜂营养与福利。充足的蜜、粉饲料是蜂群得以繁衍、发展的基础,与蜂群的生长力、繁殖力和抗病力息息相关,是蜜蜂生态养殖的基础。

重视蜂群营养与福利,需要改变传统的掠夺式产品生产,避免盲目追求产品产量而忽视蜂群的营养供给,注重蜂群休整调节。取蜜时应适度留足饲料确保蜂群营养供应;越冬蜂出房后要停止王浆生产,以免影响越冬蜂质量;给蜜蜂必要的休养生息时间,保证蜜蜂在良好的蜂巢环境和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健康发育,确保蜂群正常繁殖,避免蜜蜂因过度劳累、营养不足而影响蜂群质量,降低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蜂群的饲养管理要保持一个可持续状态,对蜜蜂的使役要有限度。现代养蜂生产,定地和小转地生产是规模化蜂场的发展方向。要在充分了解本地蜜源开花泌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蜜源、气候特点,在保证蜂群高效繁殖的前提下,利用定地结合小转地方式多元化生产,灵活运用蜜源资源,保证养蜂经济效益。传统的大转地,追花夺蜜的生产方式,劳动强度大,费用支出高,经济效益小,劳神伤蜂,不适合现代蜂业发展。

4.3 专业化、多元化生产

规模化饲养提倡单一蜂场生产专业化,不宜多种经营。专业化生产是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措施。根据蜂场规划、蜂场规模、蜜粉源情况和市场需求,多元化生产,是确保养蜂经济效益的基础。专业化生产可细分为:生产蜂场、授粉蜂场、育王蜂场、繁蜂蜂场。

4.3.1 生产蜂场

是以生产蜂产品为主要收入的蜂场,是目前我国养蜂生产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确保养蜂生产经济效益稳定,生产蜂场可以根据场地蜜源情况、市场需求,多元化专业生产,可以细分为蜂蜜生产蜂场、蜂王浆生产蜂场、蜂花粉生产蜂场等。

4.3.2 授粉蜂场

是繁殖出租和出售授粉蜂群及服务的蜂场。我国是农业、温室作物栽培业大国,需要蜜蜂、熊蜂授粉的作物数以亿计,繁殖出租、出售授粉蜂群是目前最具市场开发价值和空间的产业,是蜜蜂规模化饲养与发展的支柱和平台。其主要任务是繁育授粉蜂群,为大田作物或温室作物栽培者提供授粉蜂群及授粉技术服务。

4.3.3 育王蜂场

培育出售生产用优良种王的蜂场。是规模化蜂场的核心要素,其主要任务是为不同地区、不同蜜源及气候条件的生产蜂场提供优质生产用蜂王。随着养蜂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的逐渐深入,对种王性状要求越来越高,种王的生产力、抗病力左右着蜂场的经济效益,是我国蜂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提高育王蜂场的种王质量将越来越重要。

4.3.4 繁蜂生产蜂场

是繁殖和出售生产蜂群的蜂场,是提高蜂场养蜂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我国地域宽广,资源丰富,由南向北花期此起彼伏,错落有致,为繁蜂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在南方地区,如四川、云南、海南等繁殖蜂群,为生产蜂场提供生产用蜂群,多元化经营,提高蜂场养蜂经济效益。

4.4 多箱体生产,生产成熟蜜

我国年出口12 万~13 万t 蜂蜜,出口单价多在2 000 美元/t 以下,这与中国世界第一养蜂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蜂蜜价值与价格的严重背离,倒逼我国蜂蜜市场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并与国际接轨,成熟蜜生产是大势所趋。

养蜂生产者要确保蜂产品质量安全,淘汰见蜜就取的落后生产模式,借鉴养蜂发达国家的多箱体取蜜生产经验,多箱体生产,按花期取蜜,取成熟蜜,逐渐树立规模化蜂场专业化生产原生态蜂产品的形象,以生产优质、安全蜂产品常态化作为基础,推动我国蜂业的健康发展。

4.5 蜜蜂多箱体饲养

蜜蜂多箱体饲养是养蜂生产规模化的必然选择,通过不断地叠加继箱、巢础来简化蜂群管理操作,完成蜂群的繁殖和生产。群势多为20 框以上,一般叠加2~3 层继箱,最多叠加4~5 层;花期取蜜1~2 次,以生产成熟蜜为主。目前我国多以平箱群繁殖生产,蜂群多为5~9 框蜂,强群也就12~16 框蜂,最多叠加1~2 个继箱;一般2~4 d 取蜜1 次,蜂蜜浓度多为38~40 波美度。多箱体生产与我国的平箱体生产管理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5.1 蜂场统一管理

多箱体生产蜂群以蜂场为单位,全场蜂群管理基本一致。一个蜂场蜂群各阶段的管理操作是根据其蜂场总体蜂群情况决定,所有蜂群统一处理,改变了传统的平箱群一箱一脾的操作模式,简化了烦琐的操作流程,极大地提高了人均饲养量。

4.5.2 蜂群整体调整

在蜂群日常管理操作上以箱体为单位,通过加、减箱体来调整蜂巢空间,箱体连同箱内的巢脾上下调换位置来调整巢脾位置,改变了我们传统的以脾为单位,加、减、调脾的操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养蜂生产效率。

4.5.3 蜂群检查

蜂群检查以箱外观察为主,各繁殖阶段的起始检查以开箱抽查为主。除非蜂群出现异常现象,否则尽量不开箱、不提脾,不干扰蜂群正常生活秩序,给蜂群创造自然的生活空间。

4.5.4 育子区空间

多箱体蜂群繁育多设2~3 个育子箱体,蜂群活动空间大,通风效果好,蜜蜂更具活力,有利于蜂群快速增长,减少分蜂热,培育强群。我国传统蜂群繁育多为1 个或0.5 个育子箱体,蜜蜂活动空间小,群势发展缓慢,不易培育强群,是目前我国蜂群群势不强的原因之一。

5 小结与展望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蜂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在“十三五”期间,蜂产品质量、饲养规模均获得极大提高,整个蜂业发展极为迅速。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良种繁育及种性退化问题、无公害蜂药研制及蜂群抗药性问题、蜂螨危害扩大问题、蜜源数量与载蜂量问题、蜜蜂授粉与农田管理问题、中蜂和西蜂饲养的生态竞争问题等。

养蜂业是现代大农业健康、高效、稳定发展的有益补充,蜜蜂授粉是现代农业增产提质的必需措施,现代蜂业发展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了保持蜂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借鉴国外先进的养蜂技术和养蜂观念、遵循蜜蜂生物学规律的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搞好协调服务工作,给予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能为百姓谋福利的行业领军人物、龙头企业和先进合作社代表必要的政策引导及项目支持;鼓励地方加大蜜粉源植物保护和种植面积;加强蜜蜂保护区建设,扩大保护区范围,细化核心保护区、缓冲保护区保护规划,特别是中蜂保护区,加强监管力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鼓励、扶持行业领军人物、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创建中蜂示范蜂场,发展中蜂养殖业;逐步实现蜂业立法,保护养蜂人的合法权益,保护野生蜂群不受危害,不断保全、丰富我国天然蜜蜂种质资源基因库,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养蜂之路,推动中国特色的养蜂生产规模化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蜂业蜂场箱体
《当养蜂技术员的日子》之(二十六)— —在大山里跑蜂场之不易
《当养蜂技术员的日子》之(二十五)
———迎接东北黑蜂保护区联合大检查
上海百酿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上海百酿蜂业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CJ-1型齿轮箱箱体强度分析
一种分束玻璃纤维拉丝机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基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物流箱体包装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