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饲料企业的定位与发展策略研究

2021-12-05 21:13廖绣渺
中国饲料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饲料定位

廖绣渺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

“精准扶贫”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来的。这一政策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能更加精准地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贫困人群,采取“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的措施来帮扶贫困人群,进而更加有效地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人群脱离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精准扶贫”政策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后备保障(李晓洁,2018),是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有力政策铺垫。相对于“粗放扶贫”来说,“精准扶贫”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同时在节约资源、提升扶贫效率和消除两极分化方面有显著作用。

1 精准扶贫与饲料企业发展

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不同政策的“组合拳”往往能起到不同的效果。如在贫困地区引入外来企业,结合当地资源环境和现实条件进行生产经营,进而实现联动带富的措施,这样的扶贫效果十分显著。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企业规模决定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形式。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中小企业往往处于扶贫的第一线,并且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发挥了强大的作用(赵晓丽,2020)。

以饲料行业为例,中小饲料企业往往会成为精准扶贫的“生力军”,处于扶贫的第一线(程镝,2021)。目前,处于农村地区的饲料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又因为饲料行业的特点,靠近下沉市场或靠近原材料生产地,这样饲料企业才能最大限度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进而获得较好的利润。充分运用贫困地区的原材料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实现产业发展,同时贫困地区的发展又能反哺企业,促进生产链的延伸和供应链的不断完善,进而形成一个良性闭环,实现饲料企业与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饲料企业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将生产经营优势与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虽然能产生良好的正向效应,但饲料企业也不可忽视对自身企业的定位及经营战略规划。企业的准确定位及合理规划可充分利用政策优势、自然优势及自身生产优势,实现优势结合,效能外溢的基础保证。所以,饲料企业需要扬长避短,权衡利弊,这样才能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2 定位理论

2.1 定位理论的内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在面对信息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媒介)时会接收到海量的信息。企业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将产品或品牌的宣传信息传递给顾客,如何能最直接、最深层地触动消费者心弦,引导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企业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艾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认为,在现代技术,尤其是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帮助下,企业所传递出的信息对消费者的心智接受程度来说严重超负荷(武博扬,2016)。消费者在整个传递过程中能有效接收的信息量非常有限,但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信息大爆炸,实际造成信息传播短路。因此,对企业宣传推广而言,如何在拥堵的信息传播渠道中运用最适当的方式有效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完成企业信息传递,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以求产生消费者购买行为这一连锁反应,是企业赢得成功的关键。消费者的心智包含5种模式:第一,消费者缺乏安全感;第二,消费者偏向简洁的信息,厌弃复杂的信息;第三,消费者能接收的信息量有限;第四,消费者容易失焦;第五,消费者对某一品牌的印象比较固化(惠文婕,2020)。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饲料企业需要充分剖析自身优劣势,将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做好相应的分解,力求在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生产优势中寻找到平衡点,综合以上行为,寻找饲料企业最适合的定位,向消费者传递信息,直达消费者心智,在促销饲料产品的同时,帮助贫困地区实现收入水平的提升(刘晶晶,2020)。

2.2 饲料企业的定位诊断饲料企业以广大农村地区为依托,充分利用农村地区丰富原材料资源的同时,又面向广大农村市场,凭借这样的特点,饲料企业很容易与“精准扶贫”政策相融合。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饲料企业需要因地、时、势制宜,重新梳理自身定位,发现目前存在的症结,以求更好地响应国家号召,同时促进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精准扶贫”的背景,对当下饲料企业存在的定位问题进行分析。

2.2.1 部分饲料企业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作为“精准扶贫”政策的众多落地措施之一,引入企业对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饲料企业因此成为政策引进企业的代表。在引入贫困地区后,饲料企业应以什么样的角色自居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引入的帮扶企业,饲料企业在享受相应的政策倾斜和红利后,能更充分地对贫困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因此,在整个过程中,饲料企业处于枢纽地位。自上需要承接行政部门的政策要求,获得相应的政策红利,自下需要对接贫困地区各种资源的供应口,在下游环节面向市场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但在目前“精准扶贫”背景下,许多饲料企业并没有扮演好纽带作用,只是单纯的将生产地址迁移到了贫困地区,对贫困地区的产业联动作用仍然较差。

2.2.2 部分饲料企业的发展规划定位不准确 受传统生产经营理念的影响,部分饲料企业的经营模式较为固化,组织搭建缺乏科学性,导致其对未来发展规划及目标定位不清晰,不能紧跟时代发展趋势,无法科学合理地开展生产,难以将新兴技术融入到生产经营中去,对企业长远发展形成了一道较难跨越的阻碍。随着新兴技术,尤其是AI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饲料企业在生产规划、智慧物流、智能调配等方面都迎来的转型机会,同时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全新传播方式,在销量提升上也能有很好的成长。但如果对自身未来发展缺乏长远规划,会导致饲料企业错失发展机遇,甚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3 饲料企业的发展对“精准扶贫”的积极影响

3.1 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就业在贫困地区引入生产企业能较好地带动地区就业率的提升,促进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充分利用。饲料企业的发展对促进贫困地区人口就业有良好的效果,主要通过以下2个途径实现:(1)虽然随着城镇化的提升,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但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仍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饲料企业在贫困地区雇佣当地的劳动力来开展饲料产品生产,能有效吸纳这些剩余劳动力,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进而实现脱贫。(2)随着饲料企业的生产发展,其对原材料的需求量也会出现增长,相应的原材料供应产业也会随之发展,因此,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加大,进而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靳闯,2020)。

3.2 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创造改善民生的条件对于民生改善而言,地方财政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关键的作用,但就贫困地区而言,由于缺乏有效的收入来源及充足的收入保证,地方财政投入非常有限,容易让扶贫脱贫工作大打折扣。因此,饲料企业在贫困地区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地方财政相较于原来能获得更多的收入。将这些财政收入再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中,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汤颖梅等,2021)。

3.3 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饲料产业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饲料产品的生产需要大量原材料,包括玉米、麦谷、高粱等作物,在贫困地区引入饲料企业,以饲料企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来带动贫困地区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增加贫困人群的经济收入。同时,饲料业发展带来的规模效应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由于邻近市场,所产生的运输费用也较低,贫困地区在发展养殖业时,其在饲料购买上所花费的成本也更低,对养殖业的发展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4 定位诊断基础上的饲料企业发展策略

在贫困地区引入饲料企业,为其良好发展建设铺路,这将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调整地区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同时能帮助实现贫困地区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附加值提升。对贫困地区就业支持和财政收入支持而言,饲料企业的发展也能起到关键作用。综上所述,饲料企业在帮扶脱贫上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路径和策略,能帮助企业在提升生产经营效率,提升企业收益的同时,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帮扶(陈剑,2021)。

4.1 明确枢纽地位,扮好纽带角色传统饲料企业明确自身角色定位是开展生产的前提,是引导企业生产战略规划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前提。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被贫困地区引入的饲料企业,作为扶贫第一线的“生力军”,需要与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对接、组合及再利用,最后形成能满足自身成长,并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帮助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力量。因此,饲料企业需要明确自身的枢纽作用,综合统筹来自地方行政机构的资源和要求,充分利用地区自然资源来进行产品生产和企业发展,大力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解决运输问题,合理处理下游市场秩序问题,以逐渐完善贫困地区的产业链条。

4.2 明确目标定位,实现长远发展

4.2.1 立足地区特色,实现产品差异化 不同的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化明显,立足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独特性,传统的饲料企业可以朝着差异化的方向发展。长久以来,传统饲料企业的生产模式较为固定,如标准化生产模式虽然便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内部管理,但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甚至让饲料企业陷入到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鉴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特色和资源优势,饲料企业可以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当地具有的特色资源进行产品生产和加工,这样可以使饲料产品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市场竞争中能从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消费者的记忆点,进而通过差异化产品竞争占据市场优势。

4.2.2 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产业联动升级 长久以来,饲料企业都存在一个症结,就是产品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尤其是在面对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为代表的新兴互联网技术的时候,产业升级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科技是产业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尤其是对饲料企业这种生产加工型企业而言,以科技发展促进脱贫已经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攻坚对象。对贫困地区引入的饲料企业而言,在生产流程、生产工艺、生产操作等方面引入新兴科学技术,能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延长产业链和提升饲料产品附加值,实现饲料生产的精细化发展。同时,积极更新生产设备,淘汰落后产能能将饲料生产提上新的台阶,进而提高饲料产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2.3 积极融入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 目前,互联网产业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的加持下正处于鼎盛时期,这对很多行业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对饲料生产而言,积极通过“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关键词来进行品牌打造,同时可以结合绿色、生态、环保等主题,对饲料品牌进行网络宣传和推广,能在搭建好品牌体系的同时提升饲料产品销售量。另外,凭借短视频、网络直播等途径进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突出产品亮点和产品个性,使消费者产生深层次的品牌记忆和产品记忆,也能起到十分显著的宣传效果。

4.2.4 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要实现企业长远发展,人才储备是重中之重。高素质人才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未来的情势有预见性的判断,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良好的风险管理。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人才对饲料企业的发展驱动力量不可小觑。大力引进和培养有远见性、有专业知识储备的高素质人才,能为饲料企业高质量发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饲料企业可以采用双管齐下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对外引进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员工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来提升员工的眼界和专业素质,实现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良好融合,为饲料企业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5 结语

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饲料企业需要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己的经营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以求实现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从而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饲料定位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原来饲料还可以这样玩!许愿斌用短短1年时间,开辟了饲料创业新赛道
粤海饲料
比亚迪集团扶贫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西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桂林举办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少儿智能定位鞋服成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