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2021-12-05 06:38倪佳祺综述吴卫泽审校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4期
关键词:吻合术空肠肠系膜

倪佳祺 综述 吴卫泽 审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普外科,上海 200020)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 sydrome,SMAS)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 (superior mesenterie artery,SMA)与主动脉(aorta,AO)间夹角变小,使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呈现急、慢性肠梗阻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满、腹痛、恶心、呕吐,严重时伴有脱水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有家族遗传倾向[2]。

发病基础及病因

SMAS的发病基础为SMA、AO及十二指肠间的解剖关系。分为先天性因素与后天性因素。通常SMA与AO成25°~60°[3]。无论什么原因引起肠系膜脂肪垫缺失,形成锐角(<22°),均会导致十二指肠水平部受压,引发 SMAS[4]。先天性的原因是SMA与AO角度太小,Treitz韧带太短,十二指肠的空肠曲固定在韧带上的位置很高,小肠系膜和后腹膜固定过多,SMA的起点很低等。后天因素包括消瘦、腰椎前凸过度等。女性、大龄儿童、青少年,尤其是体重轻、有快速减肥史的人易受影响。由于减肥、癌症、手术、外伤、烧伤等分解代谢严重,神经性厌食、吸收不良使体重过轻,在AO和肠系膜之间消耗脂肪。都会引起肠系膜脂肪垫丧失,形成锐角。

临床表现

SMAS发病年龄为15~50岁,其中20~30岁多见。在瘦弱女性中常见。SMAS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年龄较小的儿童较少见,以急性发病为主。较多病人有饱食油腻食物史。成人主要以慢性起病为主,症状较轻。

一、急性SMAS

急性SMAS相对较少见,多为医源性和外源性创伤所致。在脊柱术后第1周出现,可能与脊柱前突而使AO和SMA的夹角减小有关。发作时的症状与慢性SMAS相似,但程度、体征明显且严重。如不及时诊疗,病人会因激烈呕吐而出现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5]。

二、慢性SMAS

慢性SMAS病程长,表现为明显消瘦,与餐后上腹胀痛、恶心、呕吐等慢性肠梗阻症状相似。腹痛常在饭后站立或坐位时出现,但呕吐后或进食后转为胸膝位或左侧卧位可缓解症状。体格检查见上腹部胃肠型和蠕动波伴轻压痛,可闻及振水音。缓解期虽无体征,但有消瘦、贫血等症状。有报道,一部分SMAS病人可合并其他系统症状,如垂体腺瘤病。两者都有恶心、呕吐等[6]。因此,SMAS病人如经过治疗,症状也未缓解,需考虑合并其他疾病。

诊断方法

一、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应从询问病史开始。典型的临床症状是饮食后,长期反复的上腹部绞痛,有时加重;伴腹部胀满、打嗝、恶心、呕吐。呕吐常在饭后2~3 h或夜间发生。饭后站立或坐位易发生。呕吐物含胆汁和未消化食物。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如感觉想吐,即改变为俯卧或左侧卧位,症状会缓解。查体可发现,上腹部饱满、压痛、轻度肌紧张,但并无反跳痛;有些病人有胃内振水音[7]。为明确SMA、AO是否压迫十二指肠,可行影像学检查、胃镜检查等,排除其他十二指肠梗阻原因,以确诊SMAS。

二、消化道造影

笔者认为,消化道造影检查在SMAS诊断中占较重要地位,因其特征性以及对采取手术方法的重要提示意义。较典型的消化道造影表现如下:①造影剂通过十二指肠水平或升段时受阻,出现“笔杆征”压迹;②胃腔扩大,幽门管可通过造影剂;③梗阻以上十二指肠肠段扩张,并出现反复强烈的逆向蠕动波,或顺、逆蠕动交替,造影剂可反流入胃内;④造影剂可滞留在胃十二指肠,延迟排空;⑤在俯卧或胸膝位时,造影剂易通过[8]。

三、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彩超检查,无创、经济,具备特有的影像特征,清晰显示SMA与AO的关系。SMAS的超声特征如下:①AO与SMA夹角<15°;②十二指肠显示“斗形”或“葫芦形”;③SMA与AO夹角内的十二指肠,在饮水后蠕动时,肠管横断面最大宽度<10 mm;④十二指肠降段扩张,内径>30 mm[9]。 有报道,超声内镜检查的确诊率比X线钡餐造影高[10]。

四、腹部CT检查

腹部CT检查诊断SMAS准确率较高。CT增强后的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SMA、AO和十二指肠三者的关系,同时确认是否有SMA对十二指肠的压迫,排除其他疾病。Warncke等[11]研究报道,多层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SMAS的诊断精度,直观显示SMA的走向以及SMA和AO的解剖关系,提高诊断的正确性,具有临床价值。

五、内镜检查

包括胃镜检查和超声内镜检查。胃镜通常只能到达十二指肠降段,所以很难直接诊断,但可显示消化道内的情况,排除其他疾病。超声内镜检查可观察消化道内情况,还可显示SMA与AO角度、十二指肠受压原因,对诊断儿童以及体质量指数正常或下降病人,是一种实用且迅速的检查方法[12-14]。

六、腹部磁共振检查

腹部磁共振检查对腹腔组织的分辨率高于CT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的压力状况,且磁共振血管的成像可显示SMA与AO的关系。准确率与以往的血管造影相似。其还有无创、无辐射等优点,但缺点是费用高、检查时间长、体内金属异物影响显像等,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七、血管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可准确显示SMA与AO的关系,但检查相对专业,对操作有很高的要求,通常不作为常规检查。

治 疗

一、保守治疗

近年,肠内、外营养技术不断发展,SMAS保守治疗的成功率约83%[15]。前述导致SMAS的常见原因是消瘦。因此,对于消瘦的病人,改善其营养状况,可缓解SMAS的症状。对急性发作的病人,可先予以禁食、胃肠减压、维持内环境稳定、营养支持等。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首选。初期经鼻空肠管的肠内营养减轻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营养状况,增加腹腔脂肪含量,增加SMA与AO角度,缓解十二指肠的水平部梗阻[16]。对因心理因素造成的SMAS,如神经性厌食、长期慢性梗阻导致的抑郁等,笔者认为还需介入心理治疗和综合治疗,包括治疗前的心理评估、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同时抗焦虑、抗抑郁等心理治疗介入,从而达到缓解心理因素给进食带来恐惧的目的,同时解除解剖学十二指肠梗阻,避免因心理因素造成疗效不佳或症状反复。

二、手术治疗

对于慢性、不完全性梗阻的SMAS,经过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但因机械性因素造成梗阻,如不手术解除,SMAS的症状会长期反复发生,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约75%的SMAS 病人需手术治疗[17]。

既往对于治疗SMAS的手术方法很多,包括十二指肠环形引 流[18]、SMA 移至肾下 主 动脉[19-20]、十二指肠 水 平 部前移[21]、Billroth Ⅱ胃 切 除 术[22]、胃 空 肠 吻 合 术[23]和 十 二 指 肠 空肠吻合术[24]。治疗SMAS使用最多的术式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5]。除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外,其他手术几乎很少使用,因这些手术难以恢复到接近正常的生理和解剖。1998年,Gersin等[24]报道第1例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还有报道机器人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26]。有研究显示,手术成功率超过9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7%[27]。

我国李文等[7]研究报道,治疗 SMAS的术式有 Treitz韧带切断松解术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两种。其一,Treitz韧带切断松解术是切断Treitz韧带和切开部分后腹膜,将横结肠向上翻转,提起近端空肠,暴露Treitz韧带,切断韧带及松解附近后腹膜。将十二指肠与空肠结合段下移约4 cm,使十二指肠水平部及升部下移到间隙较大的SMA与AO夹角中,从而解除压迫。此种术式简单、创伤较小,符合解剖、生理要求,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其二,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将横结肠向上翻起,暴露出扩张的十二指肠水平部,横行切开其上方的横结肠系膜,游离十二指肠,将距Treitz韧带7~10 cm近端空肠与十二指肠作侧侧吻合,吻合口>5 cm。李文等[7]研究认为,两种术式综合应用治疗SMAS的效果较好。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输入或输出攀梗阻等,还包括吻合口狭窄、吻合口水肿、盲襻综合征、十二指肠蠕动功能障碍[28],因而影响术后效果。微创外科发展至今,手术技术不断提升。Bing等[29]研究发现,腹腔镜Ladd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少,是一种可靠、可行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尤其对婴幼儿应用较多。

综上,SMAS作为一种慢性梗阻性胃肠疾病,询问病史对了解病因和诊断至关重要。对于部分因心理因素引起的SMAS,需心理治疗介入,同时配合营养支持,以期增加腹腔脂肪含量、增大SMA与AO夹角来缓解症状。对于病程长、保守治疗失败的病人,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术前消化道造影检查不仅是常规诊断方法,对于术式选择也具有重要意义。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标准术式。笔者认为,如消化道造影检查提示十二指肠扩张肠段有较强逆蠕动,采用单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对症状改善有帮助;如提示十二指肠扩张肠段缺乏逆蠕动或较弱,应采取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胃空肠吻合并关闭幽门,以防止食物进入无蠕动能力的十二指肠扩张部,再次导致梗阻症状。总之,SMAS治疗需从多方面考虑,改善症状为主要目的,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吻合术空肠肠系膜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下消化道切除吻合术应用胃肠减压46例临床分析
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