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和顺”叫响的秘密
——令人叹服的县域教育和顺模式

2021-12-06 08:51施福瑞
记者观察 2021年28期
关键词:和顺教育教师

文 施福瑞

太行山深处的和顺县,全县面积2250平方公里,人口12万,地广人稀,是名副其实的山区小县。曾几何时,和顺县的教育较为落后,和顺学子们都想法设法远赴县外求学,大量生源外流,教师队伍不稳,教育管理不得要领。

2011年,和顺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站在教育强县的战略高度,提出“五名兴教”战略。“五名”,指教育事业五个主体,即名学校、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名学生,每年县里对评选出的“五名”集体和个人重资予以表彰奖励。

从那时起,和顺教育开始改写历史,书写传奇。

从洼地到“清北后援团”

自2011年始,“五名兴教”活动的引领激发了和顺教育的内生动力,催生了和顺教育的新气象,和顺全县逐步形成了“党政重教、政策助教、民师兴教、全民帮教”的良好局面。

在“五名兴教”战略的引领下,和顺教育开拓创新、深化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斐然成就。

在“五名兴教”战略的引领下,和顺教育落实多项创新举措,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动人画卷——

在和顺,学龄前在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得到资助,适龄儿童学前入园率达100%。

在和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收费”就学,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普惠性课间饮用奶,为农村寄宿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午餐。

在和顺,普通高中在校生免除学费,12年免费教育率先实现。

在和顺,2021年有11位优秀学子考入清华、北大。而近十年来,已有49位和顺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和顺已从当年的教育洼地华丽变身为“清北后援团”,实现了山区教育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让山区学子走上了圆梦清北的阳关大道。

在和顺,从小学到高中,没有学生在校外补课的现象。

在和顺,县委、县政府对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四大班子领导深度参与教育发展,他们时常关注和顺教育的方方面面,深入到教师队伍中,倾听他们的声音,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提供一切必要的帮助。

在和顺,学校校长可以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权、绩效工资调配权、考核奖励资金分配权。充分的放权真正激发了教育体制的内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的良好局面。

尊师重教在和顺蔚然成风。在和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是辛苦付出的,但也一定是体面的,是受人尊敬的,是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尊师重教一条街”成为县城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和顺,已有60余批次省内外教育人士慕名前来考察。

……

在和顺,在采访每一位老师、家长、学生、教育管理者时,在他们的脸上,在他们的言谈中,可以读出满满的喜悦、自信和自豪……这喜悦、自信与自豪都是十年来和顺教育大踏步发展带来的。

在和顺,能深深地感受到全县上下人人关心教育、人人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这良好的氛围正是和顺教育十年发展的生动写照,而这生动写照的原生动力正来自于和顺县以“五名兴教”为引领的多项创新举措。

从薄弱到均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对于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和顺来说,教育均衡发展尤显重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也是和顺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和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中央和省、市各项教育扶贫政策在和顺落地见效。

近年来,为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和顺着重充实了乡村教师队伍,为边远农村招聘特岗教师350名,公开招聘教师106名。从2019年开始,与太原师范学院合作推进“1331工程”,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和顺也积极用好用活贫困县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政策,截至目前,和顺县统招和专项生指标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绝对人数名列全省36个贫困县首位。2018年,和顺县学子取得了全省贫困县文科最高分;2019年取得全省贫困县文、理科最高分,并连续蝉联三年;2021年,不但取得了全省贫困县文理科的高考最高分,更是勇夺晋中市文科最高分。和顺县已全面构建起基础教育脱贫保障体系。通过扎实推进“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了“免、助、补、奖、贷”相结合、“幼、小、中、职、高”全覆盖的多元扶持资助体系。

和顺精准施策补短板,大力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改造面积达6700余平方米。为加强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和顺实施《中小学校体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新、改(扩)建20个学校运动场地,安全监控设备覆盖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同时,高标准安装了考点考场监控设施、迁建了保密室等,全县教育教学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全县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均衡到优质

“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自2011年始,和顺县笃定“论兴邦良策,则先行于教育”的信念,以“五名兴教”战略引领教育发展,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县域发展的教育之路。

在“五名兴教”战略的引领下,和顺紧紧抓住“全省‘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县”的重大历史机遇,将两项改革有机融合、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年初,和顺县把思源实验学校、兴才学校和义兴镇南关幼儿园三所综合改革实验校作为“县管校聘”县级试点校先行先试,吹响了以“县管校聘”改革为“牛鼻子”的深度教育综改攻坚“动员令”,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大幕。

“县管校聘”,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同类学校横向流,优化师资结构;自上而下纵向流,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力。2017年,全县双向竞聘交流教师146名,校长级领导跨校交流18名,占比达33%,盘活了全县教育资源配置;2018年,和顺县率先将5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全部纳入改革范畴,并保质保量顺利完成;2019年5月,晋中市“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现场会在和顺召开,在同年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局长峰会上,和顺县的“县管校聘”改革作为优秀案例进行了交流,和顺县教科局长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

“县管校聘”推动形成集团化办学模式,为激发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时,从部门放权归口入手,构建核编定岗新机制,破解了教育核编定岗与实际不相匹配的“教育倒挂现象”;全面推行教师双向竞聘制度,构建教师管理新机制,破解了学校管理岗人浮于事、校长没有人事权的“尴尬局面”;创新实施“二八分割、两项考核”制度,“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彻底破解了教师“一想两不想”,即:想从事管理岗位,不想代课、不想当班主任的难题。

全县出台的“一个考核意见、四大评价体系”标准,让校长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权、绩效工资调配权、考核奖励资金分配权三项经济权力的杠杆调节作用,突出全员激励。以岗考核,系数评价,按量计酬,设立团队综合绩效奖励,学校校长、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班主任和老师全部参与考核、分享红利,团队绩效以班带入,形成“学校—团队—个人”融合发展共同体,营造“同工同酬、团队共赢”的氛围。

“适岗竞聘”则实现了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双向选择,体现了教师间的公平竞争和学校的择优聘任,在学校内部打破懒散和程式化的工作状态,形成处处有突破、校校有亮点的局面,校长乐于“干事”、教师专心从教,“争先进位、干事创业”的教育新生态在和顺逐步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二八分割、两项考核”“一个考核意见、四大评价体系”“适岗竞聘”……一系列的举措进一步理顺了和顺的教育管理体制,让和顺教育更加“和”民心,更加“顺”民意,实现快速优质发展。

十年来,和顺高考达线率实现十连增。同时,和顺县职业对口升学达线率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中考综合质量评估,连续五年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小学素质教育模式得到省、市专家好评;“一园一品质、一园一特色”的幼儿园建设成为全省学前教育的名片。

十年来,和顺县先后荣获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先进县、职业教育先进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县、落实教育目标责任优秀县、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等诸多荣誉。从均衡到优质发展,在新的教育高地,和顺风景独好。

从独树一帜到“学在和顺”

“五名兴教”是独树一帜的教育战略,为和顺教育带来丰硕的成果。

2021年9月8日,和顺县庆祝第37个教师节暨“五名兴教”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和顺县委、县政府为全县教育战线涌现出的又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五名兴教”战略在三个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一是培养了一批人才。49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1000余名学子考入985、211高校,为党和国家输送了一批可造之材。二是锻造了一支队伍。通过提升政治待遇、提高物质奖励、解决实际困难、推进学历提升、打造“尊师重教一条街”,培养出一批优秀教师,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名师队伍。有2人获得国家级荣誉,13人获得省级荣誉。三是打造了一种模式。通过完善制度、创新举措,形成了组织领导有力、资金投入有序、深化改革有效的教育模式。在组织领导上,2019年成立了县委教育领导小组和教育科技工作委员会,明确了由县委副书记分管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在资金投入上,和顺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投入政策,预算内教育经费年均增长7%,2020年达到2.99亿元。在深化改革上,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县管校聘”教师管理改革等,逐步形成“二八比例、全员管理,统一身份、全员选聘”的“和顺教育新模式”。

十年来,和顺教育一年一个新台阶,由乱到治,由弱到强,由薄弱到均衡,由均衡到优质,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符合县域发展的教育之路、符合群众满意的办教育之路。

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之大计,经过和顺县委、县政府和所有和顺县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今日之和顺,已成为“出人才、出经验、出名师、出名校、出名学生的教育高地”。“学在和顺”品牌,已在三晋大地叫响。高品质的和顺好教育,这是和顺人民之幸,是和顺人民之福!

猜你喜欢
和顺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疯娘
山区乡村步班邮递员唐和顺:12年翻山越岭22万公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