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1-12-06 02:24朝阳市农机技术推广站步文峰
河北农机 2021年1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农作物

朝阳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步文峰

引言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研究,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加强了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相关的研究显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土地的质量,保证土地养分的充分发挥,尤其是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起源和发展

传统农业耕作技术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目的是保证农作物吸收土地中的有机物,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是该种工作方式会对土地资源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也会破坏土地的稳定性,导致水土流失的风险增加。随着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农民开始意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开始探索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保护性耕作工作技术能够减少对土地稳定结构的破坏,利用农产品的残留物,增加土壤的肥力。此外,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能够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随着农业生产的改革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同时许多地区结合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创新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此,不同的地区应该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2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1 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壤的含水能力

首先,减少水分流失。传统耕作技术的土壤蓄水能力比较差,不能储存天然降水,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保护性耕作工作技术可以利用农作物秸秆来覆盖土壤的表面,雨水进入土壤之后,能够让土壤吸收,减少了雨水的流动速度,防止水土流失。此外,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含量。其次,减少水分的蒸发。我国一些地区在春季很容易发生干旱,并且干旱是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同时减少水分的流失。

2.2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首先,提高土壤的肥力。保护性耕作技术利用机械化方式进行秸秆还田,在农作物收获之后进行秸秆粉碎,覆盖到农田的表面,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同时抵抗土壤被侵蚀。此外,农作物秸秆被分解之后能够释放出更多的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土壤的肥力。其次,解决秸秆焚烧的问题。有的农民直接将秸秆焚烧,不仅造成秸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危害生态环境,尤其是秸秆在焚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最后,能够控制化肥的使用量。化肥的使用能够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但是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化肥使用不当的问题,不仅会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同时长时间的化肥使用也会致使病菌增加,导致土壤中有毒物质增加。

2.3 控制农用薄膜的使用

在农业发展中,地膜覆盖技术开始被广泛地应用和推广,该技术能够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土壤的温度,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意义重大,但是长时间的地膜覆盖使用会造成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该技术存在着薄膜回收技术难的问题,尤其是地膜本身很难降解,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下茬作物的正常生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保水和保墒能力,同时能够替代部分薄膜的功能,减少地膜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 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农业覆盖技术

3.1.1 免耕覆盖

免耕覆盖能够提高土壤排水的能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和传统的耕作技术相比,免耕覆盖技术能够控制水分的蒸发量。此外,该技术的应用也会减少地表径流,农作物在种植之后,根系能够很好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相关的研究显示,该种方法在使用之后土壤中的含水量大大提高。

3.1.2 残茬覆盖

残茬覆盖技术也是保护性农业耕作技术的一种,能够很好地减轻土地的风蚀和水蚀现象,减少水土流失。在我国的东北地区,通过利用该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2 秸秆还田技术

3.2.1 减少大气污染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资源,不仅能够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缓解土壤板结的问题,保护生态平衡,减少对秸秆资源的浪费。秸秆还田技术在减少环境污染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技术就是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然后还田到土壤当中,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实现土壤资源的有效利用。

3.2.2 增加有机质含量

秸秆还田技术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在冬天起到保护土壤肥力的作用,在第二年的春天可以减少氮肥磷肥的使用量,防止土壤出现板结的现象。

4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 强化技术指导

首先,应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利用科研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该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其次,相关的农机部门应该重点学习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加强对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在具体推广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关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要点,真正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最后,强化农技农艺相结合。有些地区在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同时不考虑下茬作物的生产,为此,应该加强基础研究,无论是前茬作物还是下茬都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将农业机械设备融入该技术的使用中,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利用效率。

4.2 强化技术培训宣传

首先,应该让广大的农户认识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参与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中,为该技术营造良好的推广范围。此外,可以利用电视、广播和手机等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意义,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理念。其次,将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作为保险工作技术推广的主要对象,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加强观察对种植大户与农业合作组织对该技术的使用情况,帮助其更好地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推广。

4.3 培训服务主体,建立长效机制

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应该构建长效的工作机制。不仅要发挥行政技术推广的作用,同时还应该发挥市场在技术推广方面的引导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技术服务。其次,开展社会化服务,为更好地实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奠定基础。此外,在该技术及应用推广的过程中还应该拓展服务渠道,积极引导专业服务注册农机大户参与到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引导更多的推广主体参与其中,更好地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4.4 加大相关配套机械设备的使用力度

我国传统的土地耕作技术存在许多问题,农业生产机械设备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提出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为此,在保护性土地耕作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应用,结合本地区保险工作技术使用的特征研制更多的农业机械设备,更好地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

4.5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不同地区的农业工作方式存在差异,在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之前需要考察地区的气候特点,然后选择适合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此外,完善当地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农民进行定期的集体培训,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指导,在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同时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5 结语

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应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以及推广,在利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土地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腐植酸:盯住东北三省5650 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力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精神疾病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的现况调查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