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两系杂交晚稻两优88的选育

2021-12-06 17:40姚仁祥李建彬李智谋郭文高居超明曾跃华
中国种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熟父本晚稻

姚仁祥 宋 武 李建彬 李智谋 方 杰 郭文高 居超明 曾跃华 管 锋

(1 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常德 415123;2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62)

为提高杂交晚稻的产量水平和扩大种植区域,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以岳恢9113、粤香占、R207变异株为亲本,通过杂交改良,使优势基因互补,选育出高产、高配合力的恢复系R88。利用新恢复系R88 与两用不育系HD9802S 测交配组,选育出优良的两系杂交新组合两优88。两优88 于2017-2019 年参加湖南省各级试验,2020 年3 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湘审稻20200009。2020 年江西农嘉种业有限公司引种到江西进行适应性试验,于2021 年1 月23 日在江西省完成引种备案。两优88 具有生育期适宜、高产稳产、适应性强、米饭适口性好等特点。

1 选育经过

1.1 母本HD9802S的选育1997 年以红辐早为父本、湖大51(92010×早优4号)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种植混收1~2 代,1998 年在广西南宁种植F3,选择完全典败或无花粉不育株进行套袋,同年冬选6 个不育株稻蔸在海南陵水再生种植收种,育性恢复正常,表明分离出的不育株为光温敏核不育株。以后每年进行加代纯化,于2005 年3 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05020。在湖南6 月中下旬播种,播始历期59d 左右,主茎叶片数12.8 片左右[1]。

1.2 父本R88的选育2009 年夏在常德贺家山以R207 变异株为父本、R311(岳恢9113×粤香占)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2009 年冬在三亚种植F1,混收其种子,以后每年以2~3 代的速度进行穿梭加代,按系谱选育方法,经田间初选、室内剥米、考种等方面的考察筛选出优良单株。

2012 年冬在海南三亚种植F7,经观察,各单株株系基本纯化,对其中15 个株系的18 个单株用HD9802S 进行测交,单收、单脱18 个单株及测交组合,于2013 年夏在贺家山原种场进行中稻优势观察,发现编号88 所配组合产量表现好,综合性状较突出,对应父本定名为R88。在湖南5 月底播种,播始历期80d 左右,主茎叶片数15.9 片左右。

1.3 组合的选育2012 年冬在海南三亚用HD9802S 与R88 进行杂交,得221 粒种子;2013年在贺家山原种场对HD9802S×R88 进行晚稻优势观察,优势明显;2013 年冬在海南三亚对HD9802S×R88 进 行 制 种 试 验;2014-2015 年 在贺家山原种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命名为两优88;2015-2016 年参加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组织的湖南省多点品种比较试验,均表现为产量高、抗性好、成熟时落色好;2017 年参加湖南省联合品比晚稻中熟I 组试验,产量排第1 位;2018 年参加湖南省晚稻中熟区域试验B 组初试,产量排第2 位;2019 年参加湖南省晚稻中熟区域试验A 组续试,产量排第2位,同年,参加湖南省晚稻中熟生产试验;2020 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两优88 在湖南省作连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4.8d,比对照岳优9113 长2.4d;在江西省作连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17.4d,比对照五优308 长1.4d。在湖南省株高111.8cm,每穗总粒数149.1 粒,实粒数125.5 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7.6g。熟期适宜,丰产性和稳定性好。株型适中,生长势强,植株整齐度好,叶姿平展,叶鞘绿色,稃尖秆黄色,无芒,半叶下禾,后期落色好,纹枯病发病轻。在江西省株高111.3cm,亩有效穗数20.6 万,穗长24.8cm,每穗总粒数150.2 粒,实粒数124.5 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7.5g。

2.2 米质2019 年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湘潭点糙米率79.2%、精米率68.9%、整精米率53.9%、粒长7.3mm、长宽比3.6、垩白粒率51%、垩白度11.7%、透明度1 级、碱消值3.3 级、胶稠度72mm、直链淀粉含量14.5%;益阳点糙米率80.5%、精米率70.5%、整精米率52.3%、粒长7.3mm、长宽比3.6、垩白粒率32%、垩白度6.6%、透明度1 级、碱消值3.3 级、胶稠度77mm、直链淀粉含量14.5%。根据种植农户反应,两优88 出米率高,经蒸煮品尝米饭适口性好。

2.3 抗性2018-2019 年经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和湘西自治州农科院鉴定,叶瘟平均4.3 级,穗瘟发病率病级平均6.7 级,穗瘟损失指数病级平均4.3 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平均4.9;经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鉴定白叶枯病抗性平均5.0 级;经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稻曲病抗性平均4.5 级。2019 年经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和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鉴定,抗低温能力中等。

3 产量表现

2017 年参加湖南省联合品比晚稻中熟I 组试验,平均产量8.60t/hm2,比对照岳优9113 增产3.88%。2018-2019 年参加湖南省晚稻中熟区域试验,2 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0.67t/hm2,比对照岳优9113 增产7.70%。2019 年参加湖南省晚稻中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10t/hm2,比对照岳优9113 增产3.50%。2020 年参加江西省水稻适应性试验,平均产量9.34t/hm2,比对照五优308 增产4.98%。2019年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在常德鼎城进行示范,每hm2平均产量10.4t,比对照岳优9113 增产5.8%左右,高产丘块产量达到11.65t;2020 年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组织在长沙望城、益阳赫山、常德桃源等地进行示范,平均产量8.67t,比对照岳优9113 增产5.2%左右,高产丘块产量达到9.43t。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合理安排播种期,培育多蘖壮秧洞庭湖区6月22 日前播种,7 月中旬移栽。浸种催芽采取三起三落法,强氯精浸种消毒12h,稀播、匀播,秧龄期不宜超过30d。移栽的大田用种量22~26kg/hm2、盘育抛秧26~30kg/hm2。秧田施足底肥,1 叶1 心时喷施烯效唑,2 叶1 心时追施断奶肥,培育壮秧。

4.2 合理密植,保证基本苗两优88 株型适中,分蘖力偏弱,为保障高产可合理密植和增加基本苗,移栽密度为30 万~33 万穴/hm2,每穴2~3 粒谷苗,基本苗达180 万~210 万/hm2。

4.3 肥水管理要抓好每hm2施用45%复合肥375kg、尿素112.5kg 作底肥;秧苗返青后施尿素112.5~135.0kg、钾肥90.0~112.5kg 作追肥;后期看苗施肥。寸水活蔸,活蔸后灌深水,同时施用追肥和除草剂并保持深水7d,以后浅水与浅露相结合促分蘖,够苗晒田,拔节期后适时复水,抽穗扬花期保持薄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

4.4 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注意稻蓟马、螟虫和稻飞虱等虫害以及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的综合防治。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病虫测报,做到预防为主,降低用药量。当90%以上谷粒达到完熟时抢晴天收割,及时晒干。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制种基地的选择选择小气候与隔离条件较好、阳光充足、土质肥沃且排灌方便的非冷浸田进行制种,排除冷浸田是因为冷浸田容易引起温敏型两系不育系的育性波动[2]。

5.2 合理安排播期,确保育性转换期安全常德地区父本播期一般安排在5 月底至6 月初,可保证抽穗扬花期和育性转换期安全,父母本时差21d,叶差5.0 叶,花期在8 月中旬,最佳始穗期是母本比父本早1d。

5.3 培育健壮秧苗,合理行比,适时移植,科学肥水管理每hm2大田用种量父本7.5kg、母本37.5kg。秧田施足底肥,稀播、匀播。父母本行比2∶12 为宜。适龄移栽,合理密植。父本移栽秧龄5.0 叶左右,株行距20cm×23.3cm;母本移栽秧龄4.5 叶左右,株行距为13.3cm×13.3cm,父母本之间的距离为一边20cm,另一边26.7cm。制种大田肥料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早施追肥。湿润灌溉,及时晒田,强化父本的水肥管理。

5.4 及时调节花期,喷施赤霉素,人工辅助授粉在幼穗分化初期根据父母本的生长进程,采用以促为主、促控结合的方针进行花期调节。两优88 制种,赤霉素用量一般需390~420g/hm2,分2~3 次喷施,每天1 次。第1 次喷施:母本见穗指标为5%~10%,由于父本比母本高出较多,一般情况下对父本用 15g/hm2的赤霉素加喷1 次或不加喷。用绳索拉动进行授粉,每20~30min 赶粉1 次,每天4 次以上。

5.5 使用合格亲本,全期除杂,保障种子质量使用合格亲本;严格隔离,空间隔离在250m 以上,时间隔离在20d 以上。根据父母本特征在抽穗前及时去除异型杂株;母本始穗期要严格除去父母本中的杂株;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在收获前对母本逐厢检查,严格除杂。同时注意对可能转育的制种田块进行花粉镜检,如果母本在幼穗分化期遇到育性转换临界点以下的低温天气时,抽穗扬花时应每天对母本进行花粉镜检。

5.6 病虫害防治,及时收割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及时防治稻瘟病、稻蓟马、纹枯病、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稻粒黑粉病。种子成熟度达到85%左右时抢晴天及时收获,烘干或晒干入库。

猜你喜欢
中熟父本晚稻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晚稻帖(外一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丰收的田野
桂林中熟西兰花新品种不同种植期比较试验
翔安区中熟花椰菜新品种对比试验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