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12-06 23:04肖志刚肇立春徐彩红魏唯唯
农产品加工 2021年18期
关键词:食品类工科校企

路 飞,肖志刚,李 哲,肇立春,徐彩红,魏唯唯

(沈阳师范大学 粮食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新工科”是2017年我国提出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培养多元化、全方面、创新型的卓越工程人才[1-2]。目前,新工科已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导向,创新创业培养对新工科建设也提出了新挑战。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将食品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充分融合,不仅能促进新工科食品类专业教育的发展,也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前进。

1 新工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的决策,就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对于就业者的创新创业等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高等院校应培养越来越多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来继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1.2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新工科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高等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所以面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面对科学技术的新挑战,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也是高校精准定位、办出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

1.3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工科人才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的要求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依靠的就是具备综合素质和能力都较高的人才。高等院校就是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新工科大学生自身能力提升、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追求的需求。

2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变化

自从2017年,“新工科”正式提出之后,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及高校对于新工科背景下这一个新型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包括对食品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及方案[3-8]、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建设[5,9-14]、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5,9-12]、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及方法[10-11,15]、精品课程建设[10]、增强学生工程能力培养[4,10,16]、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17]、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18]、鼓励学生参与学科专业竞赛[3]、“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4-5,9]、构建虚拟仿真教学与创新平台[4,17]、国际化人才培养[17]、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13,19],以及对食品类专业培养方案中具体课程的一些建设经验与方法。

在我国,新工科背景下的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者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20-23]、改变教学模式(PBL互动式、CDIO工程项目式、虚拟情景仿真式等)[20]、实训实习基地和教学评价体系[20]、资源整合[21,24]、师资配置[21,24]、完善组织管理体系[24]等方面,提出了构建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并提出要将专业建设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23,25]。另外,陈洪彬等人[26]介绍了在新工科背景下食品专业学生应积极开展学科竞赛为举措,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娄丽艳[27]提出了以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及内容创新和第二课堂三创活动的三创人才培养体系。唐倩[28]提出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深入融合,构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3 面向“新工科”的食品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路径

3.1 要将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

在新工科专业建设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德学兼修,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专业人才创新创业培养的全过程。要培养学生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的远大理想信念和历史使命感。要培养学生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价值观追求;同时,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环保的道德情怀和观念。

3.2 构建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入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

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定一定的创新创业学分,可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成通识及普及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和能力拓展教育3个模块[29-30]。同时,要鼓励和指导专业学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参与专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

3.3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

要积极开展案例式、研讨式、虚拟仿真等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在课程考核方法上要建立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的考核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过程性考核、开放性考核、学生互评等方式,把综合性考核方式作为对学生培养目标具体化的导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3.4 强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要与专业相关企业建立深入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培养方案中的创新实践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方案修订要听取行业、企业专家意见。企业兼职导师要承担理论、实践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

3.5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实习、研修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驻厂实习。要鼓励教师进行横向课题的研发,并在科研活动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指导。同时,可以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外兼职教师。

3.6 加强创新创业教学条件的建设

要加强校内专业实验室、中试生产线、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设力度,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撑;要加大校企合作,注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形成稳定的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实习和就业全过程的校企合作模式。同时,还要成立创客工作室等大学生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3.7 建立保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制度建设

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和机构。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创新创业相关学分认定的办法,并制定相关奖励办法和设立相关专项基金,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任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要基于新工科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凝练特色、探索适合自己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对接行业、企业、社会需求,培养出适应新工业、新经济发展的更多实用型、创新型、创业型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食品类工科校企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高职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探究
工科食品类专业不同性别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