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参数在IgM抗体阳性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2021-12-06 13:32朱松涛邹旭美杨华莹陆焱刘鸿生
当代医学 2021年34期
关键词:血细胞粒细胞支原体

朱松涛,邹旭美,杨华莹,陆焱,刘鸿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江苏 无锡214023)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 neumonia,MP)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可引起上、下呼吸道感染,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流行性感染。国外有报道[1]称,MP可导致特定时期4%~8%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bacterial pneumonias,CABP)的发生,在疾病流行期间可导致一般人群中高达20%~40%的CABP,甚至在封闭人群中上升至70%。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pneumonia,MPP)因年龄而异,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是最常见的受感染年龄组,且占>5岁儿童肺炎病例的40%[2]。由于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胸部X线表现和快速、特异的实验室技术,及该病原体在实验室培养方面的困难,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凭经验诊断,更因其表现形式常与其他原因的支气管炎、肺炎相似而易导致误诊。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颗粒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法及核酸扩增技术等,但血清学方法应用最广,即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抗肺炎支原体的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IgG和IgA抗体[3]。IgM抗体阳性,发生于免疫早期防御阶段,对MPP患儿的病情轻重及预后情况判断起重要的作用[4],而血常规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检测项目,可详细反映外周血成分变化。同样,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异常对MPP的病程发展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伴随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产生,血液中具体哪些细胞参数发生变化及发生何种变化,还缺乏全面的实际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细胞参数在IgM抗体阳性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20年9月1日—30日于无锡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2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患儿作为病例组,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1~12岁,平均(3.7±3.6)岁。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9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36例;年龄1~12岁,平均(4.1±3.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无锡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两组儿童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病例组依据《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17)[5],符合以下条件:有咳嗽伴或不伴发热等呼吸道表现,有呼吸音减低,局部出现干湿啰音、喘鸣音等;临床表现轻且与影像学的显著表现不一致;影像学提示肺部有大叶性浸润改变、小叶性点片状浸润或间质性改变等,胸部CT常见的征象为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的大片实变影、结节状或小斑片状气腔实变影、磨玻璃样阴影;单次MP-IgM抗体滴度≥1∶160。对照组均经临床检查排除MPP,无肺部基础疾病(肺结核、气管软化症等),无其他系统性疾病。排除标准:免疫缺陷患儿;有肺部基础疾病患儿;合并其他病原感染患儿。

1.3 方法采集两组空腹外周静脉血样本2~3 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混合,15 min内采用Sysmex XN-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嗜酸粒细胞(EO)、淋巴细胞(LY)、中性粒细胞(NE)、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FL)、C反应蛋白(CRP)等血细胞参数指标并记录结果。

1.4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外周血细胞参数指标及其在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价值。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统计软件、Excel进行数据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细胞参数指标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进行分析,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作为衡量依据,取约登指数最大值对应的数值作为临界值(Cut-off值),并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

2 结果

2.1 两组外周血细胞参数指标比较病例组WBC、NE、NE#、LY#、RDW、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LY、EO、EO#、PLT、PCT、H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血细胞参数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cell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血细胞参数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cell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注:WBC,白细胞;NE#,中性粒细胞计数;NE,中性粒细胞比例;LY#,淋巴细胞计数;LY,淋巴细胞比例;EO,嗜酸粒细胞比例;EO#,嗜酸粒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CT,血小板压积;Hb,血红蛋白;RDW,红细胞分布宽度;CRP,C反应蛋白

?

2.2 血细胞参数指标在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价值WBC、NE、NE#、CRP、RDW、EO、EO#、LY、Hb、PCT、PLT在诊断儿童MPP中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O、RDW、PCT的AUC分别为0.806、0.797、0.78,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在Cut-off取值下,EO、PCT的诊断灵敏度(0.731)最高,WBC的诊断特异度(0.966)最高,见表2、图1。

图1 血细胞参数指标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的ROC曲线Figure 1 The ROC curve of blood cell parameters in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表2 血细胞参数指标在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中的价值Table 2 Value of blood cell parameters in the diagnosis of MPP in children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免疫应答,首先是B淋巴细胞通过免疫球蛋白介导的体液免疫。有研究[6]显示,猪感染MPP 28 d后,肺泡灌洗液和肺实质中B细胞数量增加25倍。MP感染后,正常儿童的IgM水平明显升高,通常发生在感染后7~14 d,在第3~4周达到高峰,并持续数月[7]。IgM水平升高被认为是6个月以上儿童近期感染的诊断指标,这些儿童不会经历反复支原体感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感染可能导致IgM反应减弱,在成人中最典型[1]。MP诱导体液免疫、抗体应答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应答的基础,因此,IgM水平升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征性表现。其次,T淋巴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参与的细胞免疫及MP直接侵犯肺部和支气管组织,并激发机体产生过度炎性反应,而WBC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升高与其密切相关。除中性粒细胞直接粘附和吞噬肺炎支原体外,聚合酶链反应分析表明,在BALB/C大鼠发生原发性MP肺炎感染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肺组织中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8-9]。据报道[10],MP可诱导IL-1β的产生,广泛参与多种类型的损伤,包括组织破坏和水肿形成。

本研究结果表明,病例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炎症因子与支原体肺炎密切相关。有调查[11]显示,在全血计数、电解质、肝功能和肾功能正常的支原体肺炎轻度感染疾病患者中,患者的实验室评估通常是非诊断性的,CRP可能轻度升高;在病情较重的患者,尤其是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患者中,炎症标志物(CRP和血沉)可明显升高。同时,PLT、PC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说明MP初期感染可能伴随着凝血状态的改变。PLT对于止血、血栓形成、肺免疫防御和炎症反应至关重要[9]。有资料[12]显示,严重的支原体肺炎感染会伴随血栓形成,急性期血管损伤部位形成PLT-Fn复合物,导致PLT消耗量的增加。此外,炎症标志物CRP可能通过促进血管重塑、内皮功能障碍和原位血栓形成而导致近端肺动脉的持续阻塞,使孤立性动脉血栓形成原位血栓,这可能是症状轻微的原因之一[13]。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除受感染导致机体营养素流失外,MP可通过改变红细胞膜的抗原性,并诱导针对红细胞膜I抗原的自身抗体,即红细胞的冷凝集素,从而诱导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4]。同时,RDW的显著增加也提示造血异常,有发生贫血的可能。关于EO#及其比例EO的问题,虽然EO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但需与EO#及临床相结合。一般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无较大临床意义,主要是感染导致的一种症状,例如感冒、发烧、咳嗽、肺炎等应激状态,且治疗时使用肾皮质激素也会导致EO#降低。但与此相反的是,MP感染可导致血清中总IgE水平升高,而速发型和迟发性过敏反应可作为一种即时反应和延迟相反应或双相反应诱发哮喘,从而诱发IgE介导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15]。但无直接证据表明MPP是引发哮喘的直接原因。

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患儿血细胞参数表现为EO、RDW、PCT指标的显著异常,WBC有最大诊断特异度,但因EO结果无较大临床意义或需进一步证实,因此,除EO外均可作为辅助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潜在指标,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血细胞粒细胞支原体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鸡败血支原体的流行特点、鉴别诊断及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