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瓷器装饰图案中的宗教哲学印象

2021-12-06 10:12侯晓华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9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道教佛教

摘要:综合应用社会学、艺术学和文学的研究方法,以明代陶瓷艺术作品为载体,分析研究其装饰图案中的宗教哲学元素。研究发现:明代陶瓷装饰图案中道教题材世俗化,佛教题材呈现方式多样化以及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宗教哲学思想融入陶瓷图案装饰不仅丰富陶瓷装饰内容,也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物质凝固。

关键词:明代瓷器;装饰图案;道教;佛教;儒家思想

Abstract: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s of sociology,art and literature,this paper,taking the Ming ceramics as an example,expounds the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elements in Ming ceramics.Findings of the paper: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Taoism pattern,the variety of the Buddhism pattern and the rootedness of the Confucianism,all of which not only enrich the ornamental art of Ming ceramics but also are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Ming dynasty.

Keywords:Ming ceramics;Ornamental pattern;Taoism;Buddhism;Confucianism

宗教、哲學题材频繁出现于陶瓷装饰图案,极大地丰富了陶瓷图案装饰内容。明朝(1368-1644)是中国瓷器生产飞速发展的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相对稳定,少有战事,人们生活安定,因而瓷器的生产和发展到了兴盛时期[1]。以景德镇为例,到明朝宣德时期(1426-1435)不仅有官窑为皇家生产御用瓷器,名窑的发展达到空前规模。据明末法国传教士丹特克尔的笔记说当时景德镇有窑3000座。虽然此说法有些夸张,但据清人唐英的《陶冶图说》所说,当时(明代)民窑二三百座[7]应该是可能的。《陶说》中写到:“饶州府浮县西兴乡景德镇,水土宜陶。镇设自宋景德中,因名”[8]据记载盛世景德镇“白天滚滚浓烟弥漫天空,夜晚窑火照亮夜空。”[2]本文将以明代瓷器为载体,分别从道教、佛教和儒家哲学思想等三个方面剖析明代瓷器装饰图案表现出的时代宗教特色和哲学思想。

一、道教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的真正流行和世俗化则是在明朝。明朝社会尤其到中晚期,上至皇帝下到黎民百姓都对道教狂热崇拜。因而陶瓷装饰艺术迎合当时社会对道教的追捧将道教题材广泛应用于其装饰图案中[4]。

瓷瓶图案装饰主题为“八仙祝寿”。图中主要人物为寿星,他正看向其左侧-人们喜爱的仁慈仙人刘海和他那驯顺的三足金蟾。刘海身后的男子捧着一枚巨大的仙桃。此类仙桃乃西王母在昆仑山的仙园中所种。西王母的果园一千年才结一次果实,食用后能够长生不老。而另外一位神仙则在追赶一只小狗;这位神仙可能是二郎神,他为世间驱魔,坐骑是一只犬。附近还有八仙中的三位,即韩湘子、张果老和曹国舅。瓷瓶上部则绘有两个陆上神仙人物和三个海中神仙人物。陆上人物一人手持长杖,一人拿着笔和卷轴。海上,一位神仙乘着叶子在波涛上漂行;另一位骑着蟾蜍;第三位则踏浪而行。

此装饰图案展现多位道教神仙以及其提倡的长生不老、济世救人的思想。

另有图描绘一相貌年轻的仙人赤脚在梅树底下舞蹈,状极潇洒。他身配葫芦,腰带处缠有一串钱币。陪伴其身旁的蟾蜍背上也系有葫芦。这位仙人便是仁慈的道教仙人刘海,他是广受欢迎的财富和成功的象征。传说中,刘海用一串钱币作为诱饵,将他的三脚神蟾从井中引了出来。从此,蟾蜍便与刘海形影不离。道教奉行济世救人,为世人带来财富和好运,明朝社会尊奉刘海便是祈求神灵赐予富足的生活。陶瓷作品中大量使用道教元素是道教教义世俗化的体现。

二、佛教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便成为中国流行度最广的宗教。佛教所倡导的普度众生的教义以及与佛教相关的符号、佛教圣人、众神等成为陶瓷装饰图案中常见的表现主题。

一件青花算盘内绘有两只佛门狮子犬,在缠枝牡丹纹饰中奔跑;下方饰云纹边饰,上方两个角落各饰一只程式化蝙蝠纹。外壁绘有佛门八宝,即: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双鱼及盘长。轮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熄灭。法螺代表佛的三条颈纹,寓意菩萨法音广大悠远;伞代表张弛自如,曲覆众生,除一切烦恼魔障;盖代表佛顶,寓意遍覆三千,遮蔽魔障;莲花寓意出五浊世无所染,至清至纯;罐(宝瓶)寓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鱼代表智慧。盘长也称吉祥结,寓意吉祥如意。

佛教弥勒佛又称布袋和尚。陶瓷经典布袋和尚塑像中弥勒圆脸肥腮,大耳垂肩,眉角飞扬,笑眼眯缝,嘴大张若元宝,作开怀大笑状,着僧袍,培佛珠,袒胸露乳。塑像塑造出弥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形象。其世俗化的踞坐姿态亦蕴含了“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的佛门智慧[5]。

一青花碗内壁书有六个汉字,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礼、数、书、御、射、乐。碗外壁绘五罗汉图。第一位罗汉坐于柳树下的花席上,右手持念珠;他似乎在观看上方云层中隐现的一条游龙。传说中佛教禅宗的创始人菩提达摩则以其标志性的浓眉密须形象出现,立于一根芦苇上渡过大江。河岸上立着驯虎罗汉和他的老虎,他正注视立于巨大法螺之上的另一罗汉。罗汉是佛祖的门徒,帮助其他人和传播佛法。

三、儒家思想

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在传统儒家哲学中,多生子女-尤其儿子是完成组建家庭、传宗接代、合乎礼仪习俗的关键。处在封建思想控制的明代社会当然崇尚多子多福的思想。这一思想反映在瓷器创作上便是流行的“百子图”。代表多多益善的愿望,代表人们对多子、多财、多福的向往。

罐身绘画图案是典型百子嬉戏图。图中画有十六个个在花园中嬉戲的男孩。男孩们玩着各种游戏:一个孩子骑玩具马;另一个将大荷叶当做雨伞擎在头顶;还有一个正从箭袋中选出一支箭;还有一个举着甘蔗;一个婴儿正爬向一本书,坐在附近的一个大一些的孩子正在鼓励他,旁边还有一个男孩坐在桌前读书;另一个拉着连着玩具车的绳子;整副图案以百子为描绘中心,展示中国传统儒家“多子多福”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中,多子多孙对于向祖先和家庭尽责以及举行各种典礼和仪式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孩童们看似在随意嬉戏,这些游戏象征着未来仕途上的成功。例如举着甘蔗的图案代表人们对子孙生活越来越好的期盼:甘蔗是一节一节的,其味甘甜,男孩举着甘蔗代表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射箭代表男子身强体壮并且有武艺,能骑马打仗;而爬向书本以及读书的孩童则代表儒家思想提倡的文韬武略,科举考试,求得一官半职。整幅图通过男孩们各种嬉戏的游戏反映出当时社会对男丁的向往,对家族香火传递的执念,对多子多福的追求[3]。

四、结语

陶瓷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反映社会时代特征。宗教与哲学思想作为社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人们生活之中。正如许之衡[6]所说“吾华制瓷,可分为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明朝是瓷器发展盛世之一。明朝陶瓷图案装饰创作中大量使用道教、佛教以及儒家思想理念不仅丰富了陶瓷装饰图案内容和风格,同时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道教世俗化,佛教思想传播形式多样化以及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的社会现实,从而体现永恒的真理:艺术源于生活又服务和反映生活。

参考文献:

[1]Jessica Harrison-Hall.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M].London:the British Museum Press,2001.

[2]Li Zhiyan,Cheng Wen.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84.

[3]霍吉淑.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明代陶瓷[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4.

[4]李知宴.明代瓷器研究(一)[J].中国历史文物,2002(03).

[5]倪亦斌.看图说瓷[M].北京:中华书局[M].2008.

[6]许之衡等.饮流斋说瓷[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7]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8](清) 朱琰.陶说[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大英博物馆馆藏中国明代瓷器反映的时代人文特征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720-05078

作者简介:侯晓华 (1976 —),女,汉族,湖北潜江人,景德镇陶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陶瓷文化与翻译。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道教佛教
儒家思想是否扭曲了人性
佛教艺术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道家道教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Why Learn Chinese?
看中国·在浙江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