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021-12-06 03:01武佳俊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武佳俊

摘要:学科素质是反映学科目标提高学科能力的综合素质,包括学科知识体系、学科思维方法、学科信息、学科技能和学科纪律。学科素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作用是提高能力和干预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基础教育教学,形成提高素质的机制,包括完善核心知识体系,强化核心思维,强化核心意识,强化主体意识,提高主体的信息能力,升華主体的情感态度等体系。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科素养;小学语文

前言

小学阅读技能的培养是小学基础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语文的基本素质可以定义为语文的积累与调整、思维的吸收与整合、审美体验与感知和文化认知与归因,当然阅读与引导也是关键,因为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小学阅读基本能力的培养。

1学科素养的内涵

教育与培训是近年来教育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而且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作为教师教学水平的实践目标。但根据目前的研究,学术界对学科概念的解释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体系,包括专业的自我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一些学者将科学知识定义为"四个基础"和"四种能力",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其他基本能力、基本概念、基本活动经验、识别、建议分析。其他科学家认为反映学科目标和管理质量的问题,总体而言,科学素养和学科能力是分不开的。如上所述,它是反映学科目标提高学科能力的一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科知识体系等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信息能力,对学科的情感和态度构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学科知识指标体系。

2需要注意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和新变化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相关经验的缺乏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的问题,必须注意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新概念并不意味着放弃一切形式的母语教学,要建立教与学的关系和互动,遵循教与学的规律,不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

3培养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学科核心素质的任务设置为新时期语文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为了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

3.1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017年新的教学标准明确了新时代语文教师的角色,即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领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使语文教师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变化,首先必须加强理论教学,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先进思维的领导,本文在原有立体化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课题。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理念,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标准》的内容和2017年课程改革的指导精神,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不断优化教学行为,新的教学理念不仅需要教师的更新,教师必须在深入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使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灌输高度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教材,最后,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对语文课堂工作的监督,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自学的机会是不够的。因此,语文课程不是完全开放的,需要教师及时、适当的指导或引导,这就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内在能力,促进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建设,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

3.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学生的基本语言素质是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知识和关键要素。然而,也必须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培训,以确保学生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有效的规划。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中心地位,许多教师对新的教学要求感到困惑,忽视基础知识是一个现实问题。为了教育学生需要时间和过程技能,为了提高他们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从小学开始规范学生的书籍写作,鼓励他们多读多写,共同积累语言,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我们必须集中精力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技能。亚里士多德说:"思考始于问题和惊喜。由此可见还可以用情感激发兴趣,为学生的兴趣、主动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和尝试,养成良好的汉语学习习惯,并将其融入学生的日常汉语学习中,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逐步提高。

3.3在教学中有效落实

通过实施课程标准的要求,从每门语言课程和每一种语言学习活动入手,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在有效地将其引入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语言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其特点是在关注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构成和规律,积累相应的语言知识,灵活运用语言,在实践中反复尝试。那么形成正确的语言学科思维,学习这些学科有哪些灵活的方法?为了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学习,教师必须大胆整合教材,通过向学生展示主题化、设计化的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余文森教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强调"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解、吸收和应用书本知识,而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教师必须从基础开始,从内到外,找到深入学习的起点。为了有效地赋予学生权力,为学生建立一个开放的课堂,发展能力和提高学习质量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确保学生能够自由思考和大胆实验,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把学生的学习转化为有意义的教育,实施创新。合作学习应该从学习过程的线性推进转向学习模块的整体推进,将学习融入现代信息环境,克服课堂局限,进入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3.4学科知识体系完善机制

由于模块化汉语拼音教学,理解阅读和写作等教学过程,语文教师应不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转移和避免知识,如阅读,学习单词、短语,如阅读文章《小青石》,良好的知识体系包括基本词汇的解释和学习、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写作方法的理解和借鉴,奉献精神也很重要,作者如何表达这种感觉?用什么词来隐藏和显示?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写作?从单词到短语再到单词,形成了一条相对狭窄的知识链。在这个知识链中,如果语言教师专注于阅读学生的基本词汇和文章,而不是将基本知识应用到写作实践中,那么知识系统是不完整的,但是学科可以为教师传授知识创造基础。

3.5学科信息能力提升机制

学科信息能力是知识社会提高学科素质的重要要求,教师也应利用学科信息能力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信息质量,即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动态图像,如收集和展示视频资源进行在线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通过PPT或视频数据形成自己的PPT等风格,因此,强化学科信息能力的机制也是教学中重要的辅助工具。

4结语

总体而言,小学生的基本语言教学技能有发展趋势,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新的教学标准的要求,改进和实施外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凤英.小学语文学科素养视域下阅读教学的现状及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1,7(17):82-85.

[2]马铭军.基于学科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构建探究[J].读与写,2021,18(27):71.

[3]张永华.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解析[J].新课程,2021(3):58.

[4]杲萍英.基于学科素养培养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学周刊,2021(1):59-60.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