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践悟的五大“心法”

2021-12-07 11:31管洪
中国记者 2021年10期
关键词:心法融合发展

内容提要 在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印发一周年之际,本文结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创新实践,总结梳理了媒体融合五大“心法”:下好先手棋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法宝;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改革、创新;守正是前提,有担当才能根深叶茂;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要突出和强化自我培养。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整整一年了,而2014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已七年有余。可以说,作为国家战略,媒体融合发展在神州大地已经进入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期。到2021年9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覆盖数达到6.1亿人次,是2013年的近百倍,其中上游新闻客户端下载量4200万,日均访问量2600万,矩阵用户数超过8500万,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区域性移动传播主平台,有力推动了“主力军上主战场”。

重报集团融合发展创新与探索,是全国媒体融合发展壮丽画卷的缩影。和全国所有党媒集团一样,我们始终以互联网思维为统摄,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在平台发展、技术创新、内容建设、机制改革、经营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皆有不俗表现。其间,我们还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感悟,这些感悟是我们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总结的“心法”,是源自实践一线的实实在在的“践悟”。

一、“下好先手棋”是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法宝

一项具有革命性、探索性的创新实践,一定不能过于瞻前顾后、不能观而不动、不能等到什么都有定论了或者别人已经踏平大道才敢上路。下好先手棋,才能赢得主动、吃到“红利”。

从全国情况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推动,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赢取了重要而宝贵的战略先机。这是我国媒体融合走到世界前列,整体进展处于全球媒体“第一方阵”的制胜关键。

重报集团融合发展一路走来,也始终注重“抢占先机、把握主动”。上游新闻就是抢占先机的产物。上游新闻2015年11月上线,是全国较早、西部最早的新闻客户端。那时,新闻APP还不多见,学界业界评价不一。学界诟病其商业模式不清晰,业界认为投入过大——“不建是等死、建是找死”。重报集团内部比较纠结,有关部门和一些同行也建议先看一看。但最终我们果断决策,决定立即上马建设“上游APP”。“上游新闻”上线后,封面APP、红星新闻APP陆续亮相。如今,上游新闻已连续多年被中央网信办、人民网等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十大客户端”,2020年入选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还被纳入国新办日常发布会必邀的为数不多的地方媒体。重庆市委市政府也把上游新闻正式定位为重庆移动传播主平台,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可以说,上游新闻APP“先人一步”让我们在平台创新方面占据了主动、尝到了甜头。

重报集团建设的重庆国际传播中心(IChongqing)也是抢占先机的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高度重视国际传播中“失语”“挨骂”的问题。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国际传播似乎主要是中央媒体的事情,地方媒体对国际传播的主动性不够,影响力不足。重报集团意识到在中央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大背景下,外宣工作必将发生深刻变化:一是传统的外宣工作将与国际传播有机融合;二是城市将越来越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三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将成为国际传播主战场、主阵地。基于这样的认识与判断,我们抢占先机,组建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国际传播中心。2018年12月,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鸣同志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了IChongqing英文网站的上线仪式,我们还同时在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优兔(YouTube)、照片墙(Instagram)、领英(LinkedIn)等5大海外主要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同名账号,形成“1+N”海外传播媒体矩阵。目前,重庆国际传播已成为重庆外宣主平台,也是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地方国际传播平台。今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这又给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大发展带来了强劲东风。重庆市已决定加大投入,把重庆国际传播中心建成中国西部国际传播中心。

由此可见,媒体融合不能亦步亦趋,更不能“等靠要”,而应主动出击,抢占先机。这正应了那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二、融合发展是向改革和创新要“新闻生产力”

媒体融合是顺应互联网信息传播规律和网络发展规律的深刻变革。对媒体而言,是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是通过包括观念、技术、内容、机制体制在内的全方位改革与创新的涅槃重生。唯其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创新为要”。

上游新闻客户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正是重报集团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改革机制体制、不断创新技术应用的过程。这些年,我们先后进行了四轮改革,加快优化整合、深度融合,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实现了做大做强“上游新闻”的目标。

起初,集团所属主要都市报都有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如重庆晚报的“慢新闻”APP、重庆商报的“上游财经”APP、重庆晨报的“上游新闻”APP,颇有点四面开花、野蛮生长的态势。这些客户端相互竞争、各自为政,很难形成拳头和品牌效应。为此,我们在慢新闻、上游财经下载量超过100万、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情况下,果断关停,将其特色内容融入上游新闻相关频道。这一步实现了握拳发展,突出上游新闻主平台地位。紧接着又以传统都市报改革攻坚战为契机,建立起以上游新闻频道制为主导的媒体融合机制,颠覆过去“传统媒体+新媒体”格局,以新媒体整合传统媒体,即打破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人财物壁垒,将三报新媒体平台、采编力量、经营力量和技术力量整合转入上游新闻,只保留三个纸媒编辑部。这一步集中了优势资源,把分散在网下的力量汇聚到了移动传播新平台,还打通了移动端与PC端的连接,实现一键分发、多平台推送,逐步把PC端的流量和用户向移动端引流。第三步是建立起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新型新闻生产关系,形成高效集约的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链条,使上游新闻与坚持差异化发展的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形成呼应,构建多层次立体传播格局。

通过前三轮改革,实现了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做到了所有人员岗位在“道上”(频道),考核管理在“端上”(APP),解决了之前报纸和客户端采编队伍分离、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形成了协同高效的全媒体工作格局。

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大主流媒体移动端建设推广力度。借着这股强劲东风,重报集团开启了以进一步做大做强上游新闻为目标的新一轮改革。这轮改革将以更大力度创新机制体制,优化资源配置,妥善解决传统都市报的财务负担、历史包袱和制约上游新闻做大做强的突出困难、复杂问题,使之轻装前行、轻快发展。目前,这轮改革正在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上游新闻从上线那一天起,都在“日日新”地进行技术创新。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相结合,积极运用语音播报、AI播报、机器人写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融入新闻信息生成、传播、服务全过程,为内容生产“策、采、编、发、审、存”全流程赋能。

重报集团媒体融合发展和上游新闻茁壮成长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向改革和创新要队伍活力、要新闻生产力、要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过程。这表明媒体融合的本质就是改革、就是创新。不改革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用于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也恰如其分、不啻真谛。

三、守正才能创新、有担当才能根深叶茂

媒体融合发展中,有些新闻单位眼红商业媒体平台赚得盆满钵满,有的“病急乱投医”,有的“盲目拓展,见钱就抓”。这是短视、是小格局。

守正首先要坚持新闻立业。重报集团面临着和全国所有党报集团一样的经营压力,几千人要吃饭,每个月的薪酬刚性支出高达数千万元。但是,这些年融合发展一路走来,我们真切感受到,认真做好新闻宣传,任何时候都必须放到第一位。这是确保融合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的底线。媒体融合钻到“钱眼”里,一定要出问题。一家曾颇有影响的都市报,因广告锐减而进军互联网金融,搞P2P网贷业务,结果导致大量投资人资金无法收回,报纸不得不关门停办。教训极其沉痛。

□ 图为华龙网推出的《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视频产品。

守正就是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党的新闻事业发展需要把平台先建起来,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上游新闻在全国9个城市派驻记者,只做新闻,没有一分钱经营任务。近年来,重报集团加大对采编、技术投入,每年列支数百万元奖励新闻好稿,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重奖30万元。这也是我们最近五年连续问鼎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重要原因之一。党报集团融合发展不能目光短浅,而要着眼长远,要以提升党媒“四力”为出发点、落脚点。这当然不是说可以轻视经营,而是要求行大道、讲责任。实际上,这些年重报集团坚持媒体主业和多元产业并重,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抓手,闯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多元化发展路子,每年都实现了上亿元的净利润。

媒体融合的本质是创新,而守正又是创新的前提、基础。媒体融合任何时候都要守政治方向之正,守主流价值之正,守人民立场之正,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正。只有守正了,才能创思维理念之新,创方法手段之新,创载体渠道之新,创形态业态之新,创技术应用之新,创体制机制之新。

四、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讲政治是主流媒体的基本要求,也是主流媒体最大的优势。党报集团融合发展不把这个最大的优势用好、发挥好,不仅可惜,甚至是傻。

上游新闻APP于2018年开设“帮帮”频道,设置“曝光台”“帮你问”“找答人”“玩社群”“城事通”等民生服务板块,自办、转办群众各种提问、意见、建议,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疏导网民情绪,化解基层矛盾。2020全年,“帮帮”累计发布信息40950余次,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5000余条,帮助解决各类困难3900余起,宣介、澄清各类事实信息900余次,廓清疑问6000余条,化解各类矛盾600余起。“帮帮”频道很有影响力,能帮市民办很多实事、难事。殊不知这背后关联了多少政府部门,公安、卫生、教育、民政、市政、街道、社区等等。不是主流媒体,没有政治优势,“帮帮”一个人也帮不了。现在媒体都在讲“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这当中,谁最有用武之地呢?当然是拥有政治优势的主流媒体。

有学者认为我国国有媒体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有性质所带来的资源红利和优势,提示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要发挥好自身优势。主流媒体还有很多传统优势。融合发展也必须发挥好这些优势。党报集团内容、人才、公信力等方面的巨大优势正是融合发展最坚实的根基。媒体融合不是要背离和舍弃传统,很多时候,创造性地传承、发扬传统,往往是融合发展新的契机和突破口。上游新闻“帮帮”频道正是坚持“开门办报”优良传统、创新和走好互联网时代的群众路线的产物。

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把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如“政治家办报”“按新闻规律办事”“群众办报”“开门办报”丢到一边,融合发展会迷失方向。主流媒体守住了传统优势,在“乱云飞渡”和“险境丛生”的复杂态势下才有底气,才能稳住阵脚。重报集团传统发行转型组建成立了电商物流公司,刚开始依托唯品会、阿里天猫、苏宁易购、聚美优品等上游电商巨头的“落地配”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后来,这些电商巨头经营调整,“落地配”业务几乎一个不剩,直接影响收入2000多万元。但我们深知党报几十年发行早已形成了巨大的传统优势:网点全、渠道广、可以覆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离百姓生活几乎零距离,尤其是市民有着极高的信任度。所以,我们并未惊慌失措。重报电商物流公司紧紧抓住传统发行网络的资源和渠道优势,由仰人鼻息的“落地配”转而发展生鲜配送,捡起来非常快。现在,“重报智慧生鲜IERP系统”面向重庆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医院、部队、国有企业供应菜、蛋、肉、禽、米、奶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年收入5亿元,两年内有望达10亿元。

由此可见,利用和发挥好自身独有优势是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又一重要法宝。

五、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和突出自我培养

媒体融合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也把实施全媒体人才工程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这方面,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必须强化和突出自我培养。很多商业媒体机构说:有什么可难的,高薪挖人“一招灵”!我们姑且不论太高薪在国有媒体不大现实,这样的说法其实也太简单、太粗暴。媒体融合当然要以开放的姿态广纳贤才,要激发整个队伍的活力,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实现“高端人才引得进,优秀人才留得住,存量人才流得动,低效冗员出得去”。这是理想的状态,实际远比此复杂。引进人才,也是双刃剑。频繁引进客观上会伤害现有人员积极性,会打乱基本队伍稳定。而且,外来人才文化适应过程一般较长。

重报集团注重引进紧缺高端人才,更注重队伍挖潜和人才自我培养。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高效务实的人才发展之路,即积极搭建新的事业产业平台,将骨干人才放到新项目、新平台去锻炼、磨炼,通过实战和市场加速推动内部人才转型,既更好促进新项目新平台做大做强,又形成人才与平台、产业的有机结合和双向互动。同时,全力推动已有人员整体转型。所有人既要从灵魂深处解决观念问题,又要实实在在提高全媒体操作能力。不学不转一律“靠边”。这种倒逼成效显著,比如所有采编人员都能拍摄新闻视频、满足“全员视频化”的要求了。融合发展几年来,重报集团许多重要、关键岗位的骨干力量是原有人员转型发展而来的。他们忠诚度高,血管流淌的是重报文化,发挥作用很大。相对而言,高薪引进人才不多,引进且能够安心扎下根的更少。

主流媒体不能狭隘,更不能故步自封,但盘活、用好存量人才资源,突出和强化自我培养始终是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实际上,主流媒体汇聚了绝大部分优秀新闻人才。所以,非常重要的是充分挖潜、加快转型、加大培养。这是来自媒体融合发展实践前沿的真切感悟。

【注释】

[1]崔士鑫.我国媒体融合发展走在世界前列[N].人民日报,2017-02-19(05).

[2]郭全中.国有媒体的资源性发展与转型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05):1-6.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434.

猜你喜欢
心法融合发展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国产医卫防护材料突围心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杂病心法要诀》对《金匮要略》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