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构建及实施

2021-12-07 23:20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文本

曾 宏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21世纪是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时代,面对大量的知识信息,要在有限时间内选择获取处理信息,传统理解性阅读方式不能满足教学发展要求,审辩式阅读教学日益受到重视。高中语文课标目标强调学生结合经验进行个性化阅读,提倡学生在探究式阅读中发展创造思辨能力。新课标提出思维发展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组成,思维发展是学生学习语文中获得直接形象与辩证思维发展,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提升。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基本语言规律准确表达,运用批判思维审视语文作品,形成对语文的认识。审辩性阅读在课标中得到明确,旨在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推理能力。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含义等,传统理解性教学不能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研究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研究

审辩是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由系列思维活动甄别可靠的依据,审辩思维反映人的思维能力。目前对审辩式思维缺乏统一定义,其共识是对已知判断通过辨别分析检验的思维方式。审辩式阅读具有东方文化基础,礼记提出博学审问明辨,学习学问要通过思考分析甄别。古代文人重视读书与思考,审辩式阅读是借助审辩式思维原理进行的阅读[1]。审辩式阅读教学是依据审辩式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判断形成观点的阅读教学活动。

(一)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内涵

审辩式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审辩式阅读的方法的教学,鼓励学生独立与文本作者等要素充分对话,通过反思推理等系列理性思维对阅读材料合理认识,审辩式阅读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语文知识是引导学生掌握逻辑推理等辅助性知识。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具有目的性、独立性等特点[2]。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审辩性,学生普遍未养成审辩式阅读习惯。高中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阅读材料主要包括教材等,学生阅读材料多为应试。高中生会接触经典文学及网络信息等,新课标提出审辩式阅读要发展推理批判能力,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是发展学生推理批判能力为目标进行深刻阅读。

(二)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价值

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对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包括有利于高中生养成深刻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品质;促进教师正确教育观形成,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审辩式教学具有可行性,体现在适应新课标要求,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3]。审辩式阅读是有效获取信息的阅读方式,文本翻译为不同语言含义有很大差别,传统读者习惯理解性阅读,现在读者需要用批判眼光看待文本,高中生需要进行审辩式阅读,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审辩式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基本途径,目前高中阅读审辩式阅读教学存在许多不足,高中语文教师意识到审辩式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教学设计缺少相关理论支撑,未充分开发有利于学生审辩式阅读的文本材料,对文本内容把握不准确[4]。主要原因包括学生主体意识薄弱,阅读教学方法受传统教学的束缚,课内外资源利用不当等。

(一)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师对审辩式阅读具有一定认知,但对审辩式阅读教学设计能力不足。一些教师在审辩式阅读教学中缺乏系统理论支撑,高中语文教师对审辩式阅读教学认识不够深刻,造成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晰现象[5]。阅读需要文本材料,高中生阅读课程选用材料主要源于教材选文,大多数学生缺乏较强的阅读兴趣。高中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教材每册有四个阅读鉴赏单元,仅凭教材有限文本资源不能有效塑造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利用教材文章进行阅读教学,限制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导致学生难以从不同角度对比思考。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对文本准确把握,教师前期解读文本缺乏深刻认识,不能使学生感受文本背后的价值,影响学生课堂的思考维度。

(二)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缺乏审辩性,体现在教师对审辩式阅读教学方法掌握不足,教学设计缺乏逻辑思维性,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缺少整体性,教学方法未结合思辨性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中采用划分层次,分析关键词句的传统教学设计思路,有的教师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忽略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如在《寡人之于国也》教学目标设计为学习文本修饰手法,了解词类活用语言现象,理解孟子主张仁政的思想。教学目标设计更多关注学生基本能力培养,课文是教材中论说类文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维能力训练。

三、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构建实施

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设计要遵循理解性与多元性原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方法,要求明确阅读目的,采取科学的阅读策略,审辩式阅读教学内容确定要求融入逻辑学知识,要优化问题设计,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教学方法决定学生学习兴趣,审辩式阅读教学方法要启发学生主动学习,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师生平等基础上选用教学方法。基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设计教学方法,指向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发展。

(一)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体现适度性原则,要符合课标基本要求,培养学生思维发展,文化理解传承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审辩式阅读学习目标进行设计。选定教学目标要充分依据文本材料思维特点,将审辩式教学目标与其进行有机整合。如《再别康桥》教学设定目标为了解诗歌创作变异现象,体验作者独享快乐的情感。教学目标对学生诗歌阅读思维能力培养建立在领略诗歌意境上,通过师生探究对文本深入理解。审辩式阅读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现有水平有所体察,高中生对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审辩式教学目标设计要逐步进行梯度训练,如《过秦论》教学设计目标为感受文化感情基调,把握作者写作意图,通过阅读资料对提问进行反思求证。教学目标设计具备思辨性,把训练重点放在发现问题检验求证等思辨能力上,对学生反思探究做出具体要求。

(二)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实施

课内外资源利用不当是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审辩式阅读教学具备思辨阅读取向特点,实施中要利用课内外教学资源,高中语文审辩式阅读教学要深度挖掘课内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完成思辨过程。语文教材中的文本蕴含丰富的审辩式教学内容,如林庚的《说“木叶”》文艺随笔为议论文,备课时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大多将教学重点关注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观点。采用理解性阅读方式,要求学生理解作者观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更多获得知识非思维策略。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特质找到引导学生活跃思维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技能,要进行适度的课外资源拓展。安排学生课前阅读张和荣的《〈说木叶〉指瑕》等课外资料,学生以讨论形式划出文中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根据课外资料指出文中观点的不严谨性。通过审辩式阅读教学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