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及重要性实践分析

2021-12-07 13:02张杰枭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工作

张杰枭

吉林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吉林 长春 130000

高速公路虽然不是最快捷的运输渠道,但是依旧是当下最热门的交通选择,无论是从人流量还是车次方面来看。它不仅给出行缩短了时间距离,还让不同城市之间的资源得以高效流通,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出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高速公路的修建也一直未曾停歇。当下我国的交通布局结构十分紧密,各个省会城市之间基本都有直达的高速公路,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无与伦比的便利,也让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高速公路正因为承载着大量出行车辆的运行,且在设计建设阶段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高,所以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在高速公路体系建设上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操作阶段,由于多维度因素影响,整个过程也是比较混乱的,严重地阻碍了高速公路的发展和进步。

一、加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不是简单操作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运转。首先,要做好路面的卫生清理工作,这是防范交通事故的前提;然后就是针对破损道路要及时监控及时采取修补措施,不然可能引发事故,事故发生后又会造成二次损坏,得不偿失;最关键的一点是,相关技术运用也要同步提升,不仅可以让管理维护效率上一个台阶,也可以有效减少管理维护所需的成本支出,开展更高效的资源配置。必须意识到,高速公路的养护是一项民生福祉,可以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抗灾害能力,让更多家庭的出行得到安全保障。也只有尽心尽力把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做细做实,才能让高速公路更好地发挥便捷功能,造福人类社会。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现状

高速公路作为使用最广泛的交通运输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即使运行效率不如当前的铁路、航空那般迅速,但是其耗费成本小,且对交通工具要求不高。即使进入现代化信息科技发展的阶段,高速公路依然在交通运输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受限于技术开发时间短,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由此引发的风险事故也是并不少见。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处于事业化养护管理、企业化养护管理并存的阶段,这是因为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态势不同。经济发展稍显落后的地方,偏向于靠财政下拨款项来维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正常推动,上级对下级实行人、财、物统一垂直管理,下级单位自主支撑的能力十分有限。而经济状况很好的地区,倾向于使用企业化养护管理体制,其主要特点为企业独立核算,突出利益导向,注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养护成本核算,养护质量层次可能更高[1]。

三、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1.规划管理不够科学。我国当下虽然高速公路整体规模上去了,但是对于养护管理的规划设计仍然稍显不足。主要包括政策下达不到位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偏低,让高速公路的养护建设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养护设计上,也没有通行的规范标准,很多地区都是按照自身的以往经验进行设计,管理模式上不够精细化科学化。这也给养护管理工作的后续进行带来了难度,导致不同单位之间难以形成默契的配合。也正是因为政策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实际工作中完成的质量和程度差距很大,很多操作的实施根本就无据可循,适配性也很差。

2.养护工作片面性强,效率不高。目前基本的高速公路养护多围绕路面维护展开,只注重路面的整体美观和齐整,而在安全设施养护上投入不够,意识不强,即使按要求布置下去,也只是形式主义了事。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养护工作不到位。效率不高是指事业化养护管理体制与高速公路经营管理的理念不能匹配到位,一些必要的步骤还存在不足,尽管相应的组织建设都比较到位,机构人员也安排得充实,但是分配机制缺乏活力,竞争意识有所欠缺[2]。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高速公路企业化转制时间很短,原事业化体制下养护生产单位还依附于养护管理部门,不同地域所产生独断管理现象依然存在,监督管理主体机构也没有很好地履行自身职责,市场建设上存在不规范行为。

3.智能化机械化进程偏慢。西方发达国家在安全设施建设上下足了功夫,通过智能化应用,设计创新型产品,不仅有效减少人力资本的浪费,同时实现了快捷高效的功能要求。我国在这一板块的信息化运用还稍显落后,习惯于采用传统工艺制造,新技术的开发以及新材料的研发没有同步到位,进而使得新技术的使用也稍显脱节。养护机械化进程缓慢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机械设备配置不足,对于经济效益不好的地区,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明显。除了必须使用机械操作的施工环节以外,其他养护工作的完成都是使用人工作业代替,效率大大低下,且质量的标准提不上去,因为人工不可能像机械那般精细。此外,机械的维护管理也不能同步,特别是对于基层养护单位,养护机械更新周期长、设备陈旧、功能退化,远远不能适应作业快、恢复交通快的现代养护作业要求[3]。

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提升的实践策略

1.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维护机制。首先严格把控安全设施生产的每一环节,落实监督管理机制,并在管理推进中持续发力,按照规范流程将安全设施的管理与养护等费用计入工程项目的总投资预算中,让制度的权威性得到彰显。其次,逐步推广交通安全设施建管养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相关管理机构要加强同其他部门的配合,明确各自职责,在一致的战略目标指引下,不折不扣地完成各自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好应当承担的职责,对履职不到位的要给予相应的惩治措施。另外,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设置统一的管理流程体系来对日常养护管理工作采取科学的评价记录,并且以此为依据实施科学评分,让管理的每一个流程操作都可以清晰可见,更加透明精准,以此确保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顺利实施,保障养护工作真正提质增效,消除潜在风险隐患,用尽可能少的成本损耗来换取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养护管理制度也应该建立健全,确保每一个行为都能规范开展。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绝非旦夕之间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重视质量和持久性发展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只有管理措施提升了,高速公路才能发挥更持久的功效。

2.加强部门联动,提升养护管理效率。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不单单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任务,如果没有有效的机构部门联动,没有全局一体化的合作互动意识,养护工作的实施就很难见到成效。管理机构需要认识到,要做好做细做实养护管理工作,必须将责任层层压实,传导下去,明确具体的责任分工,鼓励多方合作机制,让每一维护人员都有充足的参与感,这不但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也能让监督责任落实到位。制度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让工作运转更加顺畅;同时考核机制也要同步实现,实行权责分离,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鼓励探讨合作式解决问题,打击推卸责任的不良行为,让整体效益和质量迈入新的台阶。管理机制一旦巩固到位,就能更好地贴近市场发展的有效需求,引领整个管理流程的自动更新,使得相关单位以及企业、市场之间形成一个很好的凝聚力,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效率提升得更加明显,进而规范整个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操作,管理水平自然较之过往不可同日而语[4]。

3.加强智能化机械化在管理维护当中的应用。信息科技在生活的应用十分广泛,为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在高速公路安全设施维护上也应当广泛进行智能化运用,使得各项流程的管理控制更加科学,也大大提高相关工作的推进效率。智能管理系统充分应用了云计算等技术,能够准确迅速整合各项大数据并且及时进行分析测算,让导航和运行更加安全稳定。智能运输管理系统中包含了车辆调度、拥堵预警等环节,高度实现了信息化与智能化,大大缩减了信息处理的时间,可以提前感知危险情况的发生,将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里,事故少了,对应的维护成本也会随之降低。高速公路的养护施工阶段,离不开机械化操作带来的积极辅助作用,机器的运转效率直接关乎到整体工作的完成效果。精良的机械设备不仅可以让操作生产环节更加简易化,也能提供施工的精准度,保障质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对维护道路安全有着深刻影响。而且,高速公路本就承载着车辆日夜的通行,永不停歇,养护时间过长,必然不利于正常交通秩序的推动,若能在保证养护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道路养护时间,就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这对高速公路养护有积极作用。

五、结语

现代化社会的迅猛发展,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建设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技术的开发运用为更好地做好管理维护工作提供了有效渠道,实现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在保证管理不缺失的前提下,提高了运行效率,使得高速公路管理养护在车辆通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提升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是国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针对相应的问题采取强有力的制度建设,推动智能化机械化持续深入,持续提高工作效率,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水平才会实现更大突破,才能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养护新模式道路。

猜你喜欢
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工作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一辆开上了高速公路的汽车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速公路上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