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樟树害虫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1-12-07 13:32张华峰尹丽钦张运根江晓丽
江苏林业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樟树害虫论文

张华峰,吴 珑,尹丽钦,张运根,江晓丽,杨 希

( 1.厦门市绿化中心,福建 厦门 361004; 2.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3.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福建 厦门 361102;4. 闽清县林业局,福建 闽清 350800;5.福建省三明市国有林场工作站,福建 三明 365000;6. 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福建 将乐 353300;7.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樟树(Cinnamomumcamphor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乡土阔叶树种,主要分布于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江西、浙江、湖南等长江以南地区[1-2],被广泛用于园林景观、造林绿化、家具用材,以及医药和生物化工原料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4]。随着樟树规模化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樟树纯林面积随之扩大,特别是樟树作为重要的城乡绿化树种被大量应用,随之而来的病虫害问题也日愈突出[5]。近年来樟巢螟(Orthagaachatina)、樟叶蜂(Moricellarufonota)、樟颈曼盲蝽(Mansoniellacinnamomi)、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等樟树主要害虫频繁暴发,呈扩增趋势[6-8];一些偶发性食叶害虫如樟萤叶甲(Atysamarginata)、樟蚕(Eriogynapyretorum)和樟密缨天牛(Mimothestusannulicornis)等樟树害虫也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9-11];一些危害樟树的新害虫不断出现,如樱花翅小卷蛾(Lobesialithogon)、圆率管蓟马(Litotetothripsrotundu)和香樟齿喙象 (Pagiophloeustsushimanus)[12-14]。多年来经科研机构和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的积极探索和联合攻关,我国樟树害虫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并通过科技引领和实践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文献计量学是用计量方法分析研究文献信息分布、结构、数量关系等特征,以探讨科学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15],通过对相关学科的文献计量分析,绘制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挖掘学科中蕴含的潜在信息,系统分析该学科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16]。本文采用VOSviewer分析软件,对40 a来我国在樟树害虫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梳理该类害虫研究的概况、热点和发展趋势等,客观展现樟树害虫的研究重点和薄弱方面,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后续深度研究理清思路。

1 文献分析

1.1 数据采集

2021年9月30日对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4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为1980—2021年。在CNKI数据库设置高级检索条件为:主题=樟树OR主题=香樟AND主题=害虫OR (题名=樟树OR题名=香樟OR题名=害虫) OR [title=中英文扩展(樟树) OR title=中英文扩展(香樟) OR title=中英文扩展(害虫) ] OR[v_subject=中英文扩展(樟树) OR v_subject=中英文扩展(香樟) OR v_subject=中英文扩展(害虫) ] AND发表时间Between (1980-01-01,2021-09-30 ) (模糊匹配),共检索获取相关文献165篇,导出成Refworks格式文件备用。

1.2 研究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进行量化分析。运用WPS Office对CNKI文献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处理,运用VOSviewer V1.6.17软件分析工具,绘制出我国樟树害虫研究知识图谱。

2 国内相关文献发展变化趋势

2.1 论文数量和类型变化分析

据统计,1980—2021年CNKI共收录我国樟树害虫研究相关期刊文献165篇,其中期刊论文134篇,占81.21%;博硕士论文28篇,占16.97%;会议论文3篇,占1.82%。从2002年起相关论文数量明显增加,总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由图1可知,2017年相关论文数量最多为13篇,占历年论文数量的7.88%,2015年和2018年次之,均为11篇,占比为6.67%。2003年开始在我国樟树害虫研究方面,陆续有相关的博硕士论文出现,随之相关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数量大幅度增加,说明了高校科研团队的参与和推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樟树害虫的研究工作。

图1 历年来我国樟树害虫相关研究发表论文数量趋势

2.2 高频发文作者和机构分析

我国樟树害虫研究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作者(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情况见表1。前10名作者共发表樟树害虫防控领域论文24篇,占论文总量的14.55%。其中,广东省林业科学院徐金柱团队发表论文数量最多,为4篇。前 10 名作者中,有6名作者来自林业科研机构和高校,4名作者来自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且研究地点主要为长江以南地区。可见,我国南方林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高校,以及森林保护防治机构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文献作者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图2中晕圈越大,颜色越深,代表相关研究内容越多,深度越深。结果表明,广东省林业科学院徐金柱团队在樟树害虫研究方面有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

表1 我国樟树害虫研究领域发表论文数量排名前10作者情况(1980—2021年)

图2 樟树害虫研究领域相关研究共同作者密度可视分析(1980—2021年)

2.3 发表论文期刊和学科分布情况分析

据统计,国内刊发樟树害虫研究相关论文的期刊情况:《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载文量最多共4篇,占总论文量的2.99%,《森林与环境学报》和《中国植保导刊》载文量次之,各为3篇,各占总发文量的 2.24%;《林业科学研究》和《热带作物学报》载文量各为2篇,各占总论文量的1.49%;国内其他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为120篇,占总论文量的89.55%,由此可见刊载樟树害虫研究相关论文的期刊比较分散。对国内樟树害虫研究领域论文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期刊论文主要集中于植物保护、林业和园艺3门学科,共有论文122篇,占总发文量的91.04%%;其中:首位的是植物保护学科,共有论文66篇,占总发文量的49.25%;其次为林业学科,共有论文45篇,占总论文量的33.58%;再次为园艺学科,共有论文11篇,占总论文量的8.21%。论文还分布在中药学、生物学、农艺学等多个学科,说明我国樟树害虫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和园林等植物保护相关学科。

图3 樟树害虫研究相关学科发表论文量情况

2.4 研究热点分析

运用VOSiewer软件对1980—2021年165篇樟树害虫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展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时,计数方法(Counting method)选择全部计数(Full counting),在阈值选择(Choosethreshold)设置为出现≥4次的关键词,共有697个关键词符合条件;经软件分析得出34个高频关键词,人工去掉不符合的高频关键词,剩下24个高频关键词。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分5类,结果见表2。对24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可视化分析得出知识图谱,结果见图4。由表2与图4分析可知,1980—2021年,樟树作为园林植物被广泛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樟叶蜂、樟颈曼盲蝽、樟巢螟和黑翅土白蚁等害虫,研究主要关注樟树害虫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通过中文文献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如图5),晕圈和标签越大代表权重越大,由图5可知相关研究热点主要在樟树害虫樟巢螟、樟颈曼盲蝽、黑翅土白蚁、樟叶蜂等方面的研究。

表2 樟树害虫研究相关高频关键词聚类

图4 中文关键词共现网络可视知识图谱

图5 中文文献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1980—2021年来我国樟树害虫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系统梳理了我国樟树害虫研究现状,明确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由刊文量分析可知,我国对樟树害虫防控技术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检索到的中文文献仅有 165 篇,但研究文献发文量处在逐渐发展阶段,2003年后发文量较早期相比明显增多,其中高校硕博士学位论文发表数量增加明显。从高频发文作者和机构分析可知,高频发文作者主要来自我国南方林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高校科研人员,以及森林保护防治机构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研究机构主聚集在我国樟树种植区,研究人员多,但深度不够,缺少稳定的、长期深入研究的团队。由高频发文期刊和学科分布情况分析可知,刊载樟树害虫防控相关论文的期刊比较分散,一般性农林期刊的比例较高,在国家级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比例不高,研究主要集中在林业、农业和园林等植物保护相关学科。由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可知,1980—2021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园林植物上的樟树害虫,主要关注樟树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虫情调查和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通过中文文献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可知,相关研究热点主要在樟巢螟、樟颈曼盲蝽、黑翅土白蚁、樟叶蜂等樟树害虫的防控技术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和园林绿化快速发展,樟树作为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被广泛引种栽植[17]。生境的变化和单一树种的大量种植降低了物种的多样性和抗逆性[18],以及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缩短了害虫的发生周期,同时随着交通物流的迅速发展,苗木长距离调运,加快了害虫的传播范围,导致樟树害虫危害加剧,暴发频繁[19-20]。因此如何将樟树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是科研工作者亟需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历年来我国樟树害虫研究进展和热点,本文认为今后可从以下6个方面推动樟树害虫研究的发展:

(1)系统调查我国樟树害虫的种类,针对主要害虫开展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等研究,掌握其发生规律,分析掌握其发生程度与环境因素、气候因素、立地条件和经营管理措施等关系,摸清害虫频繁暴发的原因,完善虫情监测预报体系。

(2)探讨营林防治(如优化种植技术,促进植物健康等)、物理防治(如冬季清园,清除越冬虫源;诱虫灯诱杀等)、生物防治(如白僵菌、绿僵菌、寄生蜂等应用)、化学防治(如高效低毒无公害农药和植物源杀虫剂的应用,以及植保无人机精准防治、树干打孔注药等)技术研究。

(3)开展樟树-害虫-天敌互作机制研究,寻找害虫可持续控制途径。

(4)开展害虫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研究,干扰害虫交配,或诱杀害虫。

(5)开展多种综合防治樟树主要害虫技术措施配套的体系建立与应用研究。

(6)开展樟树害虫生态调控研究,利用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功能,适地适树,合理种植,丰富城市绿地植物种类多样性,增强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的弹性,优化樟树等园林树木生长环境,提高抵御病虫害侵染能力。

猜你喜欢
樟树害虫论文
香樟树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冬季果树常见蛀干害虫的防治
香樟树,樟树香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枣树害虫的无公害防治
农业害虫的冬季防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