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动物药理》专业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7 01:42赖丽虹袁斌香吴辉生
中国兽医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药理兽医思政

王 娟 , 赖丽虹 , 袁斌香 , 吴辉生

(1.赣州农业学校 , 江西 赣州 341000 ; 2.赣州职业技术学院 , 江西 赣州 341000)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有义务推动每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动物药理》课程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顺应课程改革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文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课程思政的实现效果评价3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将思政元素与动物药理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课程思政”就是要挖掘各学科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系统地组织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2]。笔者的《动物药理》课程教学团队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的原则指导下,结合课程内容特点、畜牧兽医行业实际、学生从事兽医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了本课程的4个思政元素:一是树立学生尊重生命、关心动物健康,“服务人和动物健康”的使命感;二是塑造学生“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秀品质;三是培养学生“安全用药、不滥用药”的良好职业道德;四是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2 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2.1 严守课堂阵地,讲好三类故事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落实课程思政的主要渠道[1]。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以悟道取代灌输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3]。笔者教学团队结合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讲好三类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渗透思政元素。

2.1.1 结合新药物的发现史,讲好科学家的故事 拓展讲述科学家发现或发明新药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药物的“前世今生”,从哪里来,为什么而来,探究临床药物的知识。比如,在讲解青霉素类药物时,引入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因为一个喷嚏发现了青霉素”的故事,并强调青霉素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在短短70年拯救了上亿万的生命。用科学家的故事,启迪学生敬仰和感恩科学家;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2.1.2 结合疫情素材、热点新闻,讲好生活中的故事 疫情素材、热点新闻、生活故事,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把思政元素渗透到生活情境,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用理论回应现实,关照社会热点、学生疑惑点和难点,明显增强学生获得感[4]。本课程素材主要包括人兽共患病的报道、人类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疫情、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违禁药物的使用报道等。比如,通过学生搜集治疗新冠肺炎的药物或兽医临床的病例的报道,引导学生思考,药物对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要性,据此引出本课程的重要性。此外,结合新冠肺炎期间医护人员“逆行而上”的故事,疫情期间医护人员长时佩戴防护口罩面部留下压痕、医生推着轮椅上刚脱离危险的83岁新冠患者在夕阳下散步图片,入细入微的挖掘生活中的思政素材,强化学生作为兽医从业人员的职业自豪感,树立服务人类和动物健康的使命感。

讲解链霉素不良反应时,引入2005年央视春晚“千手观音”21位聋哑舞蹈演员因幼年生病注射链霉素药物导致失去听力的故事。让学生深刻感知药物是把双刃剑,使其深刻理解科学、严谨、求实的作风与精神是兽医从业人员的基本品质。引导学生思考正确、安全、不滥用药物的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2.1.3 结合临床案例,讲好临床实践病例的故事 结合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挑选兽医临床案例,把思政元素渗透到工作场景,点亮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5]。临床案例主要来源于校企合作企业生产案例、驻村扶贫点养殖户病例、学校创新创业基地宠物医院案例。例如在讲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时,以扶贫点养殖户中发生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例导入,问题导向,引发学生思考可以选用哪些药物进行治疗?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给出用药的方案。通过设置探究及讨论环节,发展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解决生产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服务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理念,同时激发学生树立强农兴农,服务畜牧业健康发展,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创新创业的勇气。

2.2 丰富课程内涵,做好三项活动 课程思政要发挥学校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优势,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思政理念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同时还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网络课程,拓展教学空间,最终实现第1课堂与第2课堂联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4]。笔者教学团队通过做好专业实验课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企业实践活动,将思政元素与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活动相融合,进一步丰富课程内涵。

2.2.1 专业实验课活动 药理学实验是药理的基础,是药理学习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实现课堂思政的重要途径。在药理学实验活动中,学生分组操作,观察、探究不同药物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巩固药理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团体合作能力,严谨、科学、求实、创新能力。比如有机磷的中毒与解救实验中,要求学生对照投毒的剂量进行投毒,观察鸡的中毒进程及表现,随后用药解毒,观察解救效果并讨论。实验过程中,有些组别因给药方式错误、未及时给药,导致解毒失败,动物有机磷中毒死亡。以此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可贵,使其在今后树立严谨、科学、求实的工作意识。

2.2.2 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的实践活动也是思政元素融入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任务,比如整理磷酸氯喹和土霉素的区别并做成宣传海报,给周边的人宣传科学防控疫情的知识;报名参与学校、村委会消杀工作志愿者等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共同抗击疫情的洪流中,深刻体会科学知识的力量,激发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2.2.3 校企合作企业实践活动 校企合作实践是课堂思政理念运用于实践的检验,也是思政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6]。结合线上课程平台兽医临床案例的推送,学生网络拓展学习兽医临床生产实践案例;同时学生寒暑假到校企合作企业养殖场或宠物医院实践,跟班学习临床病例的用药方案及治疗方法,在实践中锤炼技能,在实践中检验并提升职业素养,提升职业自豪感。

3 思政教学效果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还停留在以学生知识、技能、素养为核心的评价上,在课程思政的改革背景下,需要注重学生思政效果的评价[7]。笔者教学团队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等方式,对《动物药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全方位评价。用图1雷达图从10个维度对课前课后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企业对学生的总体满意度、学生用药的规范性得到显著提升,学生服务人和动物健康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显著增强;同时强化了“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做人做事品质,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及职业自豪感;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图1 课前课后教学效果对比雷达图

4 结语

笔者教学团队对《动物药物》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始终秉承着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的原则,在深入分析畜牧兽医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基础上,通过严守课堂阵地,讲好三类故事;丰富课程内涵,做好三项活动;结合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线上线下,拓展学习空间,多途径将思政教育与动物药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增强了服务人和动物健康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强化了“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品质,切实提升了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及职业自豪感;同时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思政教育效果明显,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将思政教育内化于学生之心,使其将来步入社会做到外化于形,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目的。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虽然结合了专业内容特点,挖掘了专业内容的通识思政元素,但未能很好融入本校校史、校友及地方文化特色的思政元素,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二是虽然在教学设计及实施中,收集了大量思政素材,但《动物药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笔者教学团队还需进一步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强化立德树人意识,提升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让教师能够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线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塑造融入到《动物药理》课程的教学之中[8]。

猜你喜欢
药理兽医思政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是兽医志愿者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兽医改行搞发明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