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坛发言看微型小说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关系

2021-12-07 02:00袁龙
金山 2021年11期
关键词:武陵评论家华文

袁龙

相裕亭先生的《倾听“海外”之声》一文乍看题目还以为他要讲微型小说作者倾听海外作家声音的心得,没想到他却是吐槽“第七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论坛上的发言安排。因为论坛安排发言的都是領导、杂志编辑、文学评论家以及国际友人,没有他所期待的作家发言。到他发言时,只能说几句感谢的话。相先生是写微型小说的老把式,他的吐槽反映出当下微型小说创作者与理论批评者之间存在一种看似“不平等”或者“不对等”的状态:微型小说理论批评者观点大同小异却在论坛上拥有“话语权”;微型小说创作者有很多自己的心得,却没有表达或相互交流的机会,成了“失语者”。

作为一个研究微型小说理论与批评的新人,对相先生的吐槽论坛发言虽有同感,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首先,我对“第七届武陵国际微小说节”论坛安排领导和国际友人发言表示理解。凌鼎年先生多次表示,能够以微型小说名义、由政府主办并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常德的“武陵国际微小说节”首屈一指。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的“武陵国际微小说节”作为常德市武陵区政府打造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活动的设置和安排上突出出席领导和国际友人,从宣传的角度而言,具有获得中央权威媒体关注报道,树立活动公信力、扩大活动影响力、增强活动吸引力的重要作用。回顾世界华文微型小说40余年来的历史,如果没有河南商城“汤泉池”笔会(1990年)、“春兰杯”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奖赛(1992年)、连续举办了12届的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等微型小说交流活动获得主流媒体关注报道,微型小说难以在短时间内成为广受海内外华文作家和研究者关注的文体。冯骥才《俗世奇人》(足本)没有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之前,单个的微型小说作者想要获得中央权威媒体关注并报道,何其难也!

关于论坛安排杂志编辑、文学评论家发言,我也有不同的看法。近两年来,我在参与龙钢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创作年谱”(18AZW024)的同时,也主持了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南微型小说研究”(19YBA307)和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新加坡华文微型小说研究”(19B506)两个课题。因此,我阅读了大量的微型小说文本,对顾建新、刘海涛、姚朝文、龙钢华、张春、杨晓敏、秦俑等文学评论家和杂志编辑的论著和观点也有所了解。虽然他们大多并不进行微型小说创作(秦俑除外),但作为文学评论家(确切地说应该是理论研究者与批评家)和编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他们关于微型小说的理论研究与批评为我们微型小说的创作和理论批评提供了一些规律性的总结和感性经验升华后的理论。微型小说作为小说家族的小弟弟,虽然在篇幅上表现出与长、中、短篇小说的不同,其本质仍是小说,故微型小说理论与批评强调微型小说也要营造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等,自然与长、中、短篇小说大同小异,难出新意。这是相先生感觉听不到新观点的原因,也是国内外学者很少有人关注微型小说理论研究与批评的原因。而从微型小说创作的实际而言,相先生调侃的“翻三番”“临门一脚”等观点何尝不是当下微型小说创作同质化的表现呢?

相先生在论坛上只说了感谢的话的“失语”经历是真的,因为当时我也在场。我想说一下作为一个微型小说理论批评新人对论坛发言的体会。我记得2018年我在印尼雅加达第12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上发言后,香港的东瑞、澳门的许均铨、新加坡的希尼尔、林高、董农政、蔡家梁、马来西亚的陈政欣、汶莱的孙德安、日本的解英等作家都非常热情地跑来和我合影交流。他们并不会因为我这个初出茅庐的黄毛小子指出他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海外华文作家作品中的不足而生气。在我回国后,他们还邮寄作品给我,一直与我保持联系。希尼尔和我说:“作者与研究者的关系是微妙的,其中一个是共生。”微型小说创作与理论批评的关系不应如此么!古今中外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出现的创作与批评的繁盛期,大多是在作者与批评者共生的基础上,才实现创作与理论的共同超越。这也是我成功申报微型小说优秀青年课题的原因和坚持微型小说研究与批评的动力。我在《构建华文微型小说话语体系的重要资源与路径》一文中指出,我们必须重视“华文微型小说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因为我觉得作家们从自身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吉光片羽的体悟远比那些枯燥的大部头理论生动形象。遗憾的是,在国内很多论坛或会议中,我几乎听不到作家们真实的内心想法。在一次国内会议发言后,有编辑和作家朋友好心提醒我:“你说得很好,也都是实情,大家心里都清楚,但是为什么他们都不说呢?”这也许可以窥见作家们在论坛发言中“失语”的一种无奈吧!

猜你喜欢
武陵评论家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评论家杨占平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杭州特产
一次成功的破袭战——谈奇袭武陵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