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下的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构建研究

2021-12-07 03:35黄芳范兰德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

黄芳 范兰德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发展的驱动力在于区域性产业集群的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规划,因为大湾区产业布局与职业教育形成相互促进与制约的机制。文章从大湾区城市产业定位来确定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构建的方向与原则,探索以产业集群分析方法来构建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的具体方法,在大湾区专业集群建设应用价值与现有专业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方案。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 职业院校;专业集群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11-0018-05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簡称“大湾区”)经济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在产业布局上,大湾区经济地理结构决定了该区域的产业发展多类型的特点,其包容属性确定了其创新经济的特征,即形成适合多产业体系化的产业生态布局。大湾区产业布局体系的实现必须依赖基于湾区特性的产业集群的发展,因为产业集群正在成为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受到大湾区产业水平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会带动以专业群体系建设为重心的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所以,要促进大湾区产业集群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就要打造基于大湾区产业集群的现代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借助产业集群产业链价值整合等机制,进行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构建。

一、产业布局下的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构建的基本导向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区域范围内的空间区位布局与组合。产业布局既有国家的区域布局,又有省市(区)布局,也有企业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有利于发挥优势,合理利用资源,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产业布局的区位经济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聚集因素,其次是市场因素、技术技能因素、基础设施因素,这些因素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本因素。产业集群已经并将继续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它通过企业在大湾区空间的聚集形成强势的持续竞争优势。对于人才培养而言,产业集群会向下延伸至生产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侧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及技术技能,并将技术技能投入到相关的产业公司;同时,产业集群内部还包括专业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机构与教育机构[2]。这就是大湾区职业院校在产业集群背景下存在价值的基础。构建产业集群的创新技术与技能学习应用系统,构建基于区域性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培训系统,可以提高大湾区的产业群竞争力,促进区域竞争力的发展。

专业集群是在特定区域中形成的服务于产业集群的专业群在相应区位上的聚集,它跨越了单一的院校、系部机构,是一个区域空间范围内的专业组织形态[3]。产业布局体系的产业群环境与人才吸引力状态下,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必须依据产业集群的基本规律、机制与原则去设计与构建,最主要的是依据大湾区城市产业定位来确定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构建的方向与原则。

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必须与大湾区城市群的经济相联结,以产业集群现有状况与未来布局作为其构建的基础,体现现实性与前瞻性的原则。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九个城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7 000多万。其产业发展现有状况与未来布局都是从城市产业定位及区域产业集群规划展开的。香港以金融业、外贸立足世界,澳门以博彩旅游业形成了产业聚集;深圳、东莞、惠州电子信息制造业形成产业链互补,早已形成了产业集群;广州的汽车、医药、制造、外贸因为资源集中,已是传统的优势产业并形成了产业集群。在金融业态上,深圳、广州正在成为第三产业的核心产业,佛山、东莞因科技制造业有明显的集聚优势,大湾区边缘城市肇庆、江门的传统制造业有明显的优势。

在此产业布局背景下,定位于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构建,首先就要立足于大湾区的现实产业状态,否则就会是空中楼阁,专业设计缺少现实价值依据,就会被以就业为导向的“务实”学生及家长抛弃。同时,专业集群设计也要立足未来,洞察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适应将来可能产生或者正在形成的新产业集群状况。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构建如何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呢?主要策略就是依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产业布局,进行产教融合,打造具有前瞻性的专业集群。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设计应主动适应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目标,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湾区建设将会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服务业,构建以创新为战略支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相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4]。在这个现代产业体系下,将会产生许多相关的产业集群,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设计就要做出具有前瞻性的反映。

二、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方法

大湾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其重点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的制造业、现代金融业、服务业为主线的产业集群。大湾区产业布局的核心价值在于产业集群布局与建设,要实现大湾区产业布局的宏伟蓝图就要研究产业集群的成长机制、人才吸引与孵化方式以及产业集群的组织方式,根据其产业集群属性确定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特征。抓住产业集群的分析方法,既可以找到为实现大湾区产业布局目标的产业教育服务方式,也可以找到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

专业集群的概念是借鉴产业经济学中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属性提出来的。专业集群是由一些相近或相同或方向趋近的专业组成的集群,这与产业集群的大量专业化产业、企业、辅助机构进行聚集并形成合作与竞争网络的属性具有一致性。所以,专业集群中的多个专业(或方向),应根据区域、行业或企业产业链的整合进行模块化发展,之后根据模块化与网络化产业链的产品形式,用一定形式的联系规则,形成同一个教学体系中同类的基本教学内容。所以,不同专业群的边界可以用产业集群的边界予以确认,当然,最终都在一个教学体系中完成全部教学内容[5]。

根据腾克森的研究,优势产业集群具有六个方面的经济与社会特性:一是专业性,它们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形态的专业化,在一定的区域形成产业相向聚集甚至集团化发展;二是拥有本地内生产网络,用生产系统构成本地化网络;三是具有胜任力的劳动者及相关的培训教育机构;四是企业之间形成合作的区域系统并产生共同愿景的相同信任价值观;五是知识、环境的必然联系,既有老技术又有新技术,既有本外地合作者技术又有竞争技术;六是具备创新力[6]。

大湾区经济发展是一个以城市群优势与产业优势集聚的过程;它是在领军企业带领下,通过新技术创新驱动增长的产业发展过程,这与上述所说的优势产业群的属性具有高度一致性。根据这些特征属性,我们提出基于大湾区产业布局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特征与构建方法。

一是专业产业化方法。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构建应突出地方经济的产业优势,如香港的金融服务产业,澳门的娱乐旅游产业,广州的电子信息、制造、医疗产业,东莞的制造产业,珠海的空调制造产业,惠州的电子信息产业,佛山的家具建材产业,江门、肇庆承接的转移产业。

二是模块化方法。可以根据大湾区产业集群发展阶段推进专业集群模块化建设。推进的第一步是像企业产品生产一样形成专业课程的标准化、系列化与通用化;第二步是组合模块,进行专业合成,以知识分工为前提,进行更高效率、低成本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最终达成课程设计与产业链价值一致性的专业集群。

三是网络化方法。大湾区经济涉及区域5.6万平方公里,区域广阔,产业形式多样,其产业集群发展必然具有网络共享性。产业集群组织形式的网络结构形式是企业内部的关联形式,而共享性则是企业外部的关系形式。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也应考量产业集群网络性与共享性,并形成专业集群的内外部特性。集群是一种网络组织形式,它是企业之间、企业与相关组织之间所结成的网络式合作交互关系及其产生的信任、知识共享、协调机制,促进群内外之间形成系统生产、发展与稳定创新[7]。研究者孟幍总结了产业集群组织的五种网络结构形式,包括原子式、横向式、混合式、多核式、纵向式(单核式)。我们认为,从网络视角去研究产业集群组织的方法对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结构形式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专业集群设置的结构形式可以重点借鉴横向式与纵向式的产业集群结构方法,形成横向式与纵向式的专业集群设计模式。所谓横向式集群就是从集群内的横向分工与合作形成专业集群,从而获得网络的教育经济效应,如中山市的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古镇灯饰集群与小榄五金制品集群设置相应的横向式职业教育集群。所谓纵向式(实为单核式)集群,是以一个大型企业集团为核心,从上下游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再依此设置专业集群,如珠海的空调制造、顺德的家电制造、广州的汽车制造,依靠核心企业或垄断企业的产业需求形成纵向式的专业集群结构模式。两种网络结构的专业集群设置方法都决定了专业集群的主要属性,即共享性、集约性、协同性。为了符合这三个属性,专业集群设置必须做到产业资源与教育资源共享、产业与专业集约化发展及产业与专业的内外协调发展。

四是通过产业集群的人才引力模型来设置大湾区专业集群的多层次模式方法。产业集群人才引力的多层次影响因素可以为多层次的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设置提供借鉴。这里包括三个层次:其一是区域性层次的专业集群,这是由产业集群在地理上集中及產业群对技术熟练劳动力人才引力的特性确定的,如可以根据现代电子信息科技生产制造业的全局需求进行具有大湾区区域性的现代电子信息专业群设计。其二是根据具体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构建集群层次内的专业集群,如广州汽车产业的整车生产、维修服务可形成汽车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这样,产业集群将会为专业化技术技能工人提供集中的就业市场与专业知识学习辅导、培训课程,并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该行业产业集群中。其三是企业层次的专业集群形式。企业是职业教育人才的终极入口,其人才吸引力及具体的生产、营销、管理、组织文化、人际关系决定了其专业集群的就业导向。所以,职业院校应依据产业集群内企业对于产业集群的嵌入影响力来设计专业集群。如顺德的家具企业,市场机会多,待遇好,重视人才,工艺先进,销售好,管理水平一流,可以形成顺德或佛山职业院校校企紧密型专业集群,从而吸引毕业生到该类企业就业与发展[8]。

三、构建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价值分析与策略建议

(一)大湾区专业集群建设的应用价值

构建科学的大湾区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对产业与教育发展的促进价值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构建适应于大湾区产业体系布局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大湾区职业教育应以为大湾区发展输送人才为着眼点,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集群体系,应通过对接产业需求来优化专业集群结构,促进产教融合。大湾区建设在技能人才方面的需求至少有两个新变化:新的产业形态、新的产业布局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新的大都市群对新型社会管理人才的需求。

二是指导职业院校专业集群与大湾区产业集群对接,优化专业群布局,构建优势专业集群。产业集群化发展能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促进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职业院校应逐步完善专业集群体系与大湾区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研究好、把握好产业体系布局调整态势和专业集群发展方向,紧密围绕大湾区产业培育与产业集群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优势专业集群,以提高专业的技术协同创新能力,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前瞻性地加强专业集群建设。

(二)依据现有优势产业及产业集群规划构建职业教育专业集群的策略

服务于大湾区产业集群的职业院校专业集群的构建方案既要根植于现在的产业状态,又要着眼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产业布局需要。

1.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现状分析

大湾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工作正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学校的积极参与下火热展开,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形成了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并通过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定。高水平专业群共有127个,涉及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主要有:作物生产技术、林业技术、畜牧兽医、环境工程技术、供电技术、工业技能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市政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化工生物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印刷媒体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食品营养与检测、药品生产技术、动车组检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轨道运输、电子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动漫制作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通信技术、护理、医学、中医学、金融管理、财务管理、国际贸易、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数字媒体设计艺术、学前教育、司法警务,等等。

以上专业群又包括3~5个具有代码的专业名称(或方向),基本上覆盖了大湾区内甚至广东省职业院校优势专业的范畴,也体现了大湾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成就。但对比《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的标准,上述专业群并未达到专业集群的建设目标要求。这些专业群是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申报,各自为政,并没有从大湾区产业集群的方向引导或在其影响下形成拥有本区域内产业资源共享网络的专业集群,也没能形成专业集群之间的共同合作共同愿景的价值体系,所以离成熟的专业集群还有一定的距离。在学校申报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各院校专业群主要是进行专业的归类处理,其操作方法:一是校内二级学院(系部)将相近专业进行归类处理,缺乏区域院校共享性;二是大类专业进行混合,形成所谓的专业群,各学校具有同质性或雷同性;三是从技术大类分类的方法组织专业群,每个系部都建专业群,缺少产业与专业集约性。这些专业群缺乏产业聚集的内在逻辑,在区域中没有形成一个或多个产业教育的专业化、网络化的合作系统。专业群的属性与专业集群的属性不同,专业群主要是立足于一所学校内的学科基础相近专业或者技术领域相近专业的一个外在形式的集合。所以,在专业群构建上,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专业群是根据2006年教育部对专业群建设的要求,即对就业性好的重点或热门专业进行筛选,并不是基于区域产业价值的纵向或横向逻辑创建。它们基本上是在各专业若干年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以优势特色专业为核心进行处理,未能以大湾区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专业集群。这种专业集合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衔接区域产业结构,也较难达成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类型,不能形成具有大湾区产业特性的、适合地域产业集群结构的职业院校专业集群。

2.以各城市优势产业带动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

具体而言,就是用城市群优势产业带动优势专业集群的构建。依城而动,香港立足金融服务业创建金融服务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其他城市以此类推,形成澳门娱乐旅游服务业专业集群,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专业集群,广州的电子信息、医药健康、先进制造业专业集群,东莞制造业专业集群,珠海电子信息优势产业专业集群,中山九大先进制造业专业集群,惠州电子信息和石油产业专业集群,佛山五大传统产业专业集群,江门、肇庆传统与新兴制造业专业集群,形成具有相应产业聚集形态的各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各个城市的产业虽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但并没有完全形成非常先进的产业集群。大湾区是世界工厂,制造业非常发达,有些制造产业形成了较为先进的产业集群,职业院校的专业群设置可以率先依据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需求构建相应的专业集群,探索形成经验,然后再推广到其他产业的专业集群构建中去。目前,我们可以根据大湾区已经形成的较为先进的制造业集群探索职业院校专业集群建设,包括深圳市新一代通信集群、深圳市先进电池材料集群、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集群、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广莞深高端医疗器械集群,对照这些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需求,职业院校可以构建单独城市式或城市合作式的具有专业化又具有网络共享属性的制造业专业集群。

3.主动打造面向未来新兴战略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

根据规划纲要,大湾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所以,大湾区职业教育也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业教育体系。这个产业体系包括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四大模块,这四大产业模块将会衍生出许多产业集群。大湾区的职业院校必须根据这一规划蓝图,积极规划,主动积极构建与大湾区未来产业集群相一致的专业集群。

根据大湾区区域产业战略发展的需求及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大湾区可进行相应的专业集群建设或规划,包括:智能家电战略性与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智能机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先进材料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数字创意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轻工纺织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汽车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农业与食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激光增材制造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安全应急与环境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相应的专业集群。根据支柱产业集群设置的每个专业集群又可以有相关领域的专业方向建设,如精密仪器设备产业专业集群可包括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人体诊疗仪器、各类专用检测与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材料等六大领域的生产制造销售相邻专业方向。

参考文献:

[1]史忠良.产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289.

[2]許继琴.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68.

[3]和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81.

[4]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EB/OL].(2019-07-05) .www.gd.gov.cn/gdywdt/gdyw/content/post_2530491.html.

[5]曹晔.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103.

[6][8]胡蓓.产业集群的人才聚集效应——理论实证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9,36.

[7]孟幍.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9:4.

(责任编辑:杨在良)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y Clusters of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Industrial Layout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UANG Fang1, FAN Lan-de2

(1.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2.Guangzhou City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0405, China)

Abstract: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ty clust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s derived from the actual demand and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Greater Bay Area form a mechanism of mutual promotion and restriction.The direction and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ecialty clust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determined by the urban industrial orientation of the Greater Bay Area.The specific methods of constructing the specialty cluster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is explored from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pecialty cluster construction in the Greater Bay Area and the existing specialty groups, the current and future specialty cluster construction schem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industrial layout; vocational colleges; specialty cluster

作者簡介:黄芳(1970—),女,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范兰德(1966—),男,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文化教育。

基金项目: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布局与职业院校专业群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20YJA880019)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粤港澳大湾区职业院校
元宇宙价值链与产业政策研究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我国都市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关于江西省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