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2021-12-07 17:11邓敏丽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生产企业问题分析

摘 要:自2016年我国税法改革全面实施以来,生产企业营商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合法合规经营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但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愈加多元,如果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不到位,便会使企业陷入巨大的税务风险之中。基于此,文章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为切入点,简要分析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特征与影响因素,重点探究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与解决对策,旨在为生产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提供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在《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双重引导下,各类大中小企业加大了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关注程度,借助风险管理工具及现代化、科学化风險管理理念与技术避免税务风险事件的发生,在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提升企业竞争实力。生产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税务风险管理意识、管理水平、管理成效不仅会影响生产企业自身的发展,更关乎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质量。为此,生产企业需深入领会税务风险管理的本质内涵,掌握税务风险管理特点与影响因素,并立足实际、确定问题导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分析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需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梳理并提炼对文章研究具有较强解释力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提炼出以下适用于研究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1.税务风险定义

企业税务风险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企业因各类经营业务、主观认定或客观疏忽等原因导致所选择的纳税行为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税法相关规定及税收制度,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乃至行政处罚等风险;第二层含义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正确,企业税务人员未能充分利用国家或地方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应缴纳税额增加,承担了不必要的纳税负担。

上述税务风险定义是对企业经济及经营活动中税务风险动态性的考量,此种意义层面下的企业税务风险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一为企业与税收机构之间的“沟通认同偏差”,如对于同一涉税业务,纳税企业与税收机关对此理解与定义不同,便可能导致税务风险的发生;其二为纳税企业与税收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受制于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对税法相关制度的理解程度、对宏观税收政策环境的预测性偏差等,纳税企业很难完全规避税务风险;其三为纳税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财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容易忽视甚至不能发现业务过程出现的税务风险。

2.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理论

税务风险识别是指借助一定的风险管理技术与工具等识别并总结归纳企业潜在性、隐蔽性的风险事件。常用的税务风险识别方法包括风险清单法、流程图法、头脑风暴与鱼骨图联用法等。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具有全面性的特点,既包括税收法律、税收制度、税收机构征税行为等外部风险,又涉及企业组织架构、税务观念、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及专业胜任能力等。

税务风险识别并总结各类风险事件后需要按照风险对企业的威胁与危害程度对其进行评估分级。具体包括定量评估及定性评估两种形式。其中定性评估是对税务风险的一般描述,具体包括SWOT分析法等;定量评估借助财务风险预警模型、财务风险评估模型、Logistic模型等确定税务风险指标并对其进行赋值,以此了解税务风险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等。

3.税务风险管理理论

税务风险管理理论是企业风险管理理论的一大分支,研究的焦点在于对企业税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及时防范、有效遏制及科学管理。税务风险管理理论强调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各项经济与经营活动的全流程中,通过对税务风险的全面化识别、跟踪式监督、动态化管控将企业税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内。税务风险管理与纳税筹划具有本质上的区别,纳税筹划只是对税务风险的一个方面进行控制,其以税后净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人员过多地追求如何减少应纳税额,容易忽视潜在的税务风险。而税务风险管理以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及合法纳税为前提条件,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及最新税收政策,在业务发生前介入、提出切实有效的税务控制措施,在事前、事中、事后进行监督管理,实现税务风险全流程管控。由此可见,税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更为宏观的风险管理工作,不应局限在财务部门,应当从顶层设计出发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并通过各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切实降低企业税务风险。

二、生产企业税务风险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生产企业以产品的研发、生产或加工为中心业务,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与中坚力量。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政策、市场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生产企业对外面临实体经济低迷、税收政策收紧的挑战,对内则面临现代化发展与生产流程重组的现实困境,其税务风险更为复杂,且影响因素加剧。

1.生产企业税务风险主要特征

生产企业税务风险具备以下特征:(1)隐蔽性。生产企业在经济及经营活动发生期间,可能因主观或客观条件导致其未能按照税法相关规定缴纳税款,此种不合法、不合规的行为未能及时引起相关监管部门的注意,便会隐匿在企业的各项活动之中,此为税务风险的隐蔽性特征。(2)易变性。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税务总局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对税法及税收相关制度进行了动态调整,使得宏观税收政策环境、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等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税收机关与纳税企业“沟通认同偏差”、“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税务风险也具有易变性的特点。(3)预先性。生产企业税务风险先于税务责任履行行为而存在,即在生产企业开展、核算涉税业务期间便可能因业务定性、核算方式等与税收政策、法规间产生冲突诱发生产企业税务风险,此为税务风险的预先性。(4)可控性。生产企业虽然不能完全规避税务风险,但可以通过科学管理方式、内部职工的协同与配合等将风险水平降低至最低程度。

2.生产企业税务风险影响因素

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其中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因税务相关法律立法、执法行为、相关政策改变等所造成的环境因素,如新的税收法规颁布,部分生产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未能识别出新旧税法间的区别,未能根据新税法要求对涉税业务的核算进行调整等,由此诱发税务风险。再如税收优惠政策变化,企业对此政策信息了解不全面,财税人员处理税务工作中依然依据原有政策进行业务核算,也引发承担不必要纳税负担的税务风险;内部因素构成较为复杂,具体包括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财务人员防范税务风险的专业技能与主动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运行流程等。如果管理层对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不足,很难发挥带头与引导作用,使企业有关税务風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不能得到有效运行。同时,财务人员对税法的了解程度、识别及评估税务风险的技能水平等也会影响税务风险控制力度,再加上制度约束不足、未能将税务风险防控与个人利益挂钩,也会加大税务风险发生概率。

三、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基于对税务风险及税务风险管理的理解,对生产企业税务风险主要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分析,文章该部分主要论述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存问题。

1.涉税人员职业界定不明晰

当前我国生产企业已经意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原有财务部门设置专门人员负责处理相关税务工作,具体方法为按照税种对税务工作进行分类,每一负责人负责统一税种的纳税核算或筹划,并将税务工作细化为基层岗位人员,形成由生产企业统筹,相关责任人直接负责,岗位人员执行的税务工作处理模式。但当前该模式存在两大明显缺陷:其一,未能设置专职人员对税务工作处理流程进行监督,税务工作进度及完成情况难以保障,无法发现税务工作中的潜在性、隐蔽性问题,加大了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其二,对涉税人员的职业界定不明晰,在该模式下仅分配相应的税务工作,但并未确定预期达成的工作成果、涉税业务处理结果的责任,相关责任人责任不明晰,各岗位执行人员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随意性较大,不利于追溯税务工作流程并针对税务风险追究相关人员责任,难以对涉税人员形成刚性

约束。

2.税务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善

税务风险评估囊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分级三大部分内容,当前部分生产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的焦点集中在风险分级之上,一般针对较为明显或已经发生的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及衡量。实际上,生产企业涉税业务中已呈现的税务风险背后往往隐含着诸多影响因素,且风险具有较强传导性,可以通过内部运行流程、企业组织架构等进行传递,如生产业务核算环节存在的税务风险可能由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业务决策引发,仅在核算环节保证核算的精准性、真实性与科学性,不能从源头上降低税务风险隐患。换言之,如果沿用原有的生产计划与生产业务决策部署,将会导致生产业务核算环节的税务风险等级激增,严重威胁整个生产流程的税务安全。由此可见,在税务风险评估中只对显性风险进行控制无法抵达税务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且会在税务风险防控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3.税务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

因部分生产企业财务人员对税法了解程度不足、税务风险防控能力薄弱、缺乏全局意识与风控意识,在处理相关税务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疏漏或错误,如因不清楚“转入未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等新会计科目下应计入数据,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便会诱发税务风险;再如可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并未抵扣,导致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纳税负担等。此类问题发生并最终使企业承担经济损失的根本原因便是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税务风险控制机制。当前我国部分生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机制的作用期间为涉税业务发生后,事前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事中监督考核环节缺失、事后对比分析不够深入,即未能从涉税业务发生的前、中、后三阶段有效控制税务风险。将会导致税务工作问题频发,加大税务风险事件发生概率,不利于保证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质量。

4.税务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如前文所述,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宏观的工程,管理责任不局限在财务部门,而是需要全体人员高度重视、各部门协同配合。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是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先决条件,但当前部分生产企业内部税务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一方面企业管理层所获得的有关税法政策变化等信息、管理层关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决策信息等并未层层分流至基层工作人员,导致各部门人员专注于相关业务的开展,忽视业务活动中潜在的税务风险,不利于形成由上至下、全员目标一致的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另一方面,生产企业内部部门各项信息的调整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与复核,财务部门失去及时应对各部门税务风险的先机,导致生产企业税务风险激增。

四、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税务风险管理是生产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契合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势、紧跟税法政策调整的必然选择,更是生产企业由内而外提升竞争实力的必经之路。下文结合笔者在生产制造企业就职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阐述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划分涉税人员职责范围

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解决需要依靠管理层制定完善的顶层设计,并对涉税业务处理流程进行统筹规划。为此,建议生产企业将税务风险管理提升至战略位置,结合企业当前发展情况、资金状况、业务类型、未来发展愿景与业务拓展需求、所处行业发展形势、宏观经济及税法政策等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置独立于原有税务工作处理队伍的监督机构约束税务工作处理行为,通过规范的监管、实时化指导及动态化监督避免税务工作处理与现行税法政策及税收制度产生冲突,进而大幅度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精确划分涉税人员职责范围,在原有税务工作处理负责人基础上明晰其主要责任。例如涉税业务核算人员需要承担税收政策、法律条例、行业税法规定等信息,根据业务发生额准确核算涉税业务,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纳税额度等责任。以税务处理结果为导向细化各岗位人员的税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及工作进度计划等,将税务风险评价结果、纳税额度降低幅度、合法合规经营目标执行情况等纳入各岗位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内,保证每项税务工作处理流程可回溯、过程有记录、人员有签字、结果可对比、数据可考察,以此约束涉税人员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

2.建立税务风险分析机制,完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

如前文所述,生产企业税务风险分析机制需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衡量三大功能。在税务风险识别上建议企业运用“头脑风暴+鱼骨图”联用法,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提出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或预测的税务风险事件,借助鱼骨图列出各类风险事件,并设置反映风险事件危害程度的指标供相关人员评价,最后列出排名前十的税务风险事件,如会计核算风险、发票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等。为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建议进一步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及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计算出税务风险与涉税业务间的集中程度,即反映各项涉税业务中最为显著的税务风险,以此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深度分析。在风险衡量层面,建议应用专家咨询法,邀请税务风险管理领域专家为生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献计献策,第一次专家咨询对税务风险识别阶段各项风险事件的描述进行完善与修正,以规范统一的标准及内容界定各类风险事件。第二次专家咨询确定各类税务风险事件的量级,在对税务风险事件指标进行细化与界定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以此将抽象、笼统的税务风险转化为定性指标,既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又能够避免主观因素降低风险识别、分析及衡量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3.加大重大税种监控力度,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在上述税务风险评估环节结束后,生产企业便识别了排名前十的税务风险事件,了解了重大税种类型,接下来的重点便是加大重大税种监控力度,在保证合法纳税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纳税负担。其一为销售合同监督,重点关注销售合同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其二为增值税管理,一方面需要妥善保存增值税发票,另一方面需检验增值税发票的真伪;其三为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检查能够减免税额的部分;其四为检查是否有隐匿销售收入或虚增成本的现象。生产企业根据税收监管内容预先对各项重大税种的核算与计入进行检查,可以避免因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诱发的税务风险。与此同时,引入PDCA循环管理圈按照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理的步骤解决上述十大税务风险问题,重新评估后再次进入税务风险管理循环,既可以保证税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全面性,又能够保持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时刻处于动态化调整、良性运转之中。除此之外,财务人员需加强纳税筹划意识,在各项涉税业务开展前全面梳理当前国家或地方发布的税收相关政策与指导文件,如部分地区针对生产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针对新能源业务免征所得税、针对债务融资可提前抵扣进项税等,根据此类税收优惠政策确定合同形式、销售模式等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企业应缴纳数额,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帮助生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

4.健全税务信息沟通机制,强化税务风险控制意识

针对外部因素诱发的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生产企业需强化与税务管理机构、监督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新的政策调整与法律条例变化,以此确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保证生产企业税务管理与时俱进。针对内部因素诱发的税务风险,生产企业需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一方面将战略性税务管理目标层层分流至基层岗位人员,提升其税务风险控制意识;另一方面赋予财务部门一定的税务风险管理主动权,要求各业务部门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业务信息,如采购预算调整信息、生产成本增加信息等,财务人员据此调整纳税筹划方案,防范各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通过信息及时、高效的传递以及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切实有效地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

五、结语

生产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税法改革、税收政策与时俱进的大环境下,生产企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契机,但也面临着多元化的税务风险。综合来看,生产企业税务风险具有隐蔽性、易变性、预先性及可控性的特点,影响税务风险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针对当前生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四项应对措施,在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中,生产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所处行业发展形势等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建立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及控制机制,强化税务信息流通及传递,以此提高生产企业管控税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芳.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中小企业,2021(05):184-185.

[2]高金平,高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注册税务师,2020(12):55-58.

[3]张勇.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探讨研究[J].营销界,2020(41): 133-134.

[4]郭霞.浅析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20(26):225-226.

[5]林茂.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J].商讯,2020(22): 83-84.

[6]张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J].经营管理者,2020(04):70-71.

作者簡介:邓敏丽(1986.11- ),女,汉族,广西梧州人,研究方向:税务风险控制、融资管理、成本控制

猜你喜欢
生产企业问题分析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及税收筹划
浅议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浅谈短波同相水平天线幕的维护调整
谈数学建模时的问题分析步骤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会计核算研究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浅谈资本经营在生产企业中的运用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