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陶器起源说百年之考

2021-12-09 21:1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
关键词:陶器起源景德镇

葛 菁

江西省鹰潭市科学技术协会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性器物,也是人类发展史上一项伟大发明,陶器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和人类行为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恩格斯陶器起源说

陶器起源一直是我国考古界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远在百余年前的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描述了他对陶器起源的认识:“陶器的起源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容器上涂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上)第19页,人民出版社)。

二、我国距今万年的陶器考古发现

1921 年10 月,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遗址获得考古发掘许可。从此,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百年发展的历程。一百年中,我国广袤辽阔的土地有十余处史前遗址发现了距今万年或万年以上的陶器遗存。

我国江西上饶市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吊桶环遗址、河北保定市徐水区南庄头遗址、河北张家口市阳原县于家沟遗址、河省郑州市新密县李家沟遗址、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遗址、怀柔县转年遗址、广东清远市英德牛栏洞遗址、清远市英德青塘遗址、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神仙洞遗址、广西桂林市象山区甑皮岩遗址、雁山区庙岩遗址、临桂区大岩遗址、广西南宁邕宁区顶蛳山遗址、湖南永州市道县玉蟾岩遗址、浙江金华市浦江县上山遗址发现了距今万年或万年以上的陶器。

其中,以江西上饶市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的陶器距今年代最为久远,距今2万年;以桂林市甑皮岩遗址发现的陶器制作工艺最为原始,烧制温度低于250度。

迄今为止,广西是我国发现万年古陶遗址最多的省份(自治区),共发现甑皮岩、庙岩、大岩、顶蛳山等四处万年古陶遗址;广西桂林市是我国发现万年古陶遗址最多的城市,共发现甑皮岩、庙岩、大岩等三处万年古陶遗址。

三、江西省陶瓷文化发展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2013年,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发现两万年前的陶器入选美国《考古》杂志评出的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仙人洞先民开始烧土成器后,到距今三千四五百年前的商代中期,赣鄱地区的居民又创烧出一种考古学家称谓的原始瓷器。这种原始瓷器的胎质不仅基本都是瓷土,有的还人工施釉,釉多呈黄色,故称为原始青瓷。考古资料证实,以万年斋山遗址和鹰潭角山窑址为代表的万年类型商文化和以樟树吴城遗址为代表的吴城文化中都有不少原始瓷器的岀土。这种原始瓷的烧造技艺乃至产品还远传至中原殷商文化区域。从早期陶器到原始青瓷的发明,开瓷业之先河,是从陶到瓷的飞跃。

东周时期,随着铁质生活工具的广为使用和生产力的提高,整个南方地区的陶瓷手工业都突飞猛进,除了窑工们对胎骨、釉料的选择和提炼等方面有新的改进之外,重要的是窑炉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和烧造技术的提髙。鹰潭市龙虎山崖墓和其他一些春秋战国遗存中岀土的青釉瓷,器形更趋规整,胎质尤为致密,釉色黄中泛青或绿色增多。釉面虽有一定程度的凝聚现象,但斑痕分布均匀细密,釉胎的附着力较强,有的青釉器的釉色青绿明亮,几可和成熟时期的六朝青瓷媲美。考古学家们把这一时期的青釉器称为“早期青瓷”。

汉晋以后,赣境地区的瓷业,在对胎釉原料的选用、成型、施釉、窑炉结构和烧造技术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洪州窑,早在东汉晚期就成功地创烧出成熟的青瓷器。在南朝初期又发明了先进的匣缽装烧工艺,在当时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时至唐代,洪州窑更是名列全国六大名窑之一,其产品曾作为贡品远销京城长安。

综合分析,4个电源方案均能够满足2030年广东电力缺额,燃料供应能力、环保空间、厂址资源均能够支撑电源建设要求。低碳模式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煤电占比最低,同时清洁化水平最高,但配套调峰电源规模最大,导致经济性相对较差;经济模式经济性最好,但煤电装机占比最高,污染物排放最多;高灵活性模式气电占比最高,经济性相对较差,污染物排放也较多;综合模式各类电源均衡发展,经济性较好,污染物排放水平居中。考虑广东电力供应安全、经济承受能力、环保空间、核电等电源建设的不确定性等因素,本报告推荐综合方案。各方案对比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两宋时期,江西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又是著名瓷器产区,是南方青白种瓷系的代表。其产品白瓷和青白瓷,光致茂美,有“假玉”或“饶玉”之称,曾被选为汴京皇家瓷之列。正因饶州青白瓷深受北宋真宗皇帝的赏识,1004年宋王朝正式在这个瓷场所在地设镇名曰景德镇。

除景德镇窑场之外,江西全境尚有南丰白舍窑、吉州永和窑、赣州七里镇窑等,可谓窑场林立,争芳斗艳,各有千秋,瓷业生产在全省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到南宋中后期,由于社会的动乱,特别是因瓷料矿瓷石的濒临枯竭,景德镇的瓷业已面临严重危机。

随着蒙元统治者的南下,到了元代,景德镇的瓷业并没有延续南宋以来的颓势而衰退沉沧下去,而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要归功于景德镇的广大窑工们,他们扬创新精神,找到了一种瓷石加高岭土的所谓“二元配方法”,即在约75%的瓷石中引入约25%的高岭土作胎。这不仅解决了瓷石面临枯竭的危机,而且掺进了高岭土作胎而烧制的瓷器,质量更精,物理性能更好,且大大提髙了成品率,降低了成本。

从此景德镇的瓷业峰回路转,迎来了更为明媚绚丽的春天。许多瓷器新品种如元青花瓷、釉里红瓷、五彩瓷和枢府瓷等,相继被创烧出来,其精绝的程度令人赞叹不已,为后世所难及。

入明以后,随着珠山御窑厂的设立,景德镇的瓷业生产进入空前发展时期,更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据载当时的景德镇被称为“江南雄镇”、“诚江右一大都会也”。出现了“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盛况。据说当时官窑与民窑将近300所之多,年产瓷器数十万件。明代瓷业生产以青花为主,同时还创新了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及红釉、蓝釉、黄釉等各种颜色釉瓷器。

清代的瓷业生产,在明代卓越成就基础上,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产品种类和质量愈多愈精,臻于极盛,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可谓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瓷都景德镇已发展成为“二十里长街半窑户”“昼间白烟蔽空,夜间红焰熏天”,“终岁烟火相望”的制瓷中心。清代瓷器除了青花釉里红瓷、五彩瓷、粉彩瓷和雕亥瓷外,颜色釉特别盛行,如青釉、白釉、红釉、蓝釉、绿釉、黑釉和茶叶末釉等,五光十色,美不胜收。

民国时期,以王琦、王大凡等为代表的“珠山八友”,既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又不为前人所拘,开宗立派,为绘瓷技艺走出了一条新路。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传统的陶瓷产业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应症”,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新世纪以来的十几年间,景瓷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14年,景德镇市陶瓷行业总产值291.6亿元,基本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水平。

2019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作出了“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重要指示。

2019 年9 月,江西省成立由易炼红省长担任组长的“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江西省陶瓷文化事业又迈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四、恩格斯陶器起源说百年之考

从万年前的上饶市仙人洞,到今天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江西省陶瓷文化一直绽放着无穷的魅力。而“恩格斯陶器起源说百年之考”,既是探索陶器起源之谜,也是探访中华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

百年以来,尽管中国乃至世界的考古发掘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却从未发现恩格斯所说的陶器从无到有起源阶段的原始陶器。《文物参考资料》1953年第一期刊登了考古前辈安志敏先生《陶器》一文,自此,我国考古界多年以来一直持续开展陶器起源的研究工作。然而,直至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第一期陶器出土前,我国一直没有陶器从无到有中间产物的考古标本发现,民族调查方面也没听说有关这一习俗的报导。关于陶器如何起源,一直是个“古老”的问题。“恩格斯陶器起源说百年之考”则成为陶器起源研究的代名词。

1953 年以后,陶器起源的研究在我国考古界一直没有中断。由于没有陶器从无到有起源发明阶段的考古标本发现,考古界更多侧重于陶器年代方面的研究。尽管江西省上饶市仙人洞出土的陶器研究为距今2万年时间并获得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由于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已经相对成熟,在江西省没有发现陶器从无到有起源阶段的考古标本,仙人洞遗址所在地上饶市万年县认定为“可能是陶器起源地”更为科学。

2001 年,广西桂林市甑皮岩遗址再次发掘时出土了一件特殊的陶器残片,复原后为素面夹砂陶釜,这是第一期文化遗存唯一的一件陶器,这件陶器没有经过250℃以上温度烧制过。围绕甑皮岩第一期未经250℃以上温度烧制过尚未完全陶化的器物究竟是陶器,还是泥塑器,考古界一直存在争议。

2001 年至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等单位联合对甑皮岩第一期陶器进行专题研究,开展了多次考古实验。2016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五方单位”联合认定,甑皮岩第一期陶器属于甑皮岩先民使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成的“陶雏器”,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是陶器的雏形,对研究陶器起源具有重大意义。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馆长周海认为“双料混炼”是陶器起源研究的一个新认识、新发现。2019年10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史前遗址博物馆》丛书甑皮岩卷《山水家园》明确载明:甑皮岩遗址是我国制陶技术的起源地之一,甑皮岩发现的陶雏器应该是陶器从无到有的中间产物。

目前在中国已公布的考古发现中,最缺乏的就是陶器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中的考古标本。中国已有10多处遗址发现绝对年代超过10000年的陶器标本,但经科学测试,确定烧制温度不超过250℃,而且已经成型的考古标本目前只见于桂林市甑皮岩遗址,可以说是填补了陶器研究史上的空白,这是我国陶器考古首次发现陶器起源过程的考古标本,是陶器考古的新发现。

考古实验显示,双料混炼是甑皮岩陶雏器制作的关键技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超过万年的早期陶器标本,无一例外都是夹砂陶,都存在双料混炼技术。尽管这一现象是否揭示了双料混炼是我国陶器的起源技术尚有待继续研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双料混炼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元代在景德镇瓷器发展中出现的“二元配方法"即是典型的双料混炼技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广西钦州坭兴桂陶的核心技术也是双料混炼。

长期以来,我国陶器起源研究的侧重点在陶器起源年代方面,甑皮岩陶雏器的研究涉及了陶器起源技术。

结束语

恩格斯陶器起源说的实质是陶器起源技术的假设,江西省鹰潭市科学技术协会将视角定格在陶器起源技术方面,提出既要研究陶器起源年代也要研究陶器起源技术的思考。或许,人们可以从中窥出陶器起源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诠释“恩格斯陶器起源说百年之考”。

猜你喜欢
陶器起源景德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圣诞节的起源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奥运会的起源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万物起源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