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无名英雄黄伟芬:8次送航天员遨游太空

2021-12-09 08:06吉意
伴侣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亚平航天员载人

吉意

黄伟芬与航天英雄们

本文主人公黄伟芬

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十三运载火箭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八次飞行,人们记住了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景海鹏、刘洋、王亚平、叶光富等一个个航天英雄,但黄伟芬却鲜有人知。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已8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遨游太空,她正是这些英雄背后令人敬仰的“无名英雄”。

“女学霸”立志航天事业

2021年11月7日20时28分,航天员翟志刚、航天员王亚平身着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翟志刚时隔13年后再次进行出舱活动;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而这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第八次送自己选拔培训的航天员上太空。此时此刻,黄伟芬躲在人群的一侧流下了欣喜的泪水……

1965年黄伟芬出生在江西赣州,她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并热爱体育。初中到高中,黄伟芬在班级里的成绩都是第一,尤其在理科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是全校公认的学霸。她还是赣州市武术队的佼佼者,良好的身体素质,源于年少时参加了武术训练。

高考那年,黄伟芬考出了高分,许多名牌大学向她伸出了橄榄枝,包括北大、清华。填报志愿时,父亲鼓励她说:“女儿,国防科技对一个国家至关重要,我们要学,就学国家尖端科技,以提高国家的国防力量!”这也正好是黄伟芬的意愿,她小时候就非常崇拜飞行员。父女俩不谋而合,黄伟芬最终报考了北航的飞行器设计专业,并从此走上航天之路,渐渐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骨干。

     三个月写出航天员训练顶层方案

硕士毕业后,黄伟芬被留在了研究所工作。飞船系统、航天医学、航天工程学等众多专业她都有所涉猎。

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举世瞩目,其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选拔与训练航天员,但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参考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由此,28岁的黄伟芬刚崭露头角,便与这项伟大的事业连接在了一起。那时,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合格的航天员,国外对于中国也是“严防死守”,封锁消息与数据。正巧那段时期另外几个系统都在并列开展,火箭也在设计,飞船也在设计,测控系统也在设计,所以要怎样进行训练,大家都觉得很难,有点无从下手,“然后就都来找我们总师出主意”。总师最后没办法,把黄伟芬叫到办公室给她下达任务。“小黄,你的知识面宽,又有一股钻研劲儿,你把这个训练方案写了吧。”黄伟芬知道,这件事非常棘手,没人敢碰。但看着总师一脸的严肃,黄伟芬低声说:“那我试试吧……”

三个月后,黄伟芬编写的航天员训练方案横空出世,总师惊讶地问:“小黄,这么快啊,你确实能干,不简单呐!”“总师,各系统都等着呢,我只得抢时间。” 黄伟芬憔悴的脸庞透着笑容。黄伟芬设计的航天员训练方案,分为八大类,涉及百余个科目、数千个训练单元,涉及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工程技术和体育学等。航天员的选拔训练,用她自己的话概括,就是沙里淘金,好中选优,千锤百炼。在这个过程中,从体质到心理,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全。

经专家组评审,黄伟芬提交的不仅是我国首部航天员训练的顶层方案,也奠定了之后二十年航天员训练的总基调,随后她又完成了航天员训练大纲的编制。

黄伟芬回忆说,接下了编写航天员训练大纲任务,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只能去摸索。“经过走访和分析思考,我设计了一个大表发给七个系统,让他们给我反馈,他们设计的系统对航天员有什么要求?需要航天员去操作系统的什么设备?系统出现了什么故障的时候需要航天员进行处置?先让他们提需求。”黄伟芬很快从一团乱麻中理清了头绪,一下看到问题的本质。

航天员的训练关系到方方面面,黄伟芬心里清楚,这事关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与发展,意义非同小可,她只有绞尽脑汁啃下这“硬骨头”,才能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愿望。接下来的时间,除了吃饭、睡觉,黄伟芬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训练大纲的编写中。因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她的方法一是跑图书馆,二是请教各类专家。北大、清华、浙大、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顶尖的近10所高校的图书馆,黄伟芬都去过,有时还把相关书籍借回来在家研读。黄伟芬还先后拜访请教了航天、医学、工程、体育、体能、心理、营养等各类专家200余人次,行程上万公里。一次,为找一个训练运动员的体能专家,她足足等了8个小时。做足了前期的准备工作,黄伟芬便昼夜伏笔,分秒必争。

那些年科学家和航天员们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而黄伟芬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航天员训练的第一个方案计划,这无疑是中国航天界的奇迹。1997年,黄伟芬作为特遣部队的队长,去俄罗斯学习交流。看到部门领导是一位如此年轻的女子,俄罗斯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大吃一惊,然而她在培训时所展现出的努力和天赋,却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1999年,黄伟芬带着不足30人的教练员队伍,开始了中国航天员培训研究的探索。之后,黄伟芬终于掌握了可靠的培训方法,在多年的航天员训练中,她没有让一名航天员出现运动损伤。

   30年8次送航天员遨游太空

“神五”首飞、“神七”出舱、“神九”首位女飞行员上太空、“神十”太空授课……每一次任务的圆满完成,都牵动着亿万国民的心,也牵动着黄伟芬紧张的神经。神舟十三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八次载人飞行。中国八次飞行的航天英雄,都是由黄伟芬及其团队一手培训出来的。

黄伟芬曾对科室的同事说:“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加加林,但是没有人知道是谁把加加林培养出来的。我们就要敢做培养航天员的无名英雄。”中国航天员大队成立后,首批航天员正式投入训练。黄伟芬要求,所有航天员的训练课目,必须由教员先进行试训,直到总结出最合理有效的方案,再用于航天员的训练。“航天员属于高风险职业,我们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离心机、转椅、四柱秋千、跳伞,等等,这些项目会使人产生非常不适的生理反应,而且有一定的风险,教员们难免会剐伤、碰伤和崴脚。黄伟芬不仅指导,还亲身体验过大部分训练项目,比如在发射场发射塔架上,从52.5米的高度下滑至地下掩体,进行逃逸滑道紧急撤离训练。训练中,需要航天员从52米的逃逸通道通过,并且还要求是垂直通过。为了保证训练的安全性与真实性,黄伟芳亲自上阵测试。当身边的人问到这位总设计师是否害怕的时候,黄伟芬果断地说:“我们航天员都不怕,我也不害怕!”她甚至半开玩笑地说:“中国要是选女航天员上天,我毋庸置疑是最佳人选。”看到总师如此严格认真,教员们都绷紧了“弦”,不敢有丝毫懈怠。而除了具备各项能力、知识外,黄伟芬还特别提到,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是一名合格航天员的必备素质。

三十年间,黄伟芬建立了我国航天员选拔培训技术体系,先后两批选拔与训练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八一勋章获得者航天员景海鹏、航天英雄翟志刚、聂海胜、刘洋、王亚平、叶光富等11名航天员,替国家8次载人飞行任务选拔训练出了优秀乘组,为实现载人航天历史性的突破立下赫赫战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满载着中国航天人的梦想飞向太空,我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成功完成飞行任务。他回到地面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黄伟芬汇报沟通,告诉她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和她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并制定明年的航天员培养计划。杨利伟十分激动地说:“感谢您啊,黄主任,你的训练是管用的!”2012年以后,刘洋、王亚平两名女宇航员被黄伟芬成功送入太空。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03号航天员王亚平,完成了我国第一次太空教学,整整40分钟稳定的太空视频传输,意义重大。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完成太空教学的国家。黄伟芬同样是此次航天教学的项目技术负责人。2016年神舟十一号圆满完成了任务,航天员景海鹏着陆后兴奋地说:“我最要感谢的人是黄总师。”是的,在这些宇航员身上,黄伟芬付出的汗水远多于自己的家庭与孩子。

当年,黄伟芬的女儿上初一时,她连孩子在哪个班都不知道,小学六年,她没接送过女儿一次,更没去学校参加过家长会。由于丈夫也是搞科研工作的,两人都忙,女儿由爷爷、奶奶带大。尽管如此,女儿也从未埋怨过妈妈。黄伟芬说有一件事让她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女儿还在上小学时,一天早晨她收到女儿留下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收”,说是让她到单位后再看。“后来我打开一看,纸条上一边写着‘妈妈再见,另一边写着‘不要。”当时黄伟芬就泪崩了,她说女儿还这么小,就能如此理解妈妈,让她深感愧疚。有一次,黄伟芬在节假日硬挤出了半天时间陪女儿看了场电影,算是对女儿小小的补偿。随着女儿的长大,不知她从什么地方得知,妈妈是培养训练国家航天员的人。一天,女儿突然抱住妈妈兴奋地说:“妈,那些神舟飞船的航天员原来是你培养的啊?妈,你太伟大了,我为你感到骄傲!”面对女儿的夸奖,黄伟芬很激动,高兴得像个孩子……

正是在黄伟芬的努力下,我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独立完整的航天员训练体系的国家。国外航天界人士赞叹:在中国,可以这样说,没有黄伟芬,就没有如此优秀的航天员。而每一位登入太空的中国宇航员对于黄伟芬都饱含敬意。航天员聂海胜曾经在面对媒体的时候说:“作为航天员,我想给黄总师敬个礼,大声告诉她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多年来,黄伟芬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章、中国航天基金獎、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出版有《航天员选拔与训练》《航天员出舱活动医学基础》《超凡生活》等多部专著和科普类书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等20余项重大科研成果,还曾当选海内外有影响力人物。

黄伟芬说:“地面科技人员与在轨航天员的作息制度就是天地同步,神舟十二号在太空,我每天都要跟他们‘见面,我们地面早上八点上班,他们天上早上八点要跟我们沟通当天的工作计划,到晚上八九点还要沟通今天工作的完成情况,我们对他们明天的工作计划的意见建议,这个沟通非常必要,是例行的沟通。”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又成功飞天,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黄伟芬为乘组人员的选择搭配、上太空前的培训,特别是挑选一名女航天员加入等方面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笑言:“我是一名航天人,这‘幕后英雄我一直会当下去……”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

猜你喜欢
亚平航天员载人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我是小小航天员
写给航天员叔叔的一封信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共享单车花式载人屡见不鲜,太危险了!
平抛运动潜能知识测试题
航天员失重是怎么回事
机械能潜能知识训练试题
王亚平的“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