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21-12-09 14:29王晓蕊张竞璇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3期
关键词:风险内部控制高校

王晓蕊 张竞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和办学形式变得多样化,使得高校财务的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日趋复杂。然而,由于内部控制风险意识淡薄、方法缺失等原因,高校财务风险日益增高。近几年高校腐败犯罪、职务犯罪案件频发。完善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学校健康长远发展的保障。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完善和健全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促使经济活动遵纪守法,财务信息完整有效。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风险

一、背景

2017年国务院发布国教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中强调应以教育的发展作为改革创新的驱动力,部分高校积极推动教育综合改革、学科科研管理机制改革,资金来源渠道拓宽,不只依赖于国家财政拨款,教育资金投入大幅增长。根据国家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数据,我国教育经费总拨付为50178亿元,比2018年增加8.7%,全国总拨付数超过5万亿元经费。在改革的推动下,复杂多样的经济活动伴随着资金流量的成倍增长,高校财务的经济业务范围和服务对象日趋复杂,这对高校的财务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自2013年至2016年,中纪委公布包括“中管高校”在内的128名破坏纲纪的高校领导干部被通报。例如,原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褚健,利用职务便利,侵吞、骗取公款238万余元;北京邮电大学科研人员以列支会议费、接待费、住宿费等方式,套取科研经费形成“小金库”280余万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刘亚等人违规兼职赚取薪酬。为保障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正常运转,不健全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引发资源浪费、腐败滋生。国家财产严重流失,高校声誉受损,违背了高校的发展目标。在这种形势下,迫切需求建立完备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二、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风险意识淡薄

由于一直以来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国家教育改革前,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为国家财政拨款,在稳定的环境中,缺乏经济风险防范意识。加之学校对教职工及学生的内控建设宣传较少,许多教职工管理观念陈旧,缺乏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是学校领导层和财务部门的职责和范围,自己的工作内容不涉及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相关内容,内控风险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内控建设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内部控制建设制度不完善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科研业务经费投入加大,国家先后在2012年和2016年印发了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性指导意见。对高校内部控制工作提出总领要求,但又缺乏具体实施细节。使得高校内控制度建设不仅起步较晚,时间紧、任务重,还缺少可借鉴的实践经验。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每所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共性与个性共存,欧美发达国家主要使用COSO框架理论,但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要结合高校自身经济业务特点,符合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特点,具有可操作性。

(三)预算编制不科学

预算使用过程中往往未制定执行进度奖罚机制,缺乏执行积极性、约束性弱。缺乏对各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与考核,不能及时督促各单位按计划执行预算,阻碍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执行,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影响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控制性。

三、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树立良好的道德文化观,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定期组织学习内控管理相关知识理论,提升教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防范意识。关注新动态,掌握新政策。加强院校间的学习和交流。只有管理层深入研究并理解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有效引导教职工集体参与到风险意识防控中。进行定期培訓与考核,把财务内部控制观念深入每个工作人员心中,时刻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二)完善风险评估机制

高校应定期召开内控工作会议,部署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主要工作。优化风险评估机制设计,依据学校内部业务运行逻辑,结合学校管理实际特性,不定期对特殊业务活动或者关键控制点进行评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对学校整体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内容对学校内部控制评估中发现的风险进行完善。避免因外部环境、经济活动因素等发生重大改变时,产生潜在风险。

(三)科学编制预算

预算编制应依法依规,确保预算编制真实反映经济业务活动。明确分工标准,分步准备,分步汇总,最后递交财务部门汇总编报。预算编制不只参照上年收支情况,应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制定长远规划目标。预算编制过程中,考虑经费预计使用时间,细化预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要求,及时公布预决算使用信息,避免执行偏差,提高预算准确性。财务处与各部门对预算执行程度进行定期分析与检查,避免预算调整事项频发。设立预算执行进度完成情况的激励政策及惩罚措施,激发预算执行积极性。建立预算奖罚机制,设立评估系统,对执行不达标的项目予以惩罚,监督管理预算执行进度、执行质量,避免资金浪费、满足预算分配均衡。

四、结论

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飞速发展,高校经济案件频发,为顺应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变化,更需一套完备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保证高校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防微杜渐,将事后管理转变为实时全程控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保障学校战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娜.高校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师,2018(15):54-55.

[2]刘国平,唐大鹏.教育部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框架设计[J].财会通讯,2019(32):114-117.

[3]吕海蓉,刘玄.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现状综述[J].经济师,2016(10):231-232.

[4]李雄平,毛珮,黄梅,汤晓倩.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J].经济师,2016(01):160-162.

[5]廖青,黄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厦门大学内部控制建设实际经验[J].教育财会研究,2019,30(02):49-55.

[6]常青.美国高校内部控制及其借鉴[J].江苏高教,2016(05):44-46.

作者简介:

王晓蕊 1988.3,女,汉,山东莱州,本科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会计与财务管理。

张竞璇 1990,女,汉,黑龙江人,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风险内部控制高校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