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人画对珠山八友瓷绘艺术的影响*

2021-12-10 00:45
陶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珠山粉彩文人画

雷 鼎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 景德镇 333403)

前言

近期通过了解珠山八友以及他们的瓷绘艺术特点,发现珠山八友的瓷绘继承了文人画精髓,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特征。笔者主要是探讨文人画影响下珠山八友瓷绘艺术特征。

1 文人画的起源、发展与特点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它主要是表达画家的情怀以及思想,相较于笔端的技巧,它更多是追求画面的“生气”,也就是将所描绘对象的气力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很好地体现了画面的情趣,注重画面的气韵之美。在题材内容上多为山水、墨竹、梅兰、枯木、奇石、墨花、墨禽等来体现文人的抱负以及高洁的品质,文人画的起源要追溯到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王维等;比如王维以诗入画,更是创立了泼墨山水,笔墨之间体现了画面情趣,注重了画面的意境美。董其昌则是更强调的是笔墨,董其昌将“笔墨”作为评定之后的文人画定一个标尺。

总的来说中国文人画的特点有:第一,文人画注重个性精神的抒情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以诗书画印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第二,文人画尚意,注重笔墨浓淡的变化。第三,文人画的题材大都选自一些表达君子高雅的事物来创作的,以此来体现文人的抱负以及高尚的品格。接下来本人具体的来谈谈文人瓷的形成以及珠山八友是如何将“文人画”入瓷的。

2 文人瓷的形成与发展

可以说文人瓷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受到文人画的影响。文人瓷是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一批画家,他们在题材上延续了纸画的文人画形式,在表现形式上讲究墨法点染,在线条上灵活运用,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构图上多简洁,求言近旨远,浅谈空灵。程门的真正的贡献就是将淡泊名利,率性脱俗的文人情怀搬到了陶瓷,不同于传统上官匠以及民匠的意趣,他们创立了浅绛彩。而“珠山八友”则继程门之后的一批瓷画家,他们在技法上很好的继承前人的技法,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新粉彩形式进行了更大的创新以及改进。与以程门为代表的粉彩瓷绘艺人相比,以王琦为代表的“珠山八友”在创作上更加的多元化,从而又直接影响了新粉彩艺术发展的历史格局。

3 “珠山八友”的形成及时代背景

珠山八友是民国期间活跃于景德镇瓷坛的一批艺术家。他们以王琦为首,相约在文明楼品茗论画,议定每月十五日聚会一次,取名为月圆会。虽然他们的家庭背景、所受教育程度以及所擅长绘画题材的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理想,就是继承与发扬中国文人画,将中国文人画的精神以陶瓷这个载体很好的体现出来。他们注重艺术形式与情感蕴涵的有机结合,以及不断提高艺术的品味并且当时工艺在技术上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例如烧窑的技术获得了改良,以至釉色控制得宜还有各陶瓷学校、研究所和私人得努力,差不多把以前停烧的色釉都成功复烧。他们将文人瓷画演绎到极高的水准成就辉煌,成为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

4 珠山八友将“文人画”入瓷

通过上文可得知珠山八友是继承前人的技法将文人画入瓷,但由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画师来说不仅要有书画文学的功底,还要考虑工艺上出现的问题,例如入窑后温度使釉彩的颜色产生的变化,并且由于釉彩较薄极易磨损,容易脱彩,能保持色彩鲜亮的很少,因此为了打破此局限性,珠山八友传承、发展、创新了浅绛彩瓷的釉上彩技法,采用颜色鲜艳而不轻易脱落高温彩料,让新材料与瓷绘技法相结合,创造出更生动,更具有表现力的瓷绘作品。

5 珠山八友的瓷绘艺术特征

图1 “梅花弄影图”瓶一对

下面我主要通过“珠山八友”一些瓷绘作品来分析他们的瓷绘艺术特征,比如田鹤仙擅长画梅花,如他的粉彩“梅花弄影图”瓶(见图1),田鹤仙在画梅花的时候,他注重画面的布局,在画面构图上十分的饱满,以山水功夫画线条,使画面错落有致,大气磅礴,梅花刻画十分生动,并且梅花的数量也刻画比较多,画面中的主树干色泽偏深,另一枝颜色淡雅,隐隐可见树影,树干挺拔,疏密有致,花蕊红彩点染,炽烈的梅蕊与冷峻的梅枝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虚实相衬的艺术效果。田鹤仙喜以若断若续的笔触描绘树干以及枝丫,在扭曲处的笔触更是生动的表现了枝干的盘结曲转。在构图上习惯用对角线把画分作两半,将描写的景物梅花和树枝放在一边,留空白的一边题款落印,巧妙地使画面达到平衡。

由于田鹤仙是文人出身,有着深厚的书法功底,不仅诗文美而且字体美,再配以朱文小篆方印,画面给人以满目留芳之美感。再欣赏他的粉彩“梅花弄影图”瓶就似宣纸图画,风格鲜明,从画面上能能充分领悟到田鹤仙画作的文人气息之傲雪神情。

再比如汪野亭的粉彩“青绿山水图”圆板,画面上题有诗句并配有印章,画面布湖山楼阁,舟帆渡人,数株老梅吐蕾绽放,三两房色掩映其中,携琴童子随访友高士徐徐而行。临卷舒目,见舟人行者、房舍楼阁各得其所。盈盈然一派清逸祥和之气,令观者顿生欲身临其境之念,很好体现了画面的意境清雅。

图2 “山水纹瓷板坐屏画心”

纵观汪野亭其他的青绿山水的瓷绘,例如汪野亭的粉彩“山水纹瓷板坐屏画心”(见图2),在设色方面淡雅明润,笔力劲爽并且喜用细笔细致的勾勒,在绘制峰峦时,利用文人画的披麻皴的技法由浓渐淡,由密渐疏,形象洗练地缀以树木。

在构图上也继承了之前的文人画中的山水的构图,但又吸收了西方的透视性法则,在描绘平远宽阔的江面和远山的时候,画家运用了线性透视法,但当处理山峦的景色以及后面山体关系的时候也就是涉及到高远与深远表达的时候,画家再次使用传统中国山水画散点式来表现。

由此可见“珠山八友”的瓷绘他们依然是追求画面的意境以及表达文人情趣,他们在瓷绘技法中很好地继承文人画笔墨的精髓,但又吸收新的技法来创造新的绘画技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珠山八友”的瓷画由于受到海上画派得影响,在内容上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在色彩上鲜艳明亮。在绘画技法上也融合了一些海派画家的技法,比如刘雨岑将海派大家任伯年的没骨画法就运用到他的新彩花卉的创作中,在借鉴没骨画法的同时,又以墨线勾勒枝叶,使花的质感能更加真实形象的体现出来,也不失文人的情调。

“珠山八友”他们的瓷绘将中国文人绘画思想和艺术形式相结合,无论在题材上以及表现技法上都体现出强烈的文人意味,梅、墨竹、枯木一些植物题材一向是文人画家所喜爱的题材,同样“珠山八友”瓷绘中也常常出现此类题材的作品,此类作品是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或表达文人的抱负。

图3 “竹石图”瓷板

就如上文说的田鹤仙的粉彩“梅花弄影图”瓶,体现文人高雅的格调,再比如徐仲南的粉彩“竹石图”瓷板(见图3),在构图上比较饱满,竹叶有疏有密,老叶粗壮新叶娇润,山石采用皴擦的手法,竹节刻画得细致清晰,竹子多以双钩画成,与明清时侧重于写意不同,更加注重观察和写生,表现很工整以及严谨,较之前人得写意的刻画,徐的竹子则刻画得更加地写实以及具体,画面中山石及流水,山石身后的竹子生长得繁密且修长,以中锋的笔触绘画竹子或浓或淡,单笔勾叶,大小不一,竹节的质感刻画得尤为细腻生动。

虽然珠山八友的瓷绘作品与之传统的文人画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还是继承了文人画的精髓,不管在构图上,题材材选择上,还是情怀的表达都符合文人画的要求,并且在格调上也是文人化倾向,与文人画不同的是所表现的材质的不同,由于是瓷绘所以并不局限于平面这一种类型,比如一些日用器皿,使得更加添加一些生活气息和情调,让瓷绘更添一番趣味,再加之工艺也是影响瓷绘的很重要的因素,比如温度、制胎、施釉等一些不可控的原因,会直接瓷绘创作的最终效果。

6 结语

笔者通过对珠山八友的瓷绘艺术充分分析与了解后,“珠山八友”瓷画艺术继承了文人画笔墨的精髓,在点画、勾勒、抹皴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设色方面鲜亮多彩,刻画得细腻生动,格调高雅、表现手法多样,很好的从工匠瓷到文人瓷进行了一个完美转变。他们的瓷绘对现今瓷绘有着很好的借鉴和启示的作用,让陶瓷绘画真正成为了艺术,提高它的艺术品格,使得瓷绘变得高雅而不俗气,让作品更加富有精神内涵,更具有收藏价值。

珠山八友对陶瓷界所做的巨大的贡献以及他们对自己作品抱有无与伦比的激情,他们敢于突破传统的技法尝试新的技法都值得现今的人们的赞赏与学习。现今的陶瓷艺术更需要像珠山八友敢于创新、敢于拼搏、弘扬中国文化精神的人,这样的话中国陶瓷界才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珠山粉彩文人画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
笨人干不出最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