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墨”重彩
——浅谈陶瓷墨彩艺术*

2021-12-10 00:45甘智远
陶瓷 2021年10期
关键词:描金珐琅陶瓷

赵 芳 王 赟 雷 鑫 甘智远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前言

墨彩艺术是陶瓷绘画中独具特色的装饰形式之一,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墨彩是中国传统制瓷技艺中的一种,唐英的“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载的“一新制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仿笔墨浓淡之意”,指的就是仿水墨画做装饰的一种瓷器,也就是“墨彩”。墨彩属于陶瓷釉上装饰,冯先铭先生在“中国古陶瓷图典”中写道:“墨彩瓷器装饰彩之一,以黑色为主兼用矾红、本金等材料,在瓷器上作画,经彩炉烘烤而成。”墨彩以黑色为主,红色料点缀为辅,色彩的深浅浓淡皆可自由变化,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因其是在五彩瓷和珐琅彩瓷的影响下,运用水墨画的绘画风格创作而来,又被称为“彩水墨”、“珐琅墨彩”。

1 陶瓷墨彩艺术的发展脉络

墨彩创烧于康熙晚期,至雍正、乾隆时期逐渐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康熙时期,墨彩的黑料是运用珠明料进行绘画,因此在烧制前需在黑料上罩填一层水料,一般为水绿或雪白,这是沿用了五彩的绘画技法。这种工艺操作不当则容易出现黑色黯淡无光,线条模糊等缺陷,这种绘制上的局限性导致了康熙时期墨彩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比较少。

雍正时期,珐琅彩发展迅速,国产珐琅彩在雍正六年时烧制成功,并且研制国产珐琅黑料时一并解决了墨彩的黑料问题:这种黑料不需要罩填水料,也能发色凝重并有光泽感。色料技术的进步为墨彩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使用这种黑料,不仅减少了工序,降低了残品率,并且在技法上能更加自由的发挥,具有“墨分五色”的效果,画面层次丰富,达到类似水墨画般的艺术效果。雍正九年,用国产材料仿烧水墨珐琅的研究成功,水墨珐琅的器具得到皇帝的喜爱,频频下旨制造水墨珐琅器。由于是用珐琅黑料绘制墨彩,将墨彩称为“珐琅墨彩”也是这个原因,也将水墨画的墨趣通过瓷器表现的淋漓尽致,令瓷画尽显纸卷墨画的意境神韵,如图1所示。

图1 雍正墨彩山水图笔筒

雍正时期的墨彩主要以山水、花鸟虫鱼为主,人物题材较少。画面构图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极为相似。墨彩器物也多以文人用具为主,最为常见的是笔筒,其次是碗、杯、瓶、盘等等。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山水题材加金的装饰形式,图2为雍正时期的白地墨彩描金山水图碗。

碗面构图饱满,绘制的山水图层次分明,茅屋错落有致,并在石头、树木和远山上平填了部分金料,金色的使用让墨彩在维持原有基调的同时,加入了一些不同的色彩点缀,让画面更丰富。除了金色,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加淡赭、淡黄、蓝色等色彩部分点缀的墨彩图,打破了之前纯粹墨色与红色搭配的固定形式,让墨彩更为灵动。

图2 雍正白地墨彩描金山水图

到了乾隆时期,清代海外贸易兴盛,这也给墨彩瓷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市场。在海外市场审美的影响下,制造了一批极具西方风格的墨彩作品,造型以茶具、盘子为主,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几乎都会加入金料装饰,或在边角图案上,或在器物的口部描金边。

同时,西方的立体造型方式对传统的平面构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制瓷艺人在墨彩的制作中平衡吸收了西方画理中的透视,色调也有了明暗关系(见图3)。在乾隆时期的官窑器中,以文字作为主要装饰内容的墨彩也较为常见。这是用记述的方式来装饰瓷器,如图4唐英仿制汝窑题诗文笔筒,他将诗文题作于陶瓷文具之上,形成了一种新的陶瓷墨彩装饰形式。

图3 乾隆墨彩描金盘图

图4 唐英仿制汝窑题诗文笔筒图

到了清代后期,墨彩开始衰弱。这与当时朝廷腐败、时局动荡、窑厂大量关闭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墨彩又再次复兴。这都归功于周湘浦老先生的深厚的古彩绘制功底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不但将墨彩深度的还原出来,并将工艺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此,周湘浦先生将创作中心转移到墨彩描金之上(图5为周湘浦老先生的作品),这为墨彩的延续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图5 周湘浦“木兰从军”墨彩描金瓷瓶

新中国时期,国营陶瓷厂的成立与发展也为陶瓷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墨彩描金深受市场的喜爱,陶瓷厂专设墨彩组,批量生产墨彩描金产品。因此,越来越多的陶艺从业人员加入到了墨彩艺术创作中来,如雷火莲、李盛春、吴原青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艺术瓷厂从20世纪60年代初,特地安排青年艺徒夏忠勇跟随周湘甫老先生学习研究墨彩描金技法,并传承了这门工艺。后又有雷火莲老艺人和他的嫡传弟子李文跃潜心钻研,效法前人,不断巩固和发展这项濒于失传装饰技法。因墨彩描金技艺费时多、难度大、成本高,相关从业者较少,精良艺术品也颇为少见。

2018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墨彩制瓷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并举办培训班,向全国各地招收学员。李文跃大师将墨彩艺术高度凝练,传授给具备艺术基础的艺术家和爱好者们,大家又将墨彩与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结合,创作出一大批精良的墨彩艺术瓷,有传承有创新。此后,学员们也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陶瓷墨彩艺术自此接连不断地涌现于大众的视野当中。

2 陶瓷墨彩艺术的风格特征

2.1 工序繁杂,精益求精

独立完成。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如此描述:“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可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陶瓷制作有七十二道工序,一般都是由各个工种分配合作完成。陶瓷釉上装饰一般也是分工协作,比如古彩,勾线绘图的称为画工,填制水料的称为填工。而墨彩描金则与别不同,绘制工序基本是一个人完成,因此,对绘制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并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道工序都有讲究。第二,选用好器。釉上彩大部分都是因“器”造型,根据白胎的器型来绘制相应的画面,墨彩也是。但不同的是,它对胎质的要求也很高,因墨彩主要以黑色为主,墨彩描金一般是在黑地上勾勒金线,因此更白更好的瓷胎能使墨彩具备更强的表现力,将墨彩素雅的风格凸显出来。第三,配图、边饰讲究。传统墨彩中的边饰分为两种,一种是色釉装饰,另一种是图案装饰。色釉装饰一般采用色泽明亮的青釉,给人一种清润淡雅质感;图案装饰则繁复精细,给人一种技艺精湛、画面丰富之感。除此之外,墨彩的图稿比其他陶瓷装饰的图稿更为新颖。通常是在传统纹样中加入艺人自己的创作、或者根据市场的要求,互相融合而来。因此,墨彩是一门既注重传统又极具个人艺术特性的陶瓷艺术形式。

2.2 题材丰富,别具一格

陶瓷墨彩艺术发展至今,作品多以墨彩描金为主。题材则以人物、花卉居多,如历史典故与戏曲小说(如图6)、民间故事以及神话传说等等,都是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画面,表达的内容通常为歌颂传统美德、教化世人,或者借古喻今、抒发感情,还有的就是谐音寓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周湘浦老先生有着多年古彩绘画的经验,他创作的墨彩作品题材也多从古彩题材中借鉴,但通过不同的工艺,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此外,他的作品题材也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在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动乱后,迎来新中国的成立,他对家国兴亡和人民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因此,他的作品既有对当时的社会记录,也有向往和平、富裕生活的情感寄托。

图6 夏忠勇“貂蝉戏吕布”墨彩描金瓷瓶

2.3 线描为主,三色共赏

陶瓷墨彩是以线为主要塑性方式。线条是中国绘画中十分重要的装饰语言,不同的线条构成不同的造型意趣。墨彩作品一般着重刻画人物的表情、衣纹,或者花叶的交错动态。在色地上通常还要用金线勾勒细节,虽然也是大面积用金,却有一种高贵但不张扬、奢华却内敛的文雅气质。墨彩描金一般以黑、红、金三色为主,黑与红对比强烈,金色作为中间色从中调和,色块搭配虽显眼但不突兀,浓烈明快,色感均匀。不描金的墨彩作品往往会添加少量的赭色来进行点缀,也能起到色彩均衡的效果。墨彩中的黑色与红色也并非只一种浓度,它将国画中的“墨分五色”运用的淋漓尽致,通过降低黑色的浓度来表现焦、浓、重、淡、轻五种变化。因此,画面虽以墨色为主,却也呈现出十分丰富的色彩效果。

3 陶瓷墨彩艺术的发展愿景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器型、装饰、工艺等向世人传达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思想观念与审美价值。陶瓷墨彩艺术风格与中国水墨画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墨色来表现事物,呈现一种雅致、纯粹的朴素之美。墨彩包含了陶瓷艺术与国画艺术的内容,承载了这两种代表性极强的艺术文化,它在意韵上追求文化水墨画的气质,工艺技法上追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新表达,体现出中国陶瓷艺术的超高水平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它承前启后,是陶瓷装饰艺术中难以替代的一种表达形式,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尽管其费时多、难度大、成本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但是在墨彩传人的积极努力下,当前的陶瓷墨彩艺术正在大放异彩,吸引了越来越多艺术家的关注与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陶瓷墨彩艺术定能得到极大的发展,不仅仅是传承,更多的是创新,是纳入多元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形式,展现出现代人的审美风格,使墨彩艺术散发出新时代的艺术气息。

猜你喜欢
描金珐琅陶瓷
多工艺相结合的室内装饰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青玉雕御制诗描金长方形插屏
黑漆描金双龙纹药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
—— 墨彩描金瓷艺作品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