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

2021-12-10 09:34陈舵
天津教育·上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语文

陈舵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成长,发掘学生的生命潜能,让他们体悟生命的美好。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入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启学生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走出生命的困境。本文主要从创设环境、阅读体悟以及发展个性等角度阐述小学语文生命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课堂;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1-0178-02

Let The Chinese Class Be Full of  Life

( Kannan Primary School, Dongkan Street, Binhai County,Yanche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CHEN Duo

【Abstract】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life experience of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the growth of students, explore the life potential of students, and let them realize the beauty of life.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people-oriented" concept,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troduce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open up students' wisdom, enlighten students' thinking, cultivate students' sentiments, and guide students out of life's predicament. This article mainly elaborates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life-oriented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reating environment,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developing persona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hinese class; Life experience

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以师讲生听的方式为主。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兴趣也被逐渐湮灭,他们的潜能难以获得充分的发挥。教师因分而评,会将自己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學生,以图一时之快,殊不知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部分教师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重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但没有挖掘文本的育人功能,没有运用学科的人文性感染学生。

一、创设环境,融入生命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生命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减负增效,让学生免于疲劳式的作业轰炸,提升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滋养,让学生的身心发展变得更加协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美化班级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增加班集体的向心力,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师生共同设计班徽、班训、班歌,在黑板报中张贴学生的绘画、书法、习作等内容,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收集有关生命教育的诗歌、新闻等素材,为学生推荐有关生命教育的图书,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并在班内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打骂、不羞辱学生,对他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才能让他们敢于敞开他们的心扉,让学生述说自己成长中的困惑。教师要公平对待学生,不偏爱、不歧视,无论是对学优生还是对学困生都要一视同仁。教师要教会学生相处的技巧,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师要将学生的语言技能的培养与生命教育融合起来,引领学生倾听生命之音,在听故事、听范读的同时,能听出言外之意,能理解作者的生命感悟;引领学生表述生命之美,让他们大胆参与讨论,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在表达时思路要清晰、表达有条理、语气要恰当,能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与人不同的观点;引领学生读懂生命之义。学生要通过读作者、读背景,通过反复的阅读,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教师要针对重难点处引导学生讨论,让他们读出生命的美好。教师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扮演文本角色,自然地融入文本,让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与铁罐这两个角色,体会这两个角色的语言、动作以及说话的语气,感受这两个角色的特点。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对话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阅读体悟,习作彰显生命

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爱玩好动这一特点,利用教材中的资源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从自然、社会、心理的教育资源中挖掘生命的意蕴,向学生传达生命的价值,让他们的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受到生命的滋养。如,在《母鸡》一文中的第5自然段,学生能从母鸡的动作中体会到它时时刻刻地将鸡宝宝的安危放在首位,读第6自然段时,能感受到母鸡即使是自己忍饥挨饿,也不让鸡宝宝受一点点委屈。

教师要借助网络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收集生命教育的资源,通过微信群等平台让学生阅读生命教育的推文。教师可以与学生共读文本,让他们懂得爱护生命、敬畏生命,能增进他们的生命体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说、写的机会,让他们讲述身边的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能从生活“小事”中感受温暖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不文明行为的看法。如,在学习《转述》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要掌握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要将事情说清楚、说明白,能做到自然大方。教师要鼓励学生写随笔、写日记,缓解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习作自信。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世界,掌握观察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让他们大胆创作,能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促进他们的知识输出、情感外化,让他们释放生命的能量。

三、发展个性,感受生命律动

教师要尊重差异,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不以“一刀切”的方式教学,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考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如果对他们统一要求,会使学困生感到吃力。教师要依据学情,采用低起点、分梯度的要求,分层布置作业,对学困生降低要求,对学优生拔高。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有的擅长表演,有的擅长绘画,有的擅长写作。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作业。如,在学习古诗时,教师可以让擅长绘画的学生为古诗配画,让擅长表演的学生演一演情节,让擅长写作的学生进行改写、创作。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用“为你朗读”APP教会学生把握停顿、重音以及语气的缓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意境。学生可以回家配乐朗读,读出情感,读出内涵,读出韵味。教师可以开展“古诗插画”活动,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画画,促进他们对诗的意境的理解。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角色演读的情境,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体会语感语境。学生在扮演前要读透文本,复核内容,知悉故事情节,并熟悉台词。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研读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角色内心的感受,这样才能演好角色。学生在表演中,能让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亲历体验过程,全身心地融入角色,以各种无声语言表达自己对角色的感悟,这样的体验才会更到位。

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感官体验,让他们真实地感受身边的生活点滴,体验生命的真实。在写作时学生不仅要凭借自己的大脑,还要求助于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以及每一根末梢神经,通过看一看、听一听、尝一尝等方式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学生用眼看颜色、看形状、看状态,这样写出的内容才准确、真实;学生要运用耳朵写声音,感受自然的声音、感受人的喜怒哀乐,了解内心的感受;学生要借助鼻子写气味,写味从何来?味道如何?体验怎样?这样写才能让内容更充实,语言更生动。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为学生提供一片想象的天空,让学生插入想象的翅膀,发挥合理的想象,创造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心怀仁爱之心,加强生命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美好,激發学生的生命潜能,为学生提供感受、体验的空间,为他们搭建探索生命的桥梁,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体悟生命的美好。

参考文献:

[1]刘荣.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气息[J].课程教育研究,2017(27).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小学语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