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压花艺术的起源、发展与推广传承

2021-12-11 20:08曾文娟徐雪桐马泽龙吴晓红
现代园艺 2021年15期
关键词:艺术

曾文娟,徐雪桐,唐 诗,马泽龙,吴晓红*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平面干燥花是干燥花中的一种,通常又称为压花、押花,由植物标本制作衍生而来,就是利用物理和化学的处理方法,将植物的花、叶、茎等压制成保持自然形态和颜色的平面花材的过程。

在植物世界中,花、叶、果实、根茎等每一部分都姿态万千、韵味无穷。但花会谢,叶会凋,植物美的时间有限,但可以通过压花艺术[1]将植物处理制成具有持久性可观赏的植物制品[2],继而达到人们所期望的将植物最美的瞬间长期保存的目的。

自然界有50 多万种植物,可以用来压花的植物材料非常广泛,根、茎、叶、花、果实均可作为压花的材料。从植物中取材,自己动手制作,不受季节限制,有助于人们亲近自然、思考自然、保护自然。压花艺术在英国、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发展较快,获得了行业认可,也出现了一批压花艺术家。

1 世界各国压花艺术的起源

压花最早起源于500 多年前的欧洲,学术性质的植物标本制作衍生出压花画。最早发现的植物标本是公元前305 年从埃及法老金字塔中出土的橄榄枝叶[3]。最早的植物标本书是意大利植物学家Luca Ghini(1490-1566 年)的《艺术性的标本》。这一时期的标本制作单纯从素材着手,没有融入构图和审美的概念。17-18 世纪英国伊丽莎白时期,压花制品开始有了色彩和初步的设计。19 世纪后半叶,维多利亚女皇时代,压花艺术发展到一个高潮,受到英国本国文化和艺术的影响,该时期形成了压花设计风格多为“维多利亚”式[4]。后来,压花艺术从英国传到了美国,美国的的压花艺术作品多体现自由、不受拘束的个性等[5]。19 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压花艺术从欧洲传入亚洲的日本,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干燥剂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日本压花艺术发展,日本的压花艺术被列为国家艺术;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压花艺术制品是菩提叶画[6];现代压花艺术由日本传入中国台湾,然后传入广东、云南等地,现在中国各地发展。随着国际干燥花市场的发展,目前从事压花艺术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日本、中国、丹麦、乌克兰、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6]。

2 部分国家压花艺术的发展

2.1 英国的压花艺术

英国的压花艺术拥有最悠久的历史,技术也相对成熟,17-18 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时期,渐渐采用多色彩构图、脱离标本式的做法,并开始有了各式各种花材组合的设计形态[7]。19 世纪后半叶,到英国维多利亚女皇时代,这一时期的压花艺术与插花艺术媲美,形成了艺术复辟的风格暨维多利亚风格。该风格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样式的混合和没有明显样式基础的创新装饰运用,维多利亚式的设计华丽、富贵,多数采用色彩缤纷的花材,采用较多的线条,富丽堂皇,充满欧洲风情[4]。维多利亚时代末期,压花开始由宫廷走向民间,压花艺术受到英国民众的欢迎。

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崛起,经济实力的提升,在一开始压花艺术就凭借其自身的美受到欧洲各国皇室贵族的追捧,提高了压花艺术的身价,上行下效,发展到民间,成为各阶层人士的休闲活动,压花艺术一时风靡欧洲。进入海洋时代,开辟新航路和扩张殖民地,使得欧洲文明遍布全世界,日不落帝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保证了英国文化输出,同时,强盛国家的文化也吸引着落后国家去学习,压花艺术也由此传遍世界。1983 年世界首个压花协会诞生于英国。英国的现代压花艺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大多是色彩鲜艳的花材,丰富的线条、精致的丝绸布料通常被选作压花衬底,优雅华丽的风格,留有维多利亚时代的奢华富贵风格,具有独特的欧洲风情。

2.2 美国的压花艺术

美国的压花艺术来源于英国,美国压花作品更多体现的是对待生命的整个过程的一种平等、尊重的态度,展示对一草一木的尊重、一花一叶的热爱,正是一种对自由向往的体现。美国的压花艺术充分显示了美国崇尚自由文化,从日常生活和大众传播文化中直接吸收创造的素材,从而使压花作品的画面充满显示生活的活力[8]。美国压花艺术没有固定的流派和形式,压花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创意性,题材不固定。美国的压花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如每年3 月在费城举办的世界级压花作品比赛,举世瞩目,堪称是压花比赛领域的奥斯卡。

总体来说,美国的压花风格和英国的风格有相似之处,体现欧式风情,注重精美与人文,同时美国压花也喜欢山川大河的描绘,注入了美国特有的风格,符合大众的市场需要。

2.3 日本的压花艺术

19 世纪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植物标本的研究由欧洲传入日本,二战后干燥剂的发展,促进简单的标本制作在日本发展为压花,压花在日本得到了民间和国家的大力支持,自成一派风格并商业化销售,并发展为国家级艺术。

日本压花艺术融合了日本特有的“物哀”“风雅”等日式艺术风格并日本化。日本在原色压花原理和干燥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发明了原色压花器、吸水板压花器等专业工具[3]。杉野俊幸和杉野宣雄父子是日本的写意风格的主要代表,他们的家族企业“日本花和绿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压花技术和压花装置[4]。2006 年,设计师吉村纮一创立了手工压花品牌“宙·Sola Cube”,Sola Cube 品牌的核心压花技术是漂浮花艺,这是一种新颖的压花技术[9]。

日本的禅学理念让人们有意识地思考生命的真谛,其压花作品也会将这一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11]。日本的压花艺术非常精致华美,植物材料都力求体现其生命最美的时刻,叶、花、果的色泽保持其原有的亮丽,选材上常采用菊花,因为菊花在日本象征“太阳”,被日本人所喜爱[7]。在整体风格上,日本和中国的压花作品感觉相近,都具有东方的隽永含蓄之美。讲求意境、画面留白、朴实纯真的特点,是目前国际压花的代表之一暨东方式压花特点。由于文化、民族的不同,各个国家形成的压花风格都有着鲜明的特点和独一无二的魅力。

2.4 中国的压花艺术

据史料记载,唐宋时期的“红叶题诗”应该是我国最早的压花艺术的意念与雏形,最早压花制品是清朝时期皇宫里用菩提树叶制作的的菩叶画[6]。20 世纪中叶,开始流行叶脉制作的书签,20 世纪中后期则出现了以北京的黄栌叶、香山的红枫叶为材料制成的书签和贺卡。在民间,有很多人从事压花艺术创作,但是没有报道。前面所述可以称为是中国传统压花艺术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压花艺术晚于欧美和日本,20 世纪80年代,台湾的一批艺术家到日本学习压花艺术,学成归来后,积极在台湾推广和开展有关的活动,1987 年成立了台北市压花艺术推广协会,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在广东、云南发展压花农场,继而带动了压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11]。

压花艺术在中国虽然发展较晚,至今还属于小众产业,但是取得的成果较为丰硕,且因为压花艺术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能有机结合,中国压花艺术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种流派。中国式的压花作品展现了中国国画的水墨风格,内容多种多样,如中国的节气、谚语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具有鲜明的特点,是压花灵感的来源之一;还有诗词书画、自然山水也是素材积累的方向;再比如万物的寓意,各个学派的思想等,像是道家认为桃木有驱邪救灾的作用、荷花是佛教的圣花、儒家把兰花作为花中最美等。这与中华五千年文化密不可分,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迸发出无限的魅力。

国内压花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无论是在胶水的选择上,还是花材保色研究、花材干燥方式等都有了自己的创新,在推广、销售模式上也与时俱进。在南北方都不断有公司成立、运营,比如广东真朴苑、黑龙江隆兴,还有网店的兴起等。压花艺术产业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国内高档的压花制品以及压花材料多数销往国外。

除了作为艺术品,压花艺术在康复疗养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内也有关于自闭症儿童在学习压花后在交际上有所改善的研究。不过国内还没有运用压花艺术进行医学辅助治疗的研究案例,如果尝试结合压花艺术应用于医学辅助治疗上,相信会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3 压花艺术作品的类型

压花艺术作品种类繁多,分类依据可以从作品表现手法出发,可以从构图形式出发,也可以依据压花作品的用途进行分类。按照作品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3类:

3.1 压花装饰画

装饰画类的压花作品体量有大有小,构图形式多不固定,大多家庭室内压花装饰画体量并不大,多为挂壁装饰画或摆件装饰画。作装饰画用的压花作品,主题风格多与室内装修风格一致,欧美地区的压花装饰画大多偏于简洁明快的现代风格,装饰运用上从单独装饰到多数组合,数量不等。

日本等亚洲国家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且拥有较高的经济物质水平,因而这些国家的压花装饰画体量更为小巧精致,风格也更加内敛。

3.2 压花卡片

压花卡片的体量大多比装饰画小,方便携带与收藏,多用于日常生活中亲朋好友间的馈赠礼物,形式多为小巧的写生压花或抽象压花。受地域文化影响,压花卡片最初在欧美地区更为流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互赠卡片这一行为在亚洲地区也逐渐流行,压花卡片的受众也越来越广。

3.3 压花日用品

压花日用品小到纸巾、日历、首饰,大到家具、衣物等生活应用的方方面面。压花作品体量随用品的实际情况而有较大差异,既方便压制在生活日用品上,降低技术难度,也与日常用品更为协调美观。生活日用品中的压花多是写生压花,更注重展现花草的自然形态。

4 压花艺术的推广与传承

4.1 教育与培训

在18、19 世纪的欧洲国家,压花艺术还属于贵族专有的娱乐项目,因此压花作品的教学和制作活动只在上层社会进行,普通民众并没有渠道接触到压花艺术,更遑论接受压花教学。上层社会的压花教学多为彼此间技艺切磋,或者由家庭教师进行单独教学,取材于私人花园进行练习。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仓廪实而知礼节,当其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后,他们开始寻求满足更高一层的精神追求,曾经被贵族专属的压花艺术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随着学校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普通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的艺术教育,可以选择喜欢的方向进行深入研究。系统的科班学习给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为后续压花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可能性。

进入21 世纪,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渠道去接触并学习压花,投身于压花艺术的人也越来越多,优秀的压花作品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保存下来,以供后人学习。目前我国的一些高等学校如东北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学校都面向学生开设了压花艺术课;北上广发达地区的一些中小学将压花艺术引入学生兴趣课堂,将压花艺术作为美育教育的补充。培训与教育有效地传播了压花艺术。

4.2 压花协会和压花艺术大赛

为了促进压花艺术的交流、对外推广、扩大影响力、切磋技艺,100 多年前一些国家就已经开始举办压花大赛。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种压花艺术比赛,比如美国费城花展压花大赛、韩国国际压花大赛、国际压花协会研讨会暨压花作品比赛。不同的比赛偏好的获奖作品不同。

4.2.1 美国费城画展压花大赛。1829 年3 月宾夕法尼亚园艺协会主办了美国费城花展,展出了园林设计、花卉、盆景、插花、压花等,还进行了部分作品的比赛。费城画展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花事盛会,被称为花卉界的“奥斯卡”。费城压花比赛作品要求严格,压花作品制作中所用的花材必须是植物本身的颜色,不能作染色处理,使用的压花底板不允许有色彩,要求原创且未参加过费城花展,每人只能有一个作品参赛等。

美国费城压花比赛赢得了全球各地压花爱好者的认可,压花比赛也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压花,当来自全球的作品汇集到一起时,各国对压花的热爱也在此交汇,让人们意识到压花艺术是将自然、审美与文化等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的纽带,也是国际间促进交流的友好形式之一。

4.2.2 韩国国际压花大赛。2002 年韩国政府主办、邱礼郡政府和求礼郡农技术中心承办了韩国国际压花比赛,该项比赛是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的一项国家专业级压花赛事,也是国际公认的质量最高、档次最高、作品数量最多的压花比赛。参赛者需要将参赛作品寄往大赛组委会参加比赛,比赛奖项多,可接受范围广,适合大学生和高中生参赛。每年的4 月2 日-5 月9日在韩国举办。该项比赛每年吸引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乌克兰、波兰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压花专家及爱好者参赛,参赛人员每人只允许选送1~2 幅作品,每年收到的作品总数过1000 幅,设有大总统奖1 个、金奖2 个、银奖12 个。参赛作品主要以风景压花画为主,同时接收各种形式和风格的压花艺术作品。各国选送的作品经过照片审查及实物审查2 次评选后,最终评选出60 幅获奖作品,这些获奖作品在创作性、技术性以及独特性方面充分展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价值,需要在韩国压花博物馆展览1 年,大赛的举办将压花技艺推向了艺术化和产业化的发展高度。

4.2.3 国际压花协会。1983 英国创办了世界第一家压花协会,因为活动限制在英国,所以绝大多数会员是英国人。1999 年12 月在日本设立了世界压花艺术协会,绝大多数活动在日本,所以会员大多数为日本人。2001年7 月成立了网络国际压花协会,会员可以不受限制参加活动,会员来自世界各地,交流语言定为英语,亚洲的会员少。

4.2.4 中国园艺学会压花分会压花比赛。中国园艺学会压花分会(Section of Pressed Flower,Chi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utral science,缩写SPF,CSHS),于2013 年5 月18 日成立,是由中国各条战线上从事压花教学、科研、推广的工作者和压花爱好者自愿结成的非营利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中国园艺学会的组成部分。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副理事长、理事均为中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压花领域专家,均按照学会章程规定,经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分会挂靠在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陈国菊当选中国园艺学会压花分会理事长。2013 年举办了首届中国园艺学会压花分会压花作品比赛,确定每2 年召开一次年会暨组织一次压花作品大赛。2014年第二届在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本次年会共有来自国内33 所院校及相关企业的50 余名代表参加,共有110 幅作品参赛。2016 年第三届大赛在云南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来自全国从事压花教学、科学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推广、生产销售的企事业单位50 余人参加了会议。2018 年第四届中国园艺学会压花分会年会暨压花作品大赛举办,本次压花大赛入围作品共233 件,分为成人组和少儿组,作品形式有压花框画和压花卡片。

4.2.5 中国花卉博览会。1987 年4 月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举办了第一届花卉博览会(简称“花博会”),规模大、档次高、影响广,被称为中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现在是每4 年举办一届,从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开始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申办的方式确定花博会的举办地点。在博览会上将花和压花作为一种类型来比赛。2000 年5 月在深圳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插花花艺博览会上,压花第一次单独列项参赛。2009 年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牵头组织“中国花卉博览会”首个压花展览。

压花艺术发展至今是一种思想的体现,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形成的艺术文化也不尽相同。东方式的压花画较为淡雅、温婉,西方式的压花画较为自由、华丽。随着压花艺术的兴起,压花市场的壮大,更多风格的压花画将会产生,不同国家间的交流也会更加多元,这为不同国家压花艺术形成更多样的风格和派别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各国的地域风情、人文珍宝、真挚友谊,由自然界中最本质的植物材料进行制作,通过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瓣瓣一片片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赏心悦目,压花艺术的魅力正是来源于此。

5 压花艺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 压花艺术推广与传播形式单一

压花艺术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是该项艺术并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人们知道插花,但是知道压花的却很少。为了发展该项艺术,虽然成立了压花协会,一些学校开设了课程,每年会在一些花展中组织压花比赛,但是参与的人不多,参与的渠道也不畅通。没有形成压花产品的市场,销售渠道单一,对于这一门手工艺行业的新门类,产品的创新研究也没有跟上。

5.2 与压花艺术有关的科学研究滞后

压花制品的制作与开发涉及到应用花材、粘贴用的胶、压花工具以及压花制品的保存等多方面的技术。通过查找购买的渠道、花材的制备等会发现,很难查到专门销售压花制作应用的工具。虽然有一些高校的教师对花材的保色进行了研究,但是压花制品使用的花材非常多样,已有的研究跟不上压花艺术的发展,在压花制品的应用中,对于作品的保色目前仍然是一大难题。与压花艺术有关的其他研究工作也都较为滞后。

5.3 压花艺术传承的专门人才缺乏

压花艺术的发展不单需要手工艺的制作传承人,与压花艺术发展有关的各方面都需要相应的人才支持,这里所指的人才包括:花材保色等有关方面的科学研究人才,花材粘贴使用的胶的研究人才,压花画制作使用的衬底的研究,压花艺术的传承还需要专业的培训人员,压花艺术创新研究等等。而纵观目前整个压花行业,相应的人才非常的匮乏。

6 压花艺术的发展建议

6.1 建立健全压花艺术教育与培训体系

压花艺术课是一门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艺术课程,课程符合美育教育要求,通过在大中小学开设压花艺术课,通过普适性的课程教育,传播压花艺术。鼓励压花艺术爱好者创办工作室,通过培训的形式教授压花技艺,让更多对压花艺术感兴趣的人有机会学习和实践该项艺术。借用新媒体和新技术,将压花艺术科学化,通过在线课程、小程序、视频演示等方式,用新媒体技术传承压花制作技巧。

6.2 创新宣传与推广手段与途径

压花艺术特色鲜明,制品精美,对提高国民的美育素养、装饰美化环境、提高文化生活质量等方面可以与绘画艺术相媲美,拓宽压花艺术被大众知晓的途径,除了通过压花展、压花大赛、公益活动等,让大家有机会接触和了解该项艺术。选用现在大家关注的新媒体、快手、抖音短视频平台等进行压花的制作过程等内容的推送,结合压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考虑和博物馆合作定期进行作品展览等方式,推广压花艺术。

6.3 结合压花艺术展开系统的研究

从事压花艺术有关科学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焦点解决压花制品中有关压花画的保存、保色、花材的选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继而提高该产品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的市场价值。市场上现存的压花制品种类已经很多,但是还是传统手工的制作,随着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可以考虑开发可以制作压花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利用3D 的技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来解决压花制品的制作以及人工的问题,提高压花艺术品的制作时间。另外,可以考虑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开发适用于市场应用的诸如压花半成品、压花工具套装等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压花艺术是一项非常值得全面推广,发扬光大手工艺艺术,应用场景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延展共建,需要喜欢压花艺术的人们一起将其传承和发展,最终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猜你喜欢
艺术
抽象艺术
西方现代艺术的兴起
艺术百家:马 莉
美在《艺术启蒙》
纸的艺术
决定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