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真:用科技撑起油茶产业一片天

2021-12-12 16:33福建省科协
中国林业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丰产种质油茶

文 欧 婕(福建省科协)

李志真,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和竹类研究所所长,福建省油茶首席专家。十几年来,她坚守林业科研初心,聚焦我国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油茶的增产增效和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潜心开展油茶高产品种选育和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助力山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

选育良种的“女汉子”

每年一月至三月,她不惧寒冷,奔走在山地丘陵指导油茶种植;四月至六月,正值雨季,她常常冒雨深入油茶林观测,采穗育苗;十月至十一月,油茶果熟了,为抢在落果之前完成测产,她连续转战全省各地,一个多月没有休息日,带领团队每天起早摸黑调查,中午在树林下简单用餐休息后又接着干,继续收集第一手数据。这就是李志真每年的“固定行程”。

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提高单产、增加效益。李志真围绕油茶遗传资源调查编目、优良特异种质资源保护评价、高产优质品种选育繁育、丰产高效生态栽培、茶油加工利用等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组织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科技推广中心、林场、合作社、苗圃等50多家单位协同攻关,全面摸清了福建省油茶遗传资源状况,收集保存了优良特异资源300多份,指导良种苗木繁育3000多万株。

她聚焦油茶核心种质和技术创新,致力于选育油茶高产优质品种。通过多年的观测评价,她选育出油茶高产优质良种27个,使福建省油茶良种从4个增加至31个,盛产期亩产油30-50kg,产量提高3-5倍,丰富了油茶良种资源,实现了油茶种质创新,为油茶高产高效提供坚实的种质基础。年复一年,她深入油茶产地开展调查研究。由于长时间爬山,她双膝磨损受伤。但她仍坚持拄着拐杖调查,由此落下病根,至今未痊愈。

推广种植的“技术员”

为加快油茶高产品种的推广种植,李志真积极开展科技服务,传授良种丰产栽培技术,持续推进油茶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的转化应用,足迹遍及全省50多个县(市、区)。

她每年都要开展专题讲座培训5-8次,通过电视、网络在线培训授课;她累计编写发放《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油茶栽培年事表》《油茶技术规程汇编》等资料1万多份。平时,她时时刻刻手机不离身,只要一有村民来电话咨询,她便饭也顾不上吃,在微信电话中为种植户答疑解惑起来。她与企业联合开发新型的挖穴机、微耕机、茶果加工等设备装置,获得9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助力油茶省力化作业经营,降低劳动成本。

如今,这些油茶新品种在永泰县清凉镇乐山村推广种植。永泰乐福林果合作社负责人小林介绍,2018年至2020年,7-9年生油茶幼树平均亩产油22kg,产值约3800元,超过全省平均产量近1倍。“油茶一定要种好品种,才有好收成。”小林说,现在他已从城市辞工返乡,带动乐山村民种植油茶创业致富。

在福安溪潭、在仙游菜溪、在长汀馆前,李志真选育推广的油茶高产品种给当地合作社、种植户带来高产量、好收成。这些油茶林成为福建省油茶高产示范片,其中,长汀县馆前镇油茶示范林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油茶科技示范基地。

这些年来,她培训生产管理人员20多万人次,推广油茶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30多万亩,使油茶良种使用率逾95%,单位面积产量从平均亩产油5kg提高至16kg,产值增加4.5亿元,解决农村劳动就业1万多人,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1.5亿元。

多年来,她还开展了珍贵用材树种光皮桦、林木共生固氮等多个方向研究,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省林木种苗科技攻关等项目46项,其中主持28项、通过成果鉴定评审8项、验收30项;制定国家林业行业标准1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如今,她每日依旧忙碌,边研发、边创新,边转化、边示范,持续为林农等提供各种所需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让科技成果造福更多林农、惠及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丰产种质油茶
广东省油茶种植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