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十解 事半功倍

2021-12-12 05:59张利民代欣祖
中学物理·高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一题多解加速度

张利民 代欣祖

摘 要:以一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为例,列举了多种解法,几乎涉及全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引导学生真正跳出题海,避免重复机械的劳动,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一题多解;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23-0054-02

在物理复习时,可能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但都离不开习题,习题是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才能高效复习呢?笔者认为,习题不在于多,也不在于难,而在于精,通过教师在典型题的有效点拨,实现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一题多解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视野,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对物理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复习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吗?本文通過一道匀变速直线运动例题进行说明.

例题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3秒内的位移是10m,求该质点加速度a的大小.

提醒学生注意:明确题干条件,分清研究过程,画出过程草图(如图1),选择合适的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公式),明确公式中每个字母的物理含义.

解法1:用位移公式x=v0t+12at2求解.

以第3秒为研究对象,则x第3=v2t第3+12at2第3

其中t第3=1s,v2=2a,x第3=10m.所以有10=2a+12a×12,即可解得a=4m/s2.

解法2:用速度位移公式v2t-v20=2ax求解.

以第3秒为研究对象,则有v23-v22=2ax第3,其中v3=3a,v2=2a,x第3=10m.

所以有(3a)2-(2a)2=2a×10,即可解得a=4m/s2.

解法3:用第几秒内位移与前几秒位移的关系求解.

根据运动位移关系可知,x第n=x前n -x前n-1,有x第3=x前3-x前2,其中x前3=12at2前3=92a,x前2=12at2前2=42a.

所以有 92a-42a=10,可以解得a=4m/s2.

解法4:用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速度求解.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在第3秒内的位移是10m,则有

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v第3=xt=101=10m/s,

第3秒内中间时刻是第2.5秒,即第2.5秒的速度v2.5=10m/s.

又因v2.5=v0+at=2.5a,从而可以解得a=4m/s2.

解法5:利用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的平均求解.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 v第3=xt=101=10m/s,又因为v第3=v2+v32,结合v=v0+at知道v2=2a,v3=3a.

所以有 2a+3a2=v第3=10,可以解得a=4m/s2.

解法6:用速度与时间的比例关系求解.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因第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v第3=xt=101=10m/s,所以有v2.5=10m/s.

设第1秒末的速度为v1,因此有v1∶v2.5=1∶2.5,可解得v1=4m/s.

又 v1=v0+at=a,从而可以解得a=4m/s2.

解法7:用位移与时间的比例关系求解.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

x前1∶x前2∶x前3∶……=1∶4∶9∶……

所以x前2∶(x前2+10)=4∶9,由此可解得x前2=8m.

以前2秒为研究对象,有8=12a×22,可以解得a=4m/s2.

解法8:利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关系求解.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满足

x第1∶x第2∶x第3∶……=1∶3∶5∶……

所以结合题目所给出的条件有 x第1∶10=1∶5,由此可解得 x第1=2m.

以第1秒为研究对象,有2=12a×12,可以解得a=4m/s2.

解法9:利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求解.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其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等于定值,即

Δx= x第2-x第1=x第3-x第2=x第4-x第3-……=aT2,其中T为时间间隔.

又因为x第1∶x第2∶x第3∶……=1∶3∶5∶……,所以 x第2∶10=3∶5,可解得x第2=6m.

从而Δx=x第3-x第2=10-6=4m.

根据Δx=aT2,将T=1s代入可解得a=4m/s2.

解法10:用逆向思维求解.

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公式是x=v0t+12at2,若逆向思维,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看作反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为x=vtt-12at2.

以第3秒为研究对象,也就是x第3=v3t第3-12at2第3,

其中x第3=10m,v3=3a,t第3=1s.所以有10=3a×1-12a×12,即可解得a=4m/s2.

除了以上10种解法,也许还有其他解法,这都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具体运用,它们都是从物理公式角度进行求解的,其实,除了运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运用图像求解问题是另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比如,首先画出本题所述运动过程的v-t图(如图2),这其中又蕴含着多种解法.比如,利用在v-t图像中速度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位移进行求解.

由图可知x第3=S梯形=b+c2×h,其中b=v2=2a,c=v3=3a,h=Δt=1s.因此有 2a+3a2×1=10,可以解得a=4m/s2.

结合图像,还有很多其他解法,看似是重复,实则不同的解法是对前述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这必定加深了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解法多是好事,但教师需要对这些不同的解法进行归纳总结,对于此题目,教师需要提醒学生,解决问题时,一方面要明确研究过程,比如是第3秒还是前3秒;另一方面,需要厘清相应的已知条件,比如该过程的初速度为0还是不为0,等等;再者,对于运动学问题,通常需要画出物体的运动过程草图和相应的v-t图像……我们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理.

参考文献:

[1]杨清源,王运淼,魏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杨清源,刘凌.试谈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方法[J].中学物理,2021,39(07):42-45.

[3]杨清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分析——记“物理中的类比”课例的思考与设计[J].物理教学探讨.2019,37(02):32-36.

[4]杨清源.在物理复习课中培养模型建构能力——以一节高三力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物理,2021,39(03): 24-28.

(收稿日期:2021-08-28)

基金项目:北京市物理学会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WLXH201022).

作者简介:张利民(1974-),男,湖北襄阳人,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论.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加速度
走出“加速度”理解的误区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在培养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加速度新题型精析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年轻教师如何利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卫星线速度、周期、加速度的大小比较
向心加速度公式推导
向心加速度学习一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