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生到敢生

2021-12-13 07:45陈静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托育育儿生育

陈静

“我也想生,可你算算现在的生育成本,生个二宝,请育儿嫂或保姆,加上孩子的花销基本就是我们一个人的工资。”“宝宝生下来,想找一个省心的托育机构都难。”“陪娃写作业经常让我歇斯底里,瞬间变身母老虎。”“生一个都够呛,再生个二宝我们就彻底沦陷,没法享受二人世界了。”每当和身边的小伙伴们谈起生二胎的话题,都是满满的无奈和焦虑。

的确,抚养成本持续攀升,低生育时代形成的育儿焦虑文化,照料和陪伴子女带来的家庭与工作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女性面临的“生孩”还是“升职”的两难抉择等等,都让女性望而却步,想生,又不敢生,成为制约二孩、三孩新政落地的瓶颈。

我们小时候家家都是兄弟姐妹两三个、三四个,打打闹闹不知不觉就长大了,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子女成群,尽享天伦之乐的四代、五代同堂的大家庭。现在的独生子女习惯了核心家庭的模式,缺乏对大家庭、对同胞兄弟姐妹生活状态的了解和认识,体会不到多子女家庭生活的乐趣。

任何一种价值观念、生活模式的选择都有其两面性,多子女养育可以减轻父母对独生子女的过度关注和紧张,给父母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也会给孩子们带来互相陪伴、共同成长的乐趣和机会。

曾参加过一次关注失独家庭的活动,一位失去女儿5年多的妈妈,只要提及孩子就想流泪。她说女儿是她想回忆又不敢回忆的伤,女儿一走,带走了他们家庭所有的生活目标,也曾无数次想随女儿而去。现在最怕过年过节了,看着别人家孩子一个个拖儿带女回家,心里像针扎似的疼。

看着她憔悴伤心的模样,我心里真不是滋味,要是他们还有个子女就不会这么孤独无助,悲观失望,长时间深陷痛苦中走不出来。

很多妈妈在生养第一个孩子时也许手忙脚乱,有了经验,养二娃时,这种焦虑值会下降,变得笃定、从容。我的一位朋友养育一胎时做了很详细的记录,生二胎的目的就是想把养育一胎的经验实践在二胎身上。

手足之间的陪伴、信任和依赖,会让孩子更早地学会协调、合作、妥协等很多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更容易融入集体生活中,长大后阳光开朗,心理问题更少。

各类媒体在宣传中,可以广泛宣传、积极倡导“多子女”的家庭观。各类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可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大家庭中的亲人陪伴、良好的手足关系对孩子成長的益处,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引导年轻人消除对生育的焦虑和恐惧,提升生育意愿。

随着《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的发布,不少省份相继推出了延长产假和护理假,增设父母育儿假等措施,以“夫妻共担育儿责任”为起点,在家庭和社会中倡导生育的社会价值。欧洲一些高生育率国家的研究显示,父亲在育儿和家务方面承担份额的提升对生育水平起到正向作用,夫妻平等分担家庭责任更有益于家庭和谐,也更有可能生育二孩或更多孩子。

事实证明只有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重视两性在家庭责任方面的平等,才能缓解女性对职业发展的担忧,提升和释放女性的生育意愿。

生活中很多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不婚、少育,更多的是面对生不起、养不起诸多现实压力的被动选择,好在此次《决定》从多维度出发,围绕降低“生、养、教”三育成本,部署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各省也纷纷围绕土地、住房、财税、金融、人才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有的根据未成年子女的数量细化为购房时减税、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实施差异化租赁等政策优惠,在购房、租房政策上向年轻家庭、有孩家庭、多孩家庭倾斜。北京提出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家庭优先配租公租房,成为首个在公租房中落实鼓励生育政策的城市。各地政府也正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构建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布局合理、普惠为主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托育服务体系,满足家庭对社会化托育服务的刚性和迫切需求,减轻家庭的生养负担,缓解生育主体工作与家庭职责之间的矛盾冲突,让更多的年轻人生得起养得起。

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环境正向我们款款走来,相信只要从国家和社会层面解决好适龄人群在教育、婚育、工作等多领域的角色冲突问题,帮助女性和家庭走出现实困境,实现生养功能“家庭专责”与“社会共育”并举,就一定能让年轻人放下包袱,轻装生育。

生育潜能的释放和提升是一个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唯有构建新型社会婚育文化及价值观,才能变“想生”为“敢生”,把“敢生”内化为家庭成员的共同意愿和行为,切实推动二孩、三孩政策的落地。

编辑 木木

猜你喜欢
托育育儿生育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偷偷摸摸育儿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
育儿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