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北京经开区开花结果

2021-12-13 07:45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文化部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四史开区党史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宣传文化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工委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以“四史”联学为抓手,以“学史爱党强使命、勇当先锋开新局”为着力点,以区域高质量发展资源、科技创新资源和特有资源为载体,扭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任务,主动作为、持续用力,推动全区“四史”联学向纵深发展、向社会拓展、向全员覆盖。

建设教育阵地  推动学思悟紧密联系

开发五条参观线路促学。系统梳理全区企业展馆(厅)、街镇馆藏和区域特色博物馆资源,以区史馆为核心,推出“科技游”“工业游”“创新游”“文化游”“研学游”五条线路,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经开区近30年来取得的成就。许多群众参观后留言:“经开区的发展史、奋斗史,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境界的一个明证。”“这座城浓缩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澎湃活力,蕴藏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劲动能,再一次让我深切认识到,改革开放为什么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举办五大主题展览促学。以时间为主线,以重大事件为支撑,举办“百年党建展”;以企业党组织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主题,举办经开区“非公党建展”;以经开区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亦庄腾飞展”;以亦庄新城大发展建新功为主题,举办“新城展望展”;以经开区高质量党风廉政建设保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举办“廉政教育展”。五个主题展“七一”前后向社会开放,激励了全区建设者担当新使命、展示新作为。

开展百场宣讲促学。从细从实谋划理论宣讲“走在前”、百姓宣讲“接地气”、基层宣讲“达末梢”工作,制定百场宣讲入千企进万家实施方案,与北京4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选调理论功底深厚的10位党史研究专家加入工委宣讲團,集中开展党史宣讲50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区内3所企业大学合作,建起“中心、所、站”三级百姓宣讲网络,组建10个百姓宣讲团,走进企业、街道、学校开展宣讲200余场次,用百姓语言讲好党史故事,用百姓奋斗经历诠释中国道路,用百姓亲身感受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

统筹各类资源促学。通过百名书记谈初心、百名党员话使命、百堂党课讲党史、百部影片强党性等活动,让“四史”联学接地气、冒热气;通过统筹全区基层文化站、党员活动室、学习讲堂、阅读平台等资源,建立百个“红色空间”“红色书柜”“红色书架”,将“四史”学习教育资料送到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身边;通过围绕“诵读百年路   展阅新征程”主题,以“百年百篇诵经典”“百人百企诵读会”“百家百场读书会”等形式,广泛发动社会各界诵读“四史”经典佳作;通过在区融媒体中心开设“党史教育”专栏,以菜单式、点播式、体验式等党员和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延伸学习触角,每日推送党史百年天天读,教育引导党员和群众全方位、多层次感悟党的百年追梦史、奉献史、为民史、斗争史、赶考史,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

打造特色课堂  推动学习与实践紧密联系

打造“历史”课堂。为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在经开区这片热土上留下的红色印迹,回顾经开区建设者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改革创新的发展历程,启动“寻红色印迹   忆百年历史”档案史料主题征集活动,通过挖掘、整理、研究经开区党史,形成史料汇编、红色故事等成果,编辑“跟着小亦读区志”原创历史故事10余篇,近4万字,激励广大党员、群众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打造“实践”课堂。围绕服务保障重点企业,建立“亦企服务管家”队伍,联系对口企业,了解企业诉求,制定服务措施,推动问题解决;围绕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社区”队伍,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领办群众“微心愿”;围绕“七有”目标“五性”需求,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亦企服务港”为主平台,开展“听民意、解民忧”活动,广泛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为民服务,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

打造“发展”课堂。为当好全市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制定150余项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重点任务清单和100余项重点工程清单;为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启动高精尖企业5年倍增计划,上线“三城一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举办世界5G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国际显示技术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加快创新发展和推进“两区”建设,围绕产业体系,推动24个重点项目开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在全市政务服务站点“全城通办”,推进与天津经开区、湖北十堰经开区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打造“创新”课堂。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龙头,对经开区这些年形成的科技创新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进行汇总提炼、研讨交流;对经开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对前沿动态进行跟踪研判,定期组织企业座谈交流会、“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系列对接会,促进区域资源要素整合、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利用津冀两地和北京“三城”联动资源,搭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三城”政府机关、高校科研院所、高精尖科技型企业等交流合作,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建设。

打造“廉政”课堂。梳理本区违纪违法案件,选编经开区违纪违法案例,同时选取其他经开区在土地规划、征地拆迁、招商引资、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典型案例,以案说事、以案警示,教育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同时,在服务窗口、“亦企服务港”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创新之星、服务之星、敬业之星、学习之星、进取之星系列评比活动,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和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打造“理论”课堂。分五个专题制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方案,采取集中潜心学、专题辅导学、前后贯通学、联系实际学,认真研读指定学习材料。围绕经开区近30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开展课题研究,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系统梳理经开区在推进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同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收获与启示相结合,组织力量编写“六个课堂”教材,使之成为经开区党史学习教育的精品课程,推动教育资源广泛利用、有效转化,让“四史”联学活起来、深进去、结合好。

充分利用平台  推动有效动员与广泛参与紧密联系

发挥党建协同发展先锋区平台优势,开展“联动深入学”。与协作单位联学,先后与对口结对协作的平谷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联动学、联建学、联席学,共同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街道社区联学,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书记联学机制,共享“四史”联学经验做法;与驻区企业联学,定期与区内国有企业和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座谈交流,共促“四史”联学深入发展;与新城范围“八镇”联学,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党课联上等举措,共创“四史”联学新局面。

发挥区域科文深度融合的优势,开展“文化引领学”。以首届“大都东南”科技艺术节为平台,发布五大系列百余场融合科技革新与艺术创新的科技文化品牌活动,掀起庆祝建党百年文化活动热潮;主办“永远跟党走”第十三届文化艺术节,推出55项、百余场文化活动,在全区营造“四史”联学的热烈文化氛围。目前,各基层单位累计开展经典歌曲传唱活动达300余次、线上线下文艺演出达500余场,广大党员、群众通过说、唱、演、舞等方式表达了对党的深情。

发挥区内非公经济组织聚集度高的优势,开展“广泛推动学”。结合“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际,制定专门的党史学习教育方案,举办百场马克思主义读书会、交流会、研讨会,开展“学党史、跟党走、感党恩、颂党情”主题红色诗歌会演和“用党史之光照亮奋进之路”朗诵会等,厚植了广大非公企业人员爱党爱国情怀;完善“两新”组织党史学习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党史专题大讲堂,成立全市第一个非公经济组织党校,开辟了“四史”联学新阵地;以特色园区、商务楼宇、规模较大的非公企业为重点,按照“有力量、有组织、有党员、有阵地、有活动、有影响”的要求,通过企业促建、园区合建、行业联建、群团共建、产业链带建等方式,提升了“四史”联学的参与度、活跃度和覆盖面。

坚持高标准推进  推動践行宗旨与厚实根基紧密联系

坚持以上率下。经开区工委每月选取1-2个具体问题,形成“每月一题”清单;组织局级领导干部开展“领导‘走流程”专项行动,全程体验办事服务流程;举办书记接待日20余场,疏堵点、解难点。为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局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党建工作基层联系点机制,进一步深化“走遍新城”行动,做到18个社区、524家重点企业全覆盖,当好企业、群众的指导员、协调员、服务员。建立完善“双报到”“吹哨报到”“早餐会”“联席会”“一线工作法”等机制,将党员领导干部与群众、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让“四史”联学有了实践平台。

坚持主动服务。以“亦企服务港”为枢纽,以凝心服务为原则,以“吹哨报到”为机制,截至9月底,“亦企服务港”走访企业2200余家、收集企业诉求1190个、办结率达98%、企业满意率100%,为群众解决难题200余个;赴企业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研讨交流、文明实践、企业开放日等各类活动200余场次,覆盖114个产业园区、3000余家企业;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中,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已出台制度性文件19个,其中涉及改革创新的4项、产业发展的7项、城市建设的4项、民生保障的4项。

坚持推动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先后出台经开区高质量发展3.0政策、产业用地管理办法、工业用地红线管理办法、中关村“三城一区”先导机制方案,落地“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22项,形成全市首创、全国领先的12个“两区”建设创新实践案例,新签约近200个项目,投资额超4200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迈出新步伐,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发布“双减”经开区方案,全力打造北京教育新高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进展,向街道赋权433项,构建各有侧重、互相支撑、“1+1>2”的区街综合执法体系;党建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先锋区得到新升级,任务由16项增加到24项,进一步形成了上下一心、互促互助、共建新城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区各部门各单位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落子布局,自觉融入到全市“五子”大格局中。

(责任编辑:袁瑛)

猜你喜欢
四史开区党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党史篇
京津携手推出国家级经开区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