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患儿进行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的对比分析

2021-12-13 17:32周霞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周霞

【摘 要】目的: 探究小儿心律失常护理中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90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指标,病例入组时间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观察1组(行常规护理)45例,观察2组(行舒适护理)45例。结果:观察2组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环境管理、护患关系等维度满意评分高于观察1组(P<0.05);观察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97.78%(44/45),高于观察1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于小儿心律失常应用中均具有较好效果,舒适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认可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整体效果更佳。

【关键词】小儿心律失常;舒适护理;常规护理;护理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rast between comfort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in the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arrhythmia. Methods: 90 cases of pediatric arrhythmia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index, and the cases were enrolled from May 2020 to May 2021. The computer 1:1 group was used to observe 45 cases in group 1 (receiving routine care) and 45 cases in group 2 (receiving comfortable care). RESULTS: The satisfaction scores of the families of children in observation group 2 on health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1 (P<0.05). The compliance of observation group 2 (97.78%, 44/4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observation group 1 (P<0.05). Conclusion: Both comfortable nursing and routine nursing have good effect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arrhythmia. Comfort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recognition of childrens families,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children, and the overall effect is better.

【Key?Words】Pediatric arrhythmia; Comfort care; Routine care; Nursing effect

小兒心律失常为临床儿科常见心脏疾病,与药物重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具有直接关联,以心脏早搏、心动过缓为主要症状,需及时予以治疗对策,以避免继发性心功能损伤。现阶段临床针对小儿心律失常首选药物治疗,考虑疾病治疗周期较长,临床护理依赖性较大,患儿配合度较低,完善临床护理模式低于治疗效果提升,预后改善尤为重要。舒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实施“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减少生理与心理层面的不适感,效提升患者入院治疗期间的舒适度,整体护理质量更高。现研究笔者特针对常规护理、舒适护理临床有效性进行探究,选取90例心律失常患儿为观察指标,开展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0例小儿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指标,病例入组时间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观察1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5.16±0.49)岁;观察2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1岁~12岁,平均年龄(5.14±0.52)岁;统计分析两组心律失常患儿入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具有比对性(P>0.05)。纳入标准:(1)经心电图检查确诊;(2)资料完整,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其他心脏疾病患者;(2)肝肾等重要脏腑出现器质性损伤者;(3)配合度差,未完成全部诊疗计划者。

1.2 方法

观察1组行常规护理,遵医嘱辅助患儿进行医学检查,辅助家属进行挂号,嘱咐患儿规律作息,连接心电监护仪开展心电监护,遵医嘱为患儿提供药物,观察患儿用药后症状改善情况,一旦出现明显异常需及时处理,开展雾化吸入、吸痰、吸氧等操作需提前与患儿家属做好宣教,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安抚患儿情绪,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观察2组行舒适护理;(1)健康宣教:考虑小儿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较低,针对小儿心律失常疾病知识对家属进行健康讲解,借助文字宣教、视频宣教等方式,通俗易懂进行知识教育,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并告知临床治疗注意事项,指导家属如何安抚患儿情绪,避免患儿哭闹,影响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调动家属主观能动性,可有效避免不良医患纠纷情况发生[1];(2)情感支持:借助零食、视频、玩具等,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帮助患儿缓解环境陌生感受,避免患儿哭闹躁动,及时进行情绪安抚,可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等方式,有效避免交感神经兴奋,以免加重病情;针对婴幼儿,加强婴幼儿抚触,以提高其安全感受,有效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2];(3)环境干预:儿童对外界环境应激反应较大,针对病房环境进行无菌化管理,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采用杀毒灭菌仪器,杀灭空气中的细菌,针对儿童使用的餐具、衣物、床品需于消毒灭菌后使用,减少细菌接触情况,有效避免医院性感染情况发生[3]。(4)加强儿童喂养,依据小儿年龄科学进行喂养,采用少食多餐方式,以加速机体如肠道蠕动,避免便秘情况发生,以免导致腹内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给予儿童腹部按摩,以加速胃肠道蠕动,有效提高儿童机体舒适性[4]。(5)日常指导:告知患儿取半卧位、高卧位,不可取左侧卧位,以免压迫心脏导致症状加重。鼓励症状较轻的患儿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每日可适当运动,以自身耐受性控制锻炼强度与时间。(6)出院指导:根据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日常饮食与运动喜好、性格特点、家长日常照护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出院指导,为家长提供患儿日常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护理计划,并让患儿家长添加医院公众微信号,在公众微信号内每周推送疾病照护知识,通过电话随访,对患儿归家后的照护情况进行指导性干预。

1.3 评价标准

采用儿科家属满意评分量表针对健康教育、环境管理、护患关系等维度进行量化评分,问卷Cronbachα0.85,可信度高;评估患儿治疗依从性,若小儿可独立配合治疗,无哭闹情况,则为完全依从,若需家属或医务人员辅助治疗,哭闹频次低不影响治疗,则为部分依从,若患儿抵触治疗,哭闹严重影响治疗,则为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n×100%[5]。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统计

观察2组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环境管理、护患关系等维度满意评分高于观察1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统计

观察2组患儿治疗依从性97.78%(44/45),高于观察1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儿童患有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大幅提升,以胸闷、气促、心悸、烦躁、浮肿等症状,主要与感染、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自身恐惧哭闹等身心变化存在密切关系[6]。小兒心律失常疾病隐匿性较强,与成年人心律失常相比症状较轻,加之儿童年龄较小,无法自主反馈临床症状,一定程度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极易因外界因素加重病情,诱发心力衰竭,危害小儿生命安全。近年随着临床护理改革的推进,舒适护理模式被确立起来,坚持以患者为服务之根本,以提高患者身心护理舒适度为宗旨,针对小儿心律失常患儿,加强环境干预及心理干预,明确疾病治疗进程及小儿身心健康需求。

常规护理主要是以对症护理、集中宣教为主,但是护理过程中缺乏针对性,未能充分考虑患儿及家属在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导致患儿的舒适度较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舒适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护理期间需要考虑患儿及家属之间的差异性,调整护理方案,更好满足患儿及家属在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提升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的舒适度。舒适护理开展过程中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时,不仅需要对患儿的性格、年龄、病情状况进行分析考虑,也需关注患儿家长的文化程度与日常育儿方式方法,了解其中存在的差异性与个性化,并以患儿及家属可以接受、理解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使患儿治疗期间的配合度提升,更好提升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舒适护理开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日常生活护理指导,引导患儿及家长掌握正确的日常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知识,也需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减少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压力,更好配合治疗,更主动积极的纠正自身不良生活习惯,使患儿家长的照护能力有效提升,使家长也可在归家后为患儿提供科学的生活照护,减少相关诱因对于患儿病情的影响,降低复发率,减轻医疗负担。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依从性明显升高,家长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效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可观察到明显差异(P<0.05)。结果分析可知,相比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而言,舒适护理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使护患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均大幅提升,更好提升护理服务的针对性与全面性,相比于常规护理而言,可更好体现人文关怀的特性,使患儿及家长在院期间的身心舒适度均可有效改善提升,使患儿更好配合治疗,家长也可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有效安抚患儿情绪,配合诊疗工作开展,从而有效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早日出院。

综上,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于小儿心律失常应用中均具有较好疗效,舒适护理可提高患儿家属满意认可度,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整体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宋盟薪.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心律失常所发挥的护理效果[J].家有孕宝,2020,2(24):76.

[2] 韦秋宇,韦碧珍,陆彩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5):122.

[3] 陈艳.小儿心律失常的综合护理干预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9(29):79-81.

[4] 刘明,邵秀敏.经导管零曝光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8):2344-2346.

[5] 冉启洪.分析快速心律失常患儿经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及效果[J].饮食保健,2019,6(5):136-137.

[6] 唐婷.小儿重症肺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20(7):109-110.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护理效果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