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绘画故事与陶瓷雕塑创作

2021-12-14 02:49孙燕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西王母道教神仙

孙燕明

中国景德镇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簇灿烂的花朵。它不但为我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陶瓷人物雕塑道教作品创作,借用文人绘画道教神仙故事,把平面的绘画转变为多彩多姿的、栩栩如生的立体形象,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历代文人画家们所画的道教神仙文人画,也称为士人画,即指由文人士大夫画家们所作的道教的绘画故事,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们的绘画,文人士大夫将绘画作为体现文人品格、才情、学识和思想的标准及修养性情的手段,他们注重作品的气韵和笔情墨趣,而不以作品的实用价值来衡量作品的优劣;他们注重作品的文学意识,将作品与人品相提并论。在审美认识上,吸取了道家道教崇尚自然、追求隐逸、清雅淡泊的审美思想。与院体画、匠人画强调绘画作品的实用价值,注重作品的写真、装饰和色彩有所不同。宋元以后文人画家们更将绘画、诗词、书法、治印融为一体。文人画家们所画的神仙绘画作品与道教宫观殿堂与神龛边装饰的神仙画作也有很大不同,虽然同是以神仙为绘画的主要内容,但已从原来作为顶礼膜拜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变为描绘神仙们大彻大悟、超凡脱俗,或者成为抒发个人对道教信仰的某种感悟的一种精神世界的作品,而不再强调作品装饰精美、色彩艳丽了。故文人画家们画的神仙画更加气韵悠长,耐人寻味,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果老仙踪:即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为唐道士张果。张果,少时隐中条山,往来于汾、晋间。图中石壁间有蟠桃树,树下张果老皓首庞眉,左手持龙头拐杖,其右侧和身后各有一名侍女,树右侧有仙桃仙鹤。画中的张果老和传说故事中那个诙谐可爱、倒骑毛驴、能变道术的老人完全不同,俨然被画成了一个富有的“员外”了。该画设色古雅,笔墨流畅,应为为人祝寿的应酬之作。张果老的形象常常在工艺美术作品中出现,被借喻为长寿永乐的意义。

葛稚川移居图:该画描绘了葛洪带领全家翻山涉水移居广东罗浮山的过程。画中葛洪扶鹿立于桥上,其妻鲍姑怀抱小儿骑于牛上,家人、仆役、侍女跟在左右。人物描绘简洁精细,古拙生动。山间河流回环,山径曲折,山岩苍劲,林木布于其间,构成一种远离尘世,宁静幽深的境界。表现了葛洪淡泊名利,一心修炼的心境。树木山石精勾细描,一丝不苟中又带有豪放。反映出作者在绘画方面既有赵孟頫静穆婉约之趣,又有董、巨之放逸风格;在情感上既有入世之意,又有出世之情的矛盾心理。是以山水画形式表现道教神仙故事的难得之作。葛洪炼丹是工艺美术作品常见的题材,用来比喻追求神仙生活和享长寿之乐。

西王母:最早见于《山海经·西次四经》“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一句中,此时西王母的形象还是半人半兽形。后《穆天子傅》说周穆王曾往昆仑山访西王母。这时的西王母已成为雍容的异国女王。在《汉武内传》中西王母不仅有不死之药,还有千年仙桃,并到凡间访问汉武帝(前141—前87在位),送他仙桃。道教创立后,西王母纳入道教神仙系统,称“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或“九灵太妙题山金母”,总领仙籍,承统玉清。民间仍称西王母。道经中称其“所治群仙无量也”,三界十方登仙得道女仙均属西王母管辖,凡世上升天的仙人进入天庭,都要“先见西王母,后谒东王公”,然后才可拜见元始天尊。有关西王母的绘画、造像、戏剧作品很多。

庄周梦蝶图:该图描绘了庄周梦蝶的故事。据《庄子·齐物论》载,做过漆园吏的庄周,有一次在梦中化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醒来后又是庄周,“则蘧蘧然周也”,分不清究竟庄周做梦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化为庄周。画中庄周正在木榻上安睡,头前有书一函,手卷两轴,阮一把,榻旁有木桌,桌上置笔墨和书函。书童席地依树而坐,依树而眠。人物形象十分生动,栩栩如生,笔墨线条流畅遒劲,为描绘庄周故事的难得之佳作。

老子骑牛:该画老子骑于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经》卷,抬眼望着一只飞于空中的蝙蝠。人物用枯笔勾描,线条粗细兼用,突出了老子清朗的道家风范。青牛以水墨染出,略加勾画,神形俱备。老子造像常见于工艺美术作品中,令人爱不释手。

八仙过海:该图是以众神仙赴瑶池为西王母庆祝寿诞为主题的风俗人物画。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日为西王母圣诞,要在天宫瑶池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届时,各路神仙均应邀赴宴,品尝蟠桃,为王母贺寿。其中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神仙也前来贺寿。在他们返回时遇到大海,吕洞宾提议不得乘云,各投一物于水中以助渡海。于是李铁拐投杖,韩湘子投花篮,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曹国舅、钟离权、何仙姑各投箫、拍板、纸驴、玉版、鼓、竹罩等法物俱得过海。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都是神仙里的散仙,民间传说中有许多有关他们的故事,常作为文艺作品的题材,以“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的故事流传最广。例如明代《东游记》中说,宋末三月三,西王母设蟠桃盛会,天上仙佛、人间神衹皆去瑶池庆贺。上八仙高驾祥云,各带奉礼,先往西池;下八仙乘仙鹤,各带仙果,也去赴宴;唯有中八仙既不带寿礼,也不驾云乘鹤,只是各带奇宝前往,他们行至东海,因时尚早,便各显神通,将自己的宝贝放入水中,个人乘坐,自在逍遥,尽性玩耍。汉钟离脚踏温凉扇,水波不惊,飘于水上:吕洞宾仗剑远游,水分浪闪,如履平地;曹国舅乘坐箫中,如在舟楫;兰采和脚踏云玉板,晃动天地大海;铁拐李骑在葫芦上,如乘舰艇任逍過:张果老骑驴驴踏鼓,滚滚摇插木上跑;何仙姑踏在笊篱上,水不沾身轻如毛:韩湘子踏进花兰内,花涌法身空中飘。八仙宝物八人坐,过海如风水退消。谁知惊动东海龙王敖广,令夜叉偷了兰采和的云玉板,八仙倒海翻江,大闹一场,将龙王杀败。后龙王上天告状,又请了如来佛、南极仙翁、观音菩萨等前来讲和,大家讲和,神释道一致,结尾皆大欢喜,过海与西王母庆寿去了。这些题材也常出现在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中,借以表示吉祥长寿之意。陶瓷雕塑常有八仙过海的题材,八个仙人、八种戏法、八样吉祥寓意,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仙山玉洞图:该图描绘了江苏省宜兴县东南的道教胜境张公山张公洞天,相传张道陵(34— 156)曾在这里居住修道。图左下有半隐半现的楼阁宫殿,楼阁前的山梁上有两位道人坐在那里正在交谈,他们对面的半山中有一个山洞,山洞怪石参差,幽深神秘,应是道人修炼的洞天福地。洞后是峻峭的山崖,山中杂树丛生,云雾缭绕。道教认为,清静的山林中是神仙休憩之所,在这种地方修炼更容易接近神仙,实现与自然的融合,达到成仙得道之目的。

轩辕问道图:画中崇岭巉岩耸出云表,苍松杂树布于山间,琼楼玉宇整齐恢宏掩映于云树之间。山前广阔场地上有二人相对而坐,似在对话;身后有二侍者站立似对视,旁有童仆七人,正忙于张罗茶食,另有侍从九人站立远处。画前引首有明太仆寺卿夏衡隶书“碧窗清玩”四个大字。该图系描绘轩辕黄帝驾往崆峒山,向广成子问道的故事。广成子是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居于甘肃崆峒山石室中,有养生秘法,长生不老。

丹台炼丹图:该图描绘了一位老道士在世外桃源般的洞天胜境虔诚地冶炼金丹的情景。图中山间有曲崎的栈道绕山而置,有小木桥跨河而过,山中杂树林立。图中央平缓处有一童子图荷锄提篮而行,篮中装有灵芝等草药。林后半隐半现有一茅草屋,一条小路通向山顶的平台。有一老道人立于平台之上,面前有一个正在烧炼的丹炉。道人目视丹炉,似在察看冶炼情况。道士常隐山炼丹,以葛洪炼丹故事最为著名,工艺美术也常有这种题材创作。

麻姑献寿:麻姑是古代神话中一位年十八、九岁的美貌仙女。据晋代葛洪《神仙传》描绘:麻姑是仙人王方平的妹妹,年轻美丽,头顶作髻,余发下垂至腰;衣有文绣,光彩夺目;她的手指象鸟爪,善于给人搔痒。自言成仙后一向住蓬莱仙岛,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她有掷米成珠之术。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举办蟠桃盛会。百花、牡丹、芍药、海棠四仙子采花,邀麻姑同往赴会吃仙桃。麻姑即在红珠河畔用灵芝酿酒,携美酒前往,向西王母献寿礼,并参加欢宴歌舞。总之麻姑是个活泼美丽的仙女,令人神往。人们以麻姑喻长寿,在传统上祝寿多绘麻姑像赠送,叫“麻姑献寿”,以示吉庆。传统的工艺品中常见的图案是:麻姑骑鹿,手捧仙桃、肩挑花兰去拜见西王母的献寿形象。麻姑题材深受民间喜爱,常见于陶瓷雕塑的创作设计。

天女散花:是佛经上的故事。描写姿容绝美的佛界维摩室中有一天女,也有传说为天上神仙仙女散花的故事。姿容绝美。她以天花散之于各菩萨及弟子身上,以此来试验他们的道行。花散至诸菩萨身上,即皆坠落;至大弟子,花便附着在身上不坠。故天女说:“结习未尽,花著身上耳。”(“因为学佛不专心,结习未尽,所以花到他身上就不坠落了。”)唐朝诗人宋之问《设斋叹佛文》中说:“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尘埃;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意思是说:海龙王献水,是为了喷洒去街道上的尘埃;天女散花,是为了点缀山林草木,使锦秀山河更加美丽。)宋大诗人陆游曾诗日:“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可见“天女散花”之说流传很广。后来“天女散花”意为春到人间、春光长在。传统工艺美术题材中常有“天女散花”图,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好感受。天女形态美丽,受到人民喜爱。

釉上加彩《和合二仙》曾山东

釉上加彩《麻姑献寿》曾山东

老寿星:是古人希望长寿而附会出来的人物。一说为历史上的老子,一说为杜撰的彭祖。老子故事见晋代《神仙传》。说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楚国苦县曲仁里人。在周朝时,他已三百多岁,为周朝史官。他生来即满头白发,头顶隆突,广额大耳,长眉宽鼻,方口厚唇,额刻三五纹理,耳有三个漏门。性情恬淡无欲,无忧无虑,顺乎自然,反对夸饰造作,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因其长寿,故称老子。后世有人学其精神,皆外损荣华,内养生寿,避险得福,以他为长寿的偶像,顶礼膜拜。再将他比附为“老人星”,老人星又名“寿星”,所以称他为“老寿星”。祝人长寿,也称之为“老寿星”。彭祖故事见《神仙传》或《列仙传》。说他姓箴名铿,为上古帝王颛顼的玄孙。为商朝后期人,他已七百六十七岁,但不见衰老。性格喜好恬静,不管世务,不求名誉,不爱装饰;善于养气,专以修身养性为事。殷末曾封他为大夫,但他常称病闲居,不参与政事,也很少外出周游。相传他活到八百多岁,还说自己命短。后世常将彭祖作为长寿者的代称,故也算作老寿星。这两种传说可以并存,但纯属虚构,只不过反映了人们希望长寿的一种愿望。传统工艺美术品中常有老寿星拄杖持桃祝寿图形象。

和合二仙:又称“和合二圣”,是古代常见的象征性的神名。它分指“和仙(又称和圣)”与“合仙(又称合圣)”,各代表一高僧,即:寒山与拾得。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于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居始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好吟诗喝酒,与国清寺僧拾得为好友。有诗三百余首,后人辑为《寒山子诗集》。拾得,也为唐代僧人。本为孤儿,相传公元七世纪末至八世纪初因丰干携入天台国清寺为僧,故名拾得,与寒山为友。后人辑其诗集,附于《寒山子诗集》中。寒山与拾得二人常在一起,故于雍正十一年被封为和圣与合圣。旧时常画其二人象,均为蓬头笑面,一持荷花,一捧圆合,取“和偕合好”之意,借“荷”与“合”同音。旧时民间举行婚礼,喜欢陈列“和合”像,以图吉利,也有常年在厅堂中陈列的。传统工艺品中也常有关于和合二仙的造像及吉祥图案。

猜你喜欢
西王母道教神仙
神仙也要自力更生
西王母信仰的大传统与小传统
自主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浅析西王母形象演变及其原因
道家道教研究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