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壶“康熙古风”的艺术审美和历史传承

2021-12-14 02:49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
关键词:古风宜兴康熙

潘 进

江南水乡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天目山余脉从南部穿越而过,在山水交汇之处,孕育了著名的紫砂胜地丁山。丁山其实是一个本地人的称谓,在官方这里被叫做“丁蜀镇”,和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还颇有渊源。历史上苏东坡受宜兴好友的邀请,几次登临宜兴,对这里的山水风景和风土人情特别喜欢,尤其是金沙泉、紫笋茶和紫砂陶深深地吸引着他,看到丁山的时候,脱口而出:“此山似蜀”,于是就更名为“蜀山”,丁蜀之名由此而来。在今天的蜀山南麓,东坡书院依然屹立,纪念着这位大文豪对宜兴的钟爱和紫砂艺术的宣传。宜兴的紫砂艺人充分地利用了紫砂良好的透气性和可塑性,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和精神寄托。

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康熙古风壶》采用了四方的形态,形制工整,古风古韵,大气磅礴,让人第一时间就能够欣赏到其中的刚正之气和体悟到作者的创作态度。此壶采用了原矿泥料掺砂,壶身同时铺砂的泥料烧成的效果非常好,具有一种隐隐若现的金砂质感,壶身饱满如鼓,线条简洁,壶底置足,层次感突出,更增添了端庄稳重之感。壶肩、壶颈部起承转合流畅,过渡自然,三弯长流,也是四方的造型,出水非常爽利。壶把与长流左右呼应,潇洒飘逸,端握舒适。壶盖压合壶口,棱线相对,气密性良好,严丝合缝。壶钮为四方桥钮,设计精妙,制作精良,把江南的水乡味道展示出来,特别是上面的铺砂效果,砂嵌入壶体,用手摩挲光滑可鉴,层次感明显,让面块不再单调。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康熙古风壶》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承经典的康熙年间的紫砂器型,更重要的是把古人那种对紫砂的纯粹之感和我们紫砂历史上的辉煌再现,在古风古韵之间使得广大的壶友又燃起了对历史老壶的记忆,史海钩沉般地临摹复刻,终于成就了此壶的昨日重现。这样的一把紫砂壶用来喝茶品茗,更加能够感受到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和渊源流长的历史传承。

众所周知,紫砂方器的制作难度颇大,非一般的陶手可以完成,就算是勉力为之,也只能是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而且方器的制作周期也比较长,所以许多的陶手并不愿意在上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清代的时候,紫砂艺术经过明代的发端,已经颇具气象,特别是受到了文人雅士们的推崇和喜爱,紫砂的诞生地江南宜兴江南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在苏州园林、苏作家具等艺术审美的影响之下,紫砂的造型也出现了许多以窗棂、家具等等方器形态为参考的造型设计,折射出想要融入江南文化圈的心态,也让更多的人了解紫砂,认识紫砂,爱上紫砂。在陈鸣远、时大彬等名家的发展和创新之下,紫砂壶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紫砂艺人的重视。紫砂方器更是以镶接成型的手法和干净利落的外形,颠覆了人们对紫砂陶的认知,给人一种“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的感觉。在后来的发展之中,也涌现了许多的方器名家,特别是通过历史的传承,方器的技艺手法更能够凸显出作者高超的水准和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所以紫砂方器不仅仅是一件实用器,更大程度上是艺术的结晶。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康熙古风壶》,顾名思义就是从康熙年间的紫砂壶之中汲取到了创作的灵感,第一时间就被深深的打动,于是用本来就非常擅长的方器手法抟制而成,最终呈现出器型雅正、砂面光洁、周边清爽、气韵不凡的艺术效果,独特的韵味更加衬托出此壶的与众不同,宛如在历史的点点星光之中,追溯着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

结语:紫砂方器尽管在现实的使用过程之中,并没有多大的优势,但是依然受到了壶友们的广泛欢迎,更多的是欣赏创作者的态度。以器喻人、刚柔相济,正是在这样的中国儒家传统理念的影响之下,紫砂艺术的发展很好地融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带给我们更多的艺术体验和惊喜。

猜你喜欢
古风宜兴康熙
古风二首
古风两首
宜兴釉陶
康熙因天花得皇位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康熙等五代清帝各书一“福”字》
古风三首
睡在古风里的那些草
康熙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