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水韵户外活动课程,做幼儿健康守护牧者

2021-12-14 14:54周江
魅力中国 2021年47期
关键词:水韵早操都江堰

周江

(都江堰市王家桥幼儿园,四川 成都 610000)

自2019 年3 月我园接受都江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调研后,我们立即对园情、学情、教师队伍等进行详实分析,从健康领域入手以《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幼儿体能锻炼指南》《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为理论指导,开展以幼儿户外大循环运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2020 年1 月《基于都江堰水文化的幼儿户外大循环运动课程开发实践研究》课题成功立项。后经专家建议我们再次聚焦课题研究重点,并更名为《幼儿园水韵户外活动课程开发实践研究》,着重从游戏都江、运动都江、探索都江三大版块来培养幼儿自然、协调、灵动、健康的体魄。

一、水文化精神与早操编排理念相融合,水韵操孕育而生。

早操作为户外活动形式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运动都江版块中,我们围绕“灵动水滴”“水润都江”“欢庆放水”三个主题进行小、中、大班编排蕴含水文化精神的早操活动。

(一)选取音乐的策略

音乐乃是早操之“魂”,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早操的积极性。不同年龄段在音乐的选取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小班组水韵操以“灵动水滴”为主题,意在表现出小班幼儿像岷江河中的小水滴和水中生物那样可爱、灵动,所以选取了《空灵水滴声》《功夫熊猫》《千与千寻》《欢快踏步》中的音乐片段。中班组水韵操以“水润都江”为主题,意在表现出小水滴汇集成河灌溉成都平原的场景,所以选取了《水》《遥远的旅途》《小桥流水》《好一个都江堰》《堰山情》中的音乐片段。大班组的水韵操是以“欢庆放水”为主题,意在表现出庆祝李冰治水造福人们美好生活,所以选取了带有锣鼓声、水声特效的音乐《欢庆鼓娃》《都江堰》《欢庆》《鼓舞中国》中的音乐片段。

(二)编排动作的策略

动作乃是早操之“体”,直接体现早操质量水平。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动作才能更好地发展幼儿身体协调能力。

小班组主要是以模仿小鸭子走、乌龟爬、小鱼游等水中生物,展现水循环的特点以及水孕育万物,操节中还融入功夫熊猫动作,展示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中班组结合都江堰农业灌溉特征,徒手操选用了插秧、施肥等秧苗生长动作,器械操动作选用埋头、弓腰、挥锄头、浇灌等农耕动作,放松环节选用擦汗、捶背等播种收获动作。大班组结合水韵主题与大班幼儿操节动作目标要求,创编了徒手、器械两套操节,两套操节均编排了伸展、下蹲、体转、踢腿、体侧、伏背、跳跃、整理运动8 个操节。

(三)器械选择的策略

器械乃是早操之“器”,有效的器械能丰富动作节拍、增加运动负荷、塑造身体线条和提升兴趣爱好。

小班组主要使用彩虹伞,将彩虹伞假想成河流,增加幼儿以物代物的想象能力。中班组利用环保材料PU 水管与幼儿共同自制了锄头样的器械,一是生动形象的还原灌溉工具,二是利用水管形成水渠。大班组利废利旧,将现有的旗操器械改良成绸带鼓棒,与操节相辅相成,每个操节都有节奏鲜明的鼓棒敲击动作,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渲染了欢庆的气氛。

(四)队形设计的策略

队形乃是早操之“趣”,队形的变化使早操更加有趣和丰富多样。

小班水韵操队形采用圆形为主,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滴小水滴,无数水滴串流成四支水流,分别流向四个彩虹伞的位置,形成四个圆,进行循环走、跑,象征水流的生生不息。在循环跑的过程中,进行四个小圆和2 个大圆的切换,整个队形的变化均围绕水可以分流,亦可以并流,以及利用水循环的特点来设计。中班组通过走跑交替运动,帮助幼儿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分流;向相反方向走跑,形成两个大小圆环,展现都江堰水流形态;小朋友两两相对,一列蹲下播种,一列站立浇水,突显古代人们用聪明才智进行合作时的合作景象;交错队形,展现人们丰收时的喜悦之情;幼儿拿着器械,向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锄地的挖掘动作,展现人们劳作时的辛勤努力。大班组为凸显水文化,设计了放水情景来增强视觉效果,把出场的队形设计为水利工程鱼嘴部分的造型。由两个班的幼儿同时从入场区奔跑到操场后半部区域,形成鱼嘴形。此时,由四名幼儿“骑马”到上游,宣布放水,当马叉砍倒后,另外两个班幼儿从操场左右两侧跑向操场前方,合并在一起,朝“鱼嘴”跑去,最后从鱼嘴两侧分散跑开,犹如岷江水经鱼嘴分流成内江和外江,流向成都平原。操节间穿插了不同的队形变换,通过幼儿间的互动,体现了欢乐气氛和水的流动。

2021 年5 月26 日至28 日,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向家长介绍了水韵操编排理念,并展示了水韵操。活动后家长们从水韵操的编排、音乐、器械使用等方面进行评价。从335 份反馈评价表可见,家长们对水韵操编排整体评价较好,认为水韵操能体现都江堰水文化精神,同时幼儿的身体也得到了锻炼[1]。

二、挖掘利用水文化资源,生成班本化户外活动课程。

我们结合课题开发点(都江堰水文化与课程的关系),和课程开发的途径(通过挖掘并开展与水文化相关的户外活动,包括师幼、亲子两个途径共同进行),预设了课程体系,首先从“探索都江”版块中种植与饲养内容开始寻求课程之路。

(一)小一班班本化课程故事《蚕宝宝的故事》

该故事源于《春天来了》大主题活动背景中的“我的一家”小主题活动,在此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人对他们的细心呵护,也要让他们了解这些呵护后面的辛苦。为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样的爱,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激起了孩子们饲养小动物的热情,最后通过孩子们投票选举一致认同饲养蚕宝宝。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老师尊重幼儿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在大自然和生活中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过程。

通过幼儿对蚕宝宝外形特征的认识,用泥塑和绘画的方式,自制的蚕宝宝,到如何照顾蚕宝宝,再过渡到寻找生命,最后开展蚕宝宝义卖活动[2]。

(二)小三班班本化课程故事《种子成长记》

在《豆豆大作战》主题活动中,老师从各领域出发,跟着孩子们开启探寻“豆豆”的奇妙之旅…

孩子们纷纷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豆子。孩子们认真比较不同的种子,观察种子宝宝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讨论着这些种子是从哪里来的呢?带着这些疑问,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开展了“种豆豆”活动,孩子们还从爸爸妈妈那里了解到,豆豆除了种在种植区的土里,还可以放在水里种植,并且放在水里的生长速度快,很快就能发芽长大了。豆豆种好了,那种子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什么?通过观察其它作物,我们发现种子在从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固定的土壤以及肥料等。于是,孩子们细心的呵护他们的豆宝宝,浇水、除草、换水……每天都有小朋友轮流照顾。种子一天天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又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他们的发现。

在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种子宝宝们终于长大了。孩子们从各种活动中感知了不同种类的豆的特征,对豆豆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也萌发了幼儿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绪情感。孩子们收获了更多的经验和快乐!

(三)中二班班本化课程故事《我和我的种子》

在开展“寻找春天”为主题活动的户外探索中,激起了孩子们种植蔬菜的热情,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小脑袋里总有无数的“为什么”,我们应尊重幼儿年龄特点,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在大自然和生活中探索的兴趣。那种什么呢?那怎么种呢?需要哪些东西?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开启了种植之旅。打扫卫生、布局、用废旧书盒做围栏、给菌类搭阳光棚……,孩子们还给植物找来了伙伴,小鱼和乌龟,规划了水培区域。现在中二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打造的植物区已成为全园小朋友喜爱的一处区域,也是幼儿园的一处富有生机的景象[3]。

三、以户外体育大循环活动为载体,发展幼儿基本动作

在“运动都江”板块幼儿园开展的户外体育大循环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走、跑、跳跃、投掷、平衡、钻、爬、攀登八大基本动作技能进行合理规划场地,满足幼儿肢体均衡发展。并梳理出《各年龄段幼儿基本运动练习分布表》,及幼儿户外体育大循环运动流程:教师检查场地安全——教师点位就位——幼儿摆放器械——律动热身——幼儿循环运动——幼儿收拾整理器械——幼儿整理放松——有序回班。2021 年6 月9 日,我园承办了都江堰市学前教育健康联组第四次活动,向教研联组成员们展示了中班组户外体育大循环活动[4]。

自课题研究以来,先后进行了3 次幼儿体能测试。第一次测试参照《学前儿童健康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中的指标评定。通过测试我们找到幼儿动作发展的薄弱点,为课题组老师指明研究的方向。后两次依据《幼儿体能锻炼指南》中的标准实施,在第一次的基础上,改进了测试方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测试的准确性,经三次测试的数据对比,能清晰看到幼儿的动作发展在不断提高,由此可见我们预设的“运动都江”课题研究是可行的,而且成效是明显的。(详见下图)

四、结语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幼儿、老师及课题组都得到了成长。虽然现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研究仍在继续,特别是课程的开发,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水韵早操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高校“以人为本”模式下早操制度的理性思考
水韵江苏
水韵南星渎
水韵江苏
水韵
李冰与都江堰
做早操
早操
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