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养长臂猿与川金丝猴行为训练要点

2021-12-14 02:14徐晓娟卜海侠赵玲玲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江苏南京210028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1期
关键词:训练员长臂猿脱敏

●徐晓娟 卜海侠 赵玲玲(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江苏 南京 210028)

行为训练就是通过饲养员与动物的交流和沟通,增加彼此信任,达到动物自主学习、展示自然行为的目的。通过行为训练使野生动物在圈养条件下,让动物在没有强制捕捉、被动的化学保定条件下完成日常的医学治疗,能最大限度减少疾病治疗等应激反应所带来的伤害,同时还可以提高饲养员日常饲养工作效率。脱敏、建桥、专注力和定位训练是长臂猿和川金丝猴必须掌握的基础训练。动物仅能学会去做与其生理结构匹配的行为。当动物处于不同的刺激条件和生理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行为,也是促成其完成相应行为训练的可能因素。

1 长臂猿与川金丝猴行为训练项目的选择依据

1.1 根据社群动物特性以及场馆设计特点开展社群训练

长臂猿与川金丝猴都是社群动物,使用正强化进行社群训练,能够直接和间接解决社群问题,增加积极的社群行为,减少攻击行为,从而优化社群关系,来满足所有群体成员的社交要求。亚洲灵长区有28个独立空间,通过空中通道互相共享、360°任意到达的设计,使得串笼训练(或A to B训练)成为馆内长臂猿和川金丝猴日常空间转移必备的训练技能。社群训练主要包括和谐取食训练、串笼训练、分笼训练、合作训练等。

1.2 根据动物生理行为表现开展身体部位展示训练

长臂猿与川金丝猴都属于树栖性灵长类动物,攀爬跳跃活动较多,身体在活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擦伤,但由于毛发较密,往往很难发现伤口。在饲养过程中,发生频率最高的就是长臂猿手指被细长的异物缠绕,出现肿胀、淤血、坏死等问题。因此身体部位展示配合检查与医药用品的脱敏,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动物外伤并及时给予伤口处理。长臂猿与川金丝猴的寿命较长,牙齿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张嘴训练配合口腔检查有助于牙齿疾病预防和治疗工作的开展。体温监测为圈养野生动物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数据,而直肠温度更接近机体真实温度,直肠温度测量训练有利于获得日常健康状况监测数据。圈养环境下的长臂猿和川金丝猴依然保留隐藏疾病的特性,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以及B超的诊断可以快速判断动物的身体状态,在身体部位展示训练基础上开展采血与B超训练很重要。基于长臂猿与川金丝猴的生理结构,对其开展手臂采血是可以实现的。

2 长臂猿与川金丝猴的行为训练方法

2.1 身体部位展示训练材料与方法

长臂猿与川金丝猴的身体部位展示训练需要饲养员与动物隔网保持很近的距离,因此对训练面的笼网材质和网口直径有严格要求。长臂猿与川金丝猴有瞬时用身体扑网和伸手攻击人的行为,为了保障饲养员的安全,训练面应选择热镀锌钢绞线轧花编织硬网,网径1cm×1cm为宜。另外,长臂猿与川金丝猴的训练区需要1个木质平台,平台高度的选择需要结合训练员的身高和动物喜好而定。

2.1.1 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在完成身体部位展示的目标合成环节会持续很久,需要高频率的重复。训练员基于对训练个体的足够了解和训练技巧的灵活运用,通过行为捕捉和食物引诱可以有效促成川金丝猴完成目标合成这一环节。日常开展的川金丝猴行为训练实践得出,一个行为目标的完成效率与选择的环境有直接关系。在某些特殊环境,川金丝猴很难表现出预期的自然行为。与长臂猿相比,川金丝猴学得慢但理解透彻,一旦学会了该目标行为,就很难忘记。

2.1.2 长臂猿长臂猿学习和领悟能力很快,只需要正确的行为训练方法就可以完成训练目标,但使用训练技巧比川金丝猴少些。一般白颊、黄颊和白掌长臂猿会很快完成身体部位展示的目标合成环节(白眉长臂猿与合趾长臂猿训练步骤更接近川金丝猴)。长臂猿通常学得快忘得也快,短期训练目标太多容易搞混,日常训练需要加强复习,最好不要在动物刚学会一个目标行为指令后立刻开始进行下一个目标训练。

2.2 称重训练材料与方法

2.2.1 川金丝猴川金丝猴的日常下地行为较多,称重训练的目标位置可以直接选择地面。川金丝猴尾巴较长(有的尾长甚至大于体长),称量的高度要满足动物整个身体置于秤上时尾巴不落地,可以在秤上放置一块能承受川金丝猴推力的木桩。川金丝猴生性敏感,一旦称重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后就不要轻易移动,否则很可能要重新给川金丝猴做称重的脱敏训练。训练达成后的奖励食物是促成称重数据稳定记录的关键,食物不宜过小,且食物的处理要有一定难度。训练过程中发现,心形颗粒饲料和花生是不错的选择。

2.2.2 长臂猿长臂猿称重训练时,训练场地的面积及高度对称重训练有影响。圈养长臂猿的下地行为频次会受笼舍的高度影响。长臂猿在高度不超过4m的笼舍内下地行为较多,在高度达到9~10m的笼舍内下地行为较少。称重训练以选择在训练员方便给食物强化的位置为宜,可以通过训练长臂猿在秤上做躺下或抱胸的姿势解决双手扒网的问题。

2.3 采血训练材料与方法

采血训练建议根据动物的伸手习惯和舒适度优先选择其最顺手的一侧手臂。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由于动物每只手臂的感受都不一样,如果训练的时候左右手轮流互换,很多脱敏环境会受到换手的干扰而延长训练进度。

2.3.1 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对于疼痛的敏感度要远高于长臂猿,因此在训练注射器针尖脱敏要花费较多时间。雌性川金丝猴的采血训练可以在手臂采血部位不剃毛或剃少量毛的条件下进行。川金丝猴采血训练所需的采血口以4cm×4cm为宜,采血口上端高度应与川金丝猴肩部齐平。亚成年和成年川金丝猴的采血架横截面为边长4cm的正方形或直径5cm的圆形,采血架长度略大于川金丝猴手臂长度。采血架内应设置多个调节抓握杠的插口或挡环,不同个体的采血架高度和抓握杠位置不同。采血架底端最好焊一个底板,方便川金丝猴手臂的固定,或者通过训练员用手掌将川金丝猴手臂托起的方式完成采血训练,为了防止采血过程中动物状态突然变化引发对训练人员与兽医的攻击,一般不建议采取后者。川金丝猴采血训练中的每一个步骤都不能省略,而且每一个步骤完成的时间都会很长,兽医应在采血之前就参与脱敏过程,参与时间过晚会延长采血训练进度。

2.3.2 长臂猿一般长臂猿采血训练的采血口以2cm×2cm为宜(体型较大的合趾猿除外)。如果长臂猿有明显的抓人攻击行为,在开始采血训练之前,要花费较多时间纠正其抓人行为,对其抓人行为采取无视的态度,对其不抓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响片肯定、语言鼓励和食物奖励。在抓人行为改善完成前,饲养员应佩戴厚手套,做好防抓措施。长臂猿由于手腕关节灵活,采血架的使用有可能会导致其手臂受伤,所以在训练长臂猿采血过程中,训练员应轻轻握住长臂猿手的方法(长臂猿手主动握饲养员的手转换到饲养员握长臂猿的手)来进行手臂固定,这样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长臂猿情绪是否稳定、手臂伸缩的趋势,可以控制训练进度,也可以最大化降低长臂猿对饲养员和兽医的伤害。采血过程中,需要训练员按压血管协助兽医将注射针头插入血管。长臂猿对疼痛的容忍度较强,如果采血训练的前面步骤都能顺利完成,且保持稳定时间较长,最后一步扎针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2.4 B超训练材料与方法

目前在馆的白眉、合趾长臂猿与川金丝猴的B超训练步骤较相似,都需要事先将两只脚同时分开定位,将胸腹部完全裸露后,再做B超检查。而白颊、黄颊与白掌长臂猿就有直接全部裸露胸腹部的自然行为,因此省略了B超训练前的双脚分开定位的步骤。一般川金丝猴和长臂猿在刚理解肚子指令的时候,只会在同一个训练位置完成训练目标,但随着训练的不断重复以及训练员的引导,最终动物可以完成肚子的目标跟随。对于对耦合剂较敏感的动物,可以从对水、果汁、酒精的适应慢慢过渡到对耦合剂的脱敏。

3 长臂猿与川金丝猴的行为训练难点

3.1 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的训练难度远大于长臂猿,川金丝猴训练项目中涉及到塑行和脱敏的步骤需要拆分很细,训练项目周期较长,这可能与物种自身的敏感度及个体智商差异有关。亚成年与成年个体训练难度相对较小,活泼好动、性格外向的个体训练难度相对较大。川金丝猴整体的训练进度相对较慢,但训练完成的每一步都很稳定,很少出现行为退化现象。一般接受过治疗后的川金丝猴需要饲养员重新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再开始复习已熟悉的训练项目或开展新的训练项目。

3.2 长臂猿

行为训练进度的快慢和训练效果,与动物属性、个体年龄、性别、性格、训练环境以及动物疾病的治疗干预等多种因素有关。成年雄性长臂猿的训练难度小于成年雌性长臂猿(有明显攻击行为的个体除外),成年雌性长臂猿对于医疗用品脱敏较慢,喜欢身体抚摸的长臂猿个体的行为训练难度较小。物种不同,训练进度与训练效果也有差异。白颊、黄颊、白掌长臂猿的训练难度相对白眉、合趾长臂猿较小(有明显攻击行为的个体除外)。

4 训练工具及方法

4.1 训练工具

目标棒、条件强化物(响片或口哨)。

4.2 正强化物

根据动物喜好、训练项目难度以及训练开展阶段,选择动物喜欢的食物或身体抚摸。一般食物品种要多样化,并根据动物喜好程度做好排序。对于难度大或新开展的项目应选择动物喜好度最高或次之的食物作为正强化物,被选中的食物强化物只在动物训练中才能获得。长臂猿一般选择红枣、面包、葡萄、香蕉作为正强化物,川金丝猴一般选择灵长类颗粒料、苹果、红枣、坚果、面包。

4.3 正强化方法

通过口令或口令配合手势、目标棒、条件强化物(同时配合口头鼓励更好)和正强化物(动物喜欢的食物或身体抚摸)等正强化方法来完成训练目标。

5 常用训练技巧

5.1 训练前要根据动物情况提前制定出详细的训练计划。

5.2 目标棒粗细度、长度要根据网口以及动物个体而定,目标棒的材质以动物误食后无安全隐患的材料为首选,如竹竿、纸胶带。

5.3 2个或2个以上的训练员同时训练1只动物时,要统一口令、手势以及口头鼓励的语言,不要做与训练无关的动作,以免使动物混淆而无法完成目标动作。训练时注意养成好的训练习惯,动物完成指定目标训练后,饲养员要将目标棒收回至身后,避免在动物面前晃动而影响动物行为表现。

5.4 在训练过程中,可能有的动物突然走掉(如川金丝猴)或鸣叫(如长臂猿)或情绪不稳定,训练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等待或终止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以15~20min为宜,以免动物情绪烦躁不愿参与训练。每次训练结束都要给一个奖励。如果动物因为没做对、没得到奖励食物而烦躁时,可将训练科目暂缓,或改为简单的互动,做动物已经会的简单动作,恢复动物的训练信心。

5.5 训练员的情绪以及说话语气会影响动物训练的进度。如果训练员或训练动物任意一方状态不好或不想参与训练,请终止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训练人员不要去恐吓或者驱赶动物,对动物实施暴力行为。如果动物对训练员产生恐惧感,则很难再信任训练员,不宜于训练。

5.6 不要轻易更换训练员,动物对新训练员不熟悉,会增加不信任感,影响训练进度。

5.7 动物在发出口令或手势之前就完成了动作,或者一个动作没有完成就给予奖励食物,容易使动物产生错误认知,影响训练效果。

6 小结

动物行为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训练员对动物越了解,训练效果越显著。训练需要耐心,训练过程中,训练员要善于发现动物的异常反应,以便及时调整训练方法与训练进度。相同的训练方法不一定适用于相同物种,要根据每个动物的个性与生理行为表现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猜你喜欢
训练员长臂猿脱敏
长臂猿,请上空中绳桥
失职的警犬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
失职的警犬
失职的警犬
快速脱敏治疗的临床应用
无量山的精灵『体操健将』长臂猿
鄙视型礼让
一起跳
慎用脱敏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