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林草作为

2021-12-14 03:12绿文
国土绿化 2021年10期
关键词:林草动植物种质

◎ 绿文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3个层次。“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其中一年的主题就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智慧。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林草系统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责部门之一,承担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职能。不断加强大熊猫、亚洲象、朱鹮、苏铁、木兰等珍稀濒危物种和极小种群物种的拯救繁育,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展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林草作为和担当。

一是在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方面,主要是在四大生态系统上下功夫。在森林生态系统重点开展了保护与修复,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国土绿化、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工程,天然林面积蓄积量大幅度增加,森林总碳储量的78%来自天然林,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了双增长,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持续增加。

在草原生态系统,扎实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实施了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等措施。2020年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以上,草原质量稳中向好。

在湿地生态系统,“十三五”期间实施了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53个,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退耕还湿等补助项目2000余个。新增国家湿地公园201处,新增湿地面积304万亩,修复退化湿地701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了50%以上。湿地生态系统持续向好,水质改善,候鸟种群数量显著回升。

在荒漠生态系统,持续开展了43年的“三北防护林”建设、21年的京津风沙源治理、15年的石漠化治理等重大工程。还采取了划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国家沙漠(石漠)公园等多种措施,我国在遏制荒漠化这一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上久久为功。据监测,我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创造了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二是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加强体系建设。国家林草局从2001年开始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将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朱鹮、苏铁等15个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确定为重点工程。采取拯救措施,全国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得到有效保护。旗舰物种的伞护效应显著发挥,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主体稳中有升,麋鹿、普氏野马、朱鹮等野外种群从消失到恢复重建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效。

三是在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方面,开展三项工作来推进野生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第一,开展植物园体系建设,已建成162个植物园,收集保存了野生植物两万多种,已基本完成苏铁、棕榈和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木兰科植物等珍稀野生植物的种质资源保存。第二,开展林木种质资源库建设,建设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原地、异地保存库161处,建成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山东分库和新疆分库,保存各类林木种质资源10万余份。第三,开展草种资源库建设,建设完成草品种中心库一处,国家草种质资源资源圃11处,保存以牧草为主的草种质资源6万多份。

四是在野生动物遗传资源保护方面,构建和完善野生动物救护繁育机构和种质基因库。支持建设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基因保护中心、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亚洲象保护研究中心等,收集保存了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遗传材料和基因,共计超过800个物种22万份全基因组的DNA样本。

多年来,我国林草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林草系统将继续努力,从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濒危物种拯救繁育和遗传资源收集保存三个方面持续做好工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新的贡献。

大熊猫

猜你喜欢
林草动植物种质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动植物新视界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动植物为何能够预测天气
动植物御寒方法大比拼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