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彬:从农民工到世界冠军

2021-12-14 00:27云朵
中关村 2021年11期
关键词:砌墙砌筑工地

云朵

这个连初中都没读完的小伙子,却是湖南代表团最年轻的全国人大代表,令人尊敬的大国工匠。曾是一名农民工的他,用沙浆水泥给自己搭建精彩的世界舞台,一路拼成了世界砌筑冠军,他是95后邹彬。

搬砖少年:曾是辍学的留守儿童

邹彬的家在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游家镇栗山新村,村里有超过100户以上的家庭靠在工地砌墙为生,他的父母和舅舅、舅妈、叔父等亲戚也常年在外面工地干活。邹彬和很多同龄孩子一样,成了留守儿童。寒暑假时,邹彬会被父母接到工地,别人家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门,但他的玩具只有砖头,在泥浆钢筋间瞎玩一天,常常“灰头土脸”。

邹彬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从小就很顽皮,没少让老人操心。在发小周彬的眼里,邹彬虽然贪玩,但一旦要做好一件事,就会非常认真执着。邹彬在栗山中学读书时,小伙伴们一起学自行车,摔了幾次后难免打退堂鼓,只有他连一口气都不喘,爬起来继续练。别人要两三天才学会,而他不到一天就骑得很顺畅了。

邹彬不爱读书,成绩也不好,看着父母辛苦赚钱供自己上学,有些愧疚。初中没毕业,他就主动提出:“我读不好书,没办法给你们长脸,但我肯吃苦,多赚点钱,给你们减轻负担。”

“你跟我们去砌墙,可不要后悔,到时候哪怕吃不了苦,也必须坚持下去。”父母再三跟邹彬确认后,带他去了长沙的建筑工地干活。

父母和亲戚都是资深的砌墙师傅,但邹彬小小年纪没技术、没经验,没资格挑活,只得和灰浆、担泥沙、搬砖头……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最大的砖头有10多斤重,才10多岁的邹彬搬起来很吃力,手上常常新伤加旧伤,好几次连指甲都翻过来了,血肉模糊,疼出了眼泪。

在工地当小工,干最累的活,挣最少的钱,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邹彬本就瘦小的身板更加单薄了,他却从没喊过一声苦。可是,每当夜深人静,他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放眼整个工地,没有一个同龄人,“掉队”的滋味不好受。

那些年,建筑工人通常每三个月就会换一个项目干,邹彬拖着塞满衣服和被褥的大蛇皮袋随着家人赶公交车。“我说怎么蛇皮袋会自己移动呢,原来背后有个人,细伢子力气挺大呀。”工地上叔叔伯伯们的玩笑话中,带着对这个小男孩的肯定。

时间久了,邹彬开始接触砌墙活,父亲邹同石送给他一把砌刀:“你别看这把刀又脏又破,它可养活了从你外公开始的三代人呢。”他知道,在父亲眼里,这不仅是一把砌刀,更代表着一门生计。

除了从父母亲戚那里学习技术,邹彬还爱跑到工地的老师傅旁边“帮忙”,说是帮忙,其实是偷师学艺。晚上,所有人都休息了,邹彬拿着手电筒仔细观摩老师傅砌的墙。就这样,从简单的砌墙到架角、放线,他逐渐掌握了所有的砌墙手艺。

母亲刘尧妹对儿子的要求很简单:“学好手艺,多赚点钱,以后娶老婆,生个大胖小子。”父亲也不求儿子大富大贵,但既然干了这一行,就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邹彬有着过人的砌墙天赋,一天就能学会抹泥,上手练几次就能掌握砌墙要领,虽是新手,但砌出来的墙工工整整,有模有样。可他对自己的手艺并不满意,要求越来越高,连起来常常忘了时间。

在工友眼里,邹彬有点“傻气”,工地上讲的是多劳多得,他对每一面墙都精雕细琢,干活慢了,赚钱就少。对此,邹彬陷入思考,他问父亲:“砌墙,到底是追求速度快,还是质量好?”父亲说,这两者都是错的,砌筑活既要讲究质量,又要注重效率,这才是一个好工匠。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

展翅飞翔:细伢子接过父亲的砌刀

在父亲的引导下,邹彬调整思路,技术又出现了一次飞跃,一面12平方米的墙,工友要砌上一整天,他只需半天就能保质保量完成。

有一回,一名老师傅早上开工,发现自己砌的墙无缘无故“长高”了一多米,墙面纵横两向缝隙都控制在1厘米的标准内,表面干净工整不沾水泥,不由得惊呆了。原来,这是邹彬前一晚的“杰作”。从此,他的手艺在工地上有了名气,他砌的墙不用抹粉就拥有“高颜值”,工友笑称这是“素颜美女”。

2014年4月,有老师傅介绍邹彬参加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举办的“超英杯”砌墙技能比赛,邹彬以为对方开玩笑:“我才干了3年砌筑工,怎么能去参加比赛呢。”

母亲刘尧妹知道儿子内心是想参赛的,只不过怕输。“输了就输了,去见见世面也好。”在母亲的鼓励下,邹彬轻装上阵,居然夺得了冠军。

这个无心插柳之举,改变了邹彬的命运。在3个月后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砌筑项目选拔赛中,他从全国21支队伍的15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国家集训队。

参加集训,意味着少赚很多钱,邹彬有些犹豫,父亲说:“别只看眼前,多想想出路。”他这才下定决心,卷起铺盖,准时入队。

然而,开启“魔鬼式”训练的第一天,邹彬就傻眼了,他看到了很多从来没见过的墙,图案复杂,线条多变,要砌出这样的墙,必须借助水平尺、角度尺、勾缝器、砖刀、圆规等上百种工具,还要掌握看图纸、计算几何图形等专业技术。

邹彬向父母坦言:“要抠好每一个细节,必须算好每个数据,我真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现在连搬砖都搬不好。”

父母分析,儿子的优势在于实践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只要把专业知识补上,就有资本拼一拼。于是,邹彬痛下决心,晚上不是在教室熬夜看书,就是在训练场上一遍遍地把墙砌好,又一遍遍地推翻重来。

為了加强尺寸记忆,邹彬天天盯着尺子看,把1厘米、5毫米、3毫米的距离牢牢刻在脑子里,然后在纸上画出来,再用尺量,不容有误差。

功夫不负有心人,邹彬成为集训队唯一一名选手,于2015年8月16日赴巴西圣保罗参加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砌筑项目比赛,获得优胜奖,实现了中国人在世界砌筑比赛上得奖零的突破。

乡下伢子闯进技术界“奥运会”,邹彬一下子成了“农民工网红”,那股不服输的励志精神,获很多网友点赞。

邹彬的父母很激动,但不善言辞的他们不知如何表达。父亲在电话里说:“拿奖了,那可以呀。”虽然是一句平淡的话,但邹彬听来这是莫大的鼓励。

闪耀青春:农民工闯进世界舞台

成为世界冠军后,邹彬被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破格录取为项目质量管理员,还成立了“‘小砌匠邹彬创新工作室”,负责培训工友,带动全员提高工程品质。邹彬开始意识到,砌筑对于自己来说不再只是吃饭工具,而是一份责任和担子。

2018年,23岁的邹彬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成了湖南代表团中最年轻的一员。事业有成的他,希望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能回家安享晚年,但他们执意还要在工地干几年。2018年夏天,刘尧妹干活时觉得喘不上气,回老家歇了几天后又想回到工地,邹彬急了:“平平安安最重要,挣钱挣到什么时候才算到头?”

说完,他让奶奶刘华云帮忙“看住”母亲。75岁的奶奶与邹彬最亲,两人可是一伙的,她说:“大孙子,你放心,有我在,你妈哪儿也不去。”

这么多年,邹彬无论离家多远,奶奶始终是他心里最深的牵挂。“您别去山上采蘑菇,万一摔倒了怎么办?”每次和老人通话,他都会变成小话痨。奶奶这辈子还没出过小县城,邹彬很想带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惜老人容易晕车,迟迟未能成行。

1月1日,邹彬和女友在老家举办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她是湖南新化一名小学老师,3年多的恋爱过程中,让她印象最深的是邹彬亲手砌的一面“求婚墙”。那是2019年4月,邹彬花了10多小时,严格遵循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砌成一面嵌有“I?U”图案的墙。

牵着女友的手,邹彬动情地说:“我想把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你,作为一名匠人,最珍贵的就是手艺。”女友十分感动,当场答应了他的求婚。

2021年3月,邹彬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妈,你要记得下午2点看央视13频道,我要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了!”3月8日中午,正在吃饭的刘尧妹接到儿子电话,便笑着说:“我们早就坐在电视机前守着了。”

这是一个行行出彩的时代,从农民工到全国人大代表,邹彬只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这期间,他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湖南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无奋斗,不青春,邹彬在这份事业里找到了自信和勇气,未来,他会朝着大国工匠的目标奋力前行。

对于工匠,邹彬有着自己的理解:“砌墙,看似不起眼的活,却是每一栋建筑的安全所系,质量不达标,老百姓住着就有安全隐患,这就是小小砌刀的匠心精神所在。”

猜你喜欢
砌墙砌筑工地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三个砌墙工
波比的小工地
三个砌墙的工人
建筑工程中墙体砌筑施工技术的运用
砌墙工人的命运